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怪画丑高人一等,刺虚刺贪入木三分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作者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情节的巧妙设置和独特的讽刺语言体现出了强烈的讽刺艺术,成功刻画了一个自命不凡、虚伪贪婪而又世故庸俗的政客、党棍加文痞的形象。
  关键词: 张天翼 小说《华威先生》 讽刺艺术
  
  张天翼是现代文学史上“左联”重要青年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讽刺风格为世人瞩目。创作于1938年的《华威先生》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它与《速写三篇》(1943年出版)中的另外两篇《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在当时的左翼文坛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三篇小说的主旨都在于揭露抗战初期抗日统一战线内部的阴暗面,其中《华威先生》是最有名的一篇。
  华威先生是一个混在抗日文化阵营中的国民党官僚、党棍。他自命不凡、虚伪贪婪而又贫乏空虚、世故庸俗,是政客、党棍加文痞。小说篇幅不长,只有五千字,作者却通过几个会议片段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党老爷”的典型形象,用幽默讽刺的艺术手段,揭露了这个反面人物的本质特征。
  通观全篇,小说《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主要通过以下三点体现出来。
  一、在人物形象刻画上主要通过对比的手法蕴含讽刺性
  华威先生的形象和行动在文中前后自相矛盾,让他“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达到深刻的讽刺效果。
  1.仪表和风度优雅与失范的矛盾。他“立刻戴上帽子”,“永远挟着公文皮包”,还“戴着戒指”,十分注意仪表和形象;他经常“划洋火”、“抽雪茄”、“翘兰花指”、“拍几下手板”,显得很有领导风度。当没能参加“战时保婴会”时,他“把下巴挂了下来”,“食指点对方的胸脯”;当没能参加日本问题座谈会时,他“发脾气”、“吼着”、“猛地跳起来了”、“嘴里嘶哑地骂着”、“打碎了一只茶杯”。原来他优雅的外表和风度只是故作姿态,蒙人的,哪怕是一点点威胁到其领导地位的风吹草动,就令他丑态毕露、歇斯底里,毫无风度可言,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仪态和尊严。
  2.对待他人媚上与欺下的矛盾。小说着重写了华威先生参加的三个工作会议。三个会议级别不同,主人公的态度明显不同。第一个会议,他到会场时,别人都在等他,他“点点头”,“眼睛并不对着谁,只看着天花板”,态度傲慢;“他不大肯当主席”,“拿着雪茄烟打手势”,指定“刘同志当主席”,限定“主席能够在两分钟之内报告完”,他在主席报告时中途打断,抢先发言,然后“挺着肚子走了出去”。第二个会议,他到会场时,会议已经开始,虽有几分不悦,但在抢先发言前,先“拍了三下手板”,请示了主席,然后才开始发言,态度比第一个会议要谦和些。第三个会议,他在入场时“脸上堆上了笑容,并且对每一个点头”,“伸了伸舌头,好像闯了祸怕挨骂似的”,抢先发言前先递个纸条请示主席,发言时“点点头站了起来”,并且分别向主席和各位参会人员“腰板微微地一弯”,显得卑躬屈膝。三个会议,三种态度,勾画出华威先生骄妄、虚伪、庸俗的国民党忠实走狗的奴才嘴脸。
  二、在情节设置上强化讽刺性
  《华威先生》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一贯的情节,作者只是选取了主人公对参加的三个会议和两个没有参加的会议的不同态度,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效果。
  小说以“蒙太奇”的手法展现戏剧式的场景。作者采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直接剪辑了最能体现主人公性格特点和讽刺效果的几个片断,构成小说的主要章节。小说突出描写了华威先生的忙,却没有一个贯穿的线索,全篇就是通过六个特征性的场景构成,只有描写华威先生向“我”诉说忙碌;华威先生的黄包车在街上奔跑;华威先生参加各种不同层次会议的各种完全不同的神态、举止;华威先生参加各种不同会议但又几乎是完全雷同地强调“一个领导中心”的“重要”讲话;华威先生对“战时保婴会”训斥;华威先生生气发怒。这六个场景相互独立,实际上却相互阐释,互为注解,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六个场景构成了华威先生抗战时期的全部生活内容,而真正把各种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的是华威先生名曰为了抗战,实则是破坏抗战,为国民党揽权的政治信条和专注一己私利的思想本质。六个场景构成一个整体性语境,单看每个场景,都有其固有的表面意义,可一旦将这个场景放在整个语境中,场景意义就发生了扭转。
  三、在语言风格上饱含讽刺性
  作者运用纯熟通俗的语言,特别是借小说中人之口,采用矛盾的语言艺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了主人公假抗日、真独裁,犹如“披着羊皮的狼”的可憎面目。
  故作姿态的虚伪语言,揭露其丑恶灵魂。华威先生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是被其政治态度、社会地位和个人气质所决定的。在救亡工作中,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掌握着一切抗战“领导权”的“领导者”。例如:“刘主任硬要叫我参加意见,要我替她修改”,“王委员硬要叫我到汉口去一趟”,“有什么困难就讲”,“到我家里去找我”……似乎抗战工作没有他就不能进行。他毫无必要地一天开十几个会议,每一次的赴会都理所当然地迟到早退,会上重复讲一些贫乏到极点而又被人们听得厌烦的空话。小说通过这些生动地描写了一个追逐权柄的虚伪浮夸人物,揭露了他隐伏在伪善、腐朽外表下的丑恶灵魂。
  总之,作品在运用讽刺手法刻画华威先生的性格时,夸张而不失真实,幽默而不失严肃。华威先生就像刚刚改换了装束,活生生地从《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儒林外史》、《阿Q正传》等作品中走出来的。而今,像华威先生这样虚张声势而不办实事的领导者形象再次现身,张天翼的小说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讽刺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天翼.关于华威先生.中国语文,1952,(10).
  [2]什么是幽默.夜莺,1936,VOL1,(3).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策略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策略培训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本文作者在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Cohen的策略培训框架,采用融入性策略培训方法,结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对学生进行策略培训。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学习策略融入性策略培训     一、前言  20世纪初,专家学者们一直在不断探讨“如何教”外语,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到现在的交际法和
摘 要: 电脑网络的深入普及,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备课可以从网上搜到,需要的音响资料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在网络上下载,很多花花绿绿的课件也可轻而易举地来自网络。总之,我们的教学活动越来越依赖电脑网络,似乎没有了电脑我们就无法开展教学活动。过多地依赖电脑网络,会使原本朴实的教学课堂变得眼花缭乱,课堂上可能会失去真实的现象,失去自然天成的东西。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必要的先进技术,但我们不能忘记课堂上让
在大陆与香港教师分别就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一种比较研究——“一课两讲”项目中,一位上海的老师就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一课设计了堪称完美的经典教学法。在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寓意、把握愚公形象基础上领会愚公精神,从而重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为达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正确目标,把握重点——主体环节,理解寓意,他设计了这样几个丝丝入扣、层层推进的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摘 要: 黎锦熙作为我国现代语文教学法的奠基人之一,其对口语教学的贡献可谓卓越。他提出的“口耳之学”是其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之一,对今天的口语交际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黎氏所谓的“口耳之学”即为听说训练,然而在日益强调听、说训练重要性的今天,口语交际教学中却仍存在着重读轻听、重抒情轻说理的现象,而说明文更是在口语教学中被忽视。作者在黎锦熙“口耳之学”理论的基础上,试图通过《苏州园林》的教学案例来设
在高三英语的复习中,经常有学生苦恼自己不懂语法,单项选择题总是做起来容易,但是正确率不高;更有甚者,抱怨将厚厚的语法书认认真真地从头看到尾,做起题来一头雾水,看过的内容似乎没起一点作用,反而使人更糊涂。很多学生在复习中,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走进了类似的复习误区,有时反而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到底如何在高三时期进行高效的复习工作,攻克单项选择题呢?我认为师生们应该明确目标,找对方法,有针对性地找到重
儿童舞蹈教学是儿童音乐教学的一部分;是用动作、语言和音乐的综合手段反映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思想感情,并使儿童的身心富有活力、生气勃勃发展的教育手段;是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种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且易于儿童接受的教育形式。  目前音乐教材中还十分缺乏舞蹈教学这部分内容。如何探索儿童舞蹈的规律、特点,创编出表现儿童特点、教育儿童向善爱美、受儿童欢迎的优秀儿童舞蹈是每个小学音乐教师研究的重要
摘 要: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但是很多初中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本文就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做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 新课改 初中英语教学 问题意识 培养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就是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于外界事物缺乏敏锐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起点低,动笔写,往往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的不断帮助。  在具体教学中,和许多老师一样,我注意让学生在学用教材中轻松起步,如经常结合课文精美的插图,在美的天地中练习写话,在教材空白处练习写话,或者说写结合,从模仿教材中有机渗透写话。但这样还不够,我认为还要重视以下两点。  一、在亲近生活中自由踏步  1.亲近大自然——
摘 要: 以多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集音、像、形于一体,具有直观演示、形象生动、操作简易的优势功能,是目前最具科技含量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当拥有很大的运用深广度,对提升教学质效能够发挥无可比拟的价值功效。作者从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互动等几个方面,结合自身的实践与体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程背景 多媒体教学 实践与创新    以
摘 要: 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体验;创设多种体验形式;激发学生创造表现欲望等几方面探讨了音乐课程自主、体验、探究教学方式。  关键词: 音乐教学 自主 体验 探究教学方式 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释放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审美体验、自主探究、创造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