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wjdb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本质是活动的教学,就是在学科领域内的一定的思维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教学,一节课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是通过一系列有联系的教学活动来实施目标的。所谓备课就是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由四个要素组成,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程内容+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不等于简单的教学+信息技术,而是把信息技术融合于教学活动中。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设计
  备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的过程,是形成正确的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基础。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应该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为价值取向,把备课的焦点放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此,要求教师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导学生领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学活,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会学、乐学”的境界。当新一轮课程改革把目标定位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时,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努力实践冲破传统的清规戒律,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
  这里我们推荐一种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方法,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不是模式或模板,而是一种灵活的框架,大致相当于建筑的框架,框架只是提示教师设计什么,而不是具体要求教师按一种程式化的模式要求进行设计,这样框架就可以支撑起丰富的、符合教师个性化特点的教学形态。下面就教学活动设计的模块作一简要的说明。
  1、理解课程要求
  教师应仔细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每一单元总体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情感、策略、文化等有关目标,理解、分析教材,把握每一课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课程的要求。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只有在对教材本身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对教学目标和内容本身的理解越深刻,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就会越有效。因为对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理解是用好信息技术的前提条件和必要基础。
  2、分析学生知识背景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时应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这主要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如在学习某一知识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如何引入新知识,在引入新知识之前还需补充哪些知识。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思想状况,智力发展水平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以便对教学中以及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有个大致的估计,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3、学习工具和资源的选择
  选择的准则一是教学目标,二是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这里要特别强调数字化的教学活动并不要求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据我们的经验,四名学生一台计算机不会造成在时间上“人等机器”,因为数字化的教学活动并不等同于上机活动,还有许多非上机的讨论和交流。在课堂上,往往只有一台计算机,也可开展数字化的教学活动,关键是教师要有意识把“鼠标”的掌握权交给学生。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施
  经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与反思,在对待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问题上,趋向于全面地、系统地思考、分析和选择。近年提出的混合式(Blended Learning)学习策略就是一个例子。混合式学习策略原本特指网上远程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合,在数学和科学的创新教学中,我们把它的内涵扩大了,成为数字化学习活动教学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应用,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教学策略。常用的五种教学策略是:
  1、抛锚式教学策略
  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它由以下三个步骤组成:⑴创设情境,⑵确定问题,⑶自主学习。
  2、计算机的模拟与仿真策略
  与模拟、游戏、网络软件结合使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探究,获得体验,加深对科学原理和概念的理解。
  3、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或既定的思维束缚住学生的想象力,应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并提供一些例子。
  4、协作式教学策略
  这是一种既适合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即以教为主),又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即以学为主)的教学策略,所以也可称之为教与学通用教学策略。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协作学习方式中,常用的协作式教学策略有“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竞争”、“协同”和“伙伴”五种。前两种(“课堂讨论”与“角色扮演”)对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要求更高一些,因此比较适合于以教为主的场合;后面三种更强调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励、相互切磋和学生自身的独立探索,因而比较适合于以学为主的场合。
  5、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式教学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探索式学习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施这种教学策略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防止学生产生过强的挫折感,为此要有比较敏感的反馈系统,以便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这是新技术和教学结合的较好例子,重要的不仅是学生学到什么知识,还要包括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经验。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是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的重要媒介。教学反思可用教学日志方式呈现,教学日志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部分:描述性记录包括事件的描述、对话、动作、表情等观察的记录;解释性记录包括感受、解释、思考、推测、对自己假设的反思、理论的思考等。
其他文献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其于疑”。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求知欲、创造性往往是从“质疑”,也就是提问题开始。  学生提问题是一个求知的过程,会不会提问题体现了学生求知的能力。从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课内到课外,学生都可以提出问题。但是,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很会提问题,而有的学生什么问题也提不出,或者提的问题总是“没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是与平时是否会提出问题、提高高质量的问题密切
目的:比较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40位择期行CABG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在在体外循
EBACC是我们自行设计的单插宽CAMAC辅助机箱控制器,它可用于重离子物理实验数据获取系统的在线Trigger处理和Pattern分析,并提供数据获取系统和前端电子学系统的快电子学接口
1 对象和方法rn1.1 对象 患者男性,67岁,主因间歇性胸痛、气短、胸闷3个月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外科,入院查体:体形明显消瘦,脉短绌,血压130/82mmHg(1 mmHg =0.133 kPa
期刊
@@
[摘 要]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然而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也需要培养和激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意识 培养 
山西省运城市陶村镇对彦恒劳模在长期植棉实践中,针对棉花高产前怕狂后怕衰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少留苗,留油条,早打顶,攻棉桃的“稀棵密茎开心型”棉花高产栽培技术。在11年棉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并发心血管损害(CVD)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RA患者临床资料122例,分为并发CVD的RA(并发CVD组)62例和未并
本文论述用最小二乘递推算法,在线辨识温度控制系统的参数,并采用最小方差自校正调节器进行控制。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least squares recursive algorithm to identi
目的 比较卵圆孔未闭(PFO)大小的判断方法.方法 47例PFO患者,年龄9~68(42±17)岁.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大小,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测量右向左分流量(RLS)及球囊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厌学为乐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一、图文对照,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缩影,它往往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