《认识速度》教学实录与评析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三位数乘两位数,单价、数量与总价的数量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认识速度
  1. 速度的认识
  创设情境,把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改版成“赛车比赛”,让学生判断出谁会获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
  2. 速度的体验和欣赏
  以生活中丰富、生动、直观的速度体验和欣赏,加强学生对“速度”的理解,渗透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3. 速度的再认识
  师:课件中同时出现许多物体的速度。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速度,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速度的时间单位不同,可以是时、分、秒 。
  师:是的。速度可以是物体1时行驶的路程,也可以是1分、1秒行驶的路程。物体单位时间(1时、1分、1秒)内行使的路程叫做速度。
  4. 速度的计算
  师:知道了速度,你们会求速度吗?
  出示课件,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指名板演。
  师:速度是怎样算出来的?
  生:我发现速度都是用除法算出来的。
  师:说具体点,速度是用什么除以什么得来的?
  生:路程÷时间=速度。
  师:这个发现太重要了,把它记录下来。(生齐读)
  师:速度的单位就是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这个“/”相当于除号,从速度的写法中就可以看出速度与路程、时间的这种关系。
  二、探索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师:生活中我们乘坐的交通工具的速度也是有快有慢的。这些交通工具中,哪一种速度最慢?哪一种速度最快?
  生:自行车(直升飞机)。
  师:那我们来解决一个与自行车有关的问题。王老师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米?(课件出示)
  师:这里是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汇报,课件出示答案。
  师:求路程怎么求?请先写出数量关系,再列算式。
  生:速度×时间=路程。225×10=2250(米)(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师: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就可以求路程。根据乘法关系式,你能写出另外两个除法关系式吗?
  生: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板书)
  师:我们一共得出了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3个关系式,通过这3个关系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想求出其中的一个量就必须知道相对应的另外两个量,可见路程、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是多么密切呀!
  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析交流,借助教师的指点,速度的概念自然生成,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归纳也水到渠成。
  三、实际运用,巩固提高
  师:我们知道了速度、时间和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请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1.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1)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2)原路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 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14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段路。他会超速吗?
  联系生活实际,应用行程问题数量关系解决生活问题,培养数学思维,体现数学价值。
  四、全课总结、欣赏速度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有关速度的知识,也知道了速度、时间与路程三者关系。其实,速度不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我们的科技也是紧密相连,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速度的魅力!(播放神十升空视频)
  此节课,教师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给学生的信息既是生活化的,又有数学味;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能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党参进行打尖,来研究党参地上部分留20 cm、25 cm和30 cm与不打尖时产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打尖后地上部分留25 cm时,产量最高,其次为地上部分留30 cm、20 cm和不
"金正大"硝基双效肥在硝基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控释粒子,保证了作物整个生育期养分充足供应,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产葵花5 850 kg/hm2,增产375 kg
一、先会后学,“得意忘形”  先会后学,这里的“会”是意会、领会的意思,即先领会再学习。为了让学生领会问题的根本,教学中,要尽量的排除其它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特别是“数学符号语言”带来的干扰,“词汇语言是发自先天的,而数学是外加的”,“上帝发明了语言,而人类发明了数学”。许多人不喜欢数学,不能学好数学,是因为他们认为数学语言空洞、艰深、难懂,给他们学好数学带来了很大的障碍。爱因斯坦的论说:语言和符号
所谓导评式教学,是指以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为驱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成教学内容的教学组织方式。导评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导演;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采用导评式教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导入   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样,导评式教学也有导入环节,但与传统不同的是,导评式教学的导入要求具有启发性、激趣性,要能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形成积极探索
综合论述了泡囊—丛枝菌根(VAM)真菌对植物营养营养成分吸收的影响。VAM真菌在生物圈内分布广泛,能与绝大多数植物形成共生关系,VAM真菌对植物养分吸收有积极的作用,它能强化磷元素的固定,促进氮元素的转化,改善植物对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吸收。
中考生情绪的班级创新管理,其心理学原理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所指出的:“正面的感觉会让脑内的神经连结生长。(Stefan,2002)”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神经生长连结,“神经元和神经键的数量越多,数据处理能力越强。神经脉冲的处理结构越复杂,动物的行为越高级复杂”。中考生情绪的班级管理,关键是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绪,用时兴的词语来说就是,充满“正能量”。   在“正能量”的主导下,在初三这一年对学生情绪进行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代化的都市环境建设过程中,园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远程智能控制城市智能
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认为,核心素养应该是一种以道德素养为基础,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素养。  预示力的基本含义是指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应该具备,并且能够一直持续影响他们一生的某些素养,是若干由此能够预测儿童和青少年学生未来基本走向,并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素养。而这种预示力正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资格。显然,這种预示力不能单纯依托学生的认知水平,因为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并不能简单地代表他们的未来;同样,这种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语文课上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已经是大势所趋。语文教师心中应时刻有语用训练的意识,想方设法设置语用训练点,以落实“课标”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一、阅读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性  语文,是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门重要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让我们来看看叶圣陶先生的答案吧。他
摘 要 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深层问题,实质上与长期忽视或无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直接关联。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适应主体性变革的新趋势,明确主体性德育的整体逻辑,厘定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和外延,建构主体性德育体系。  关 键 词 学校德育;主体性;整体逻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2  随着校园欺凌事件的不断涌现,对当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