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k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化,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教学的改革,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方向进行及时的引导与调整,加大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力度,并为后面接续而来的实践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必须尊重每位学生,帮助他们体会阅读的快乐。从小学阅读教学视角出发,提供了一系列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以期给予优化阅读教学一些借鉴。
   关键词:阅读教学;多媒体;阅读能力
   一、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增强学生阅读感悟
   在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下,阅读教学成效不理想的情况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因为讲课形式的局限性,教师通常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固化,不仅难以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与这个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不相符,无法更大程度地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成效。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弥补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而这关键就在于良好阅读环境的构建,创设特定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融入其中积极思考与主动学习。例如,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搜集与整理各种各样的资料供学生阅读,包括报纸、童话故事书籍等。之后组织集体阅读活动,营造优质的阅读氛围。阅读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读后感悟。只以阅读环境为支撑,不能实现理想的阅读效果,教师还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阅读内容,并细致分析文章内容。
   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时,在课程开始,教师可以先将延安的相关图片贴在教室内比较醒目的位置,让学生产生直观的视觉感受。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简单介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与延安精神息息相关。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阅读文章,领会延安精神的深刻含义。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聚精会神地阅读,在阅读过程和整体阅读氛围中都洋溢着蓬勃向上的精神,同时让学生感受作者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更好地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
   二、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由于阅读方法较为抽象,教师很难将其直接展示给学生。基于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利用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答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探寻答案的过程,同样是学生进行自我体验的途径,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池子与河流》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整体阅读一遍文章,对故事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布置问题,如池子与河流分别持有怎样的观点呢?然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再对文章内容进行精读。教师也可提一些深入的问题,如这首诗歌想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呢?之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的感受。这种方式能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知识,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并增强人生感悟,继而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三、媒体占据情感领地,促进教学效果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屡见不鲜,并使其发展成阅读教学的重要信息媒介。一方面,教学中的一些困难,通过应用多媒体便可迎刃而解;另一方面,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从而占领情感地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历有限,认知能力并不高,导致其在阅读时,感知和阅读能力均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因为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不利于阅读教学成效的提高。而借助多媒体可以实现对抽象内容的转化,使其变得更加形象、具体,以动态的模式而存在,不仅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更好地突破难点知识,为理想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黄山奇石》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黄山壮美风光的视频,让学生欣赏黄山的奇妙景色。视频欣赏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因此产生的感叹,并进一步体会黄山的壮丽。这样一来,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成功突破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知识,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成效的提高做好铺垫。
   综合而言,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所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利用阅读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另外,还能为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推动学生各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在具体阅读教学中,为了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加强多媒体的运用,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好地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桑妍.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27-28.
   [2]刘玉霞.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考试周刊,2021(29):25-26.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基于科学实验的自然学科,其中蕴含着物质结构美、变化美、规律美等化学之美。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掌握化学知识之余,借助化学之魅力,引导学生用化学之美助力学生美育,体会、理解化学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增强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化学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   化学是基于科学实验的自然学科,其中蕴含着物质结构美、变化美、规律美等各种化学之美。化学
摘 要:重点归纳对逆向思维能力的界定和培养逆向思维的意义,并且深入细致地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实施策略。经过分析后获悉,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数学和其他科目都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培养兴趣、更新理念、深入研究理解公式定理、提升逻辑能力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知识覆盖广,内容抽象且复杂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成为语言学科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用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阅读理解欲望,增强其阅读理解技能,才能让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越来越轻松。   关键词:阅读;语文;理解;文本;技巧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重点教学内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且乐于分析和使用不同的阅读方
摘 要:当前,英語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发展领域,而对于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学习英语最重要的阶段。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英语语法的重要性,因为语法是学生学好英语科目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教师可以将情境教学法纳入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情境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在教学知识的同时模拟情境,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简单和有趣,营造欢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让教学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变革,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技能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中学生来说,承担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在开展美术鉴赏课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减轻压力、释放自我,并能够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在上美术鉴赏课的时候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听觉和情感,让学生发挥一定的想象,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感受生活艺术带来的美。主要围绕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方式展开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
摘 要:跨界思维是互联网时代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各个独立的行业经过不断融合、渗透,进而创造出很多发展迅速、前景好的新元素。艺术的跨界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和一种混合的艺术文化形态,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艺术理想。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贯彻跨界思想,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素养的同时,也能从多角度对艺术做出解析,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素养。将跨界思维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发现音乐可以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生活情境教学法的进一步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于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研究过程,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创新教学形式,构建更加高效的生活情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数学;运用   生活情境法在数学课堂的应用,加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数学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
摘 要:中国文化具有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特点。而语文核心素养是通过语文学习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锻炼他们的语感,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出现,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为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渗透传统文化的理念,要求教师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發挥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意义。所以研究如何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语文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从数学核心素养概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等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体措施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摘 要: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新时期的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做好教学内容分析以及学生情况调查,根据学生差异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成长。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激励分层   数学知识的学习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未来成长有显著作用。当然在传统教育模式影响下,许多教师仍在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十分被动,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