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实施要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会作出各种回答,这时教师需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启迪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评价呢?
  
  一、鼓励为主,因人而异
  
  每个学生都有鲜明的个性,他们的认识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所以他们在同一课堂中的学习必然会表现出其个性的一面,对教师提出的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讲究激励、表扬的语言和方式,对不同的学生作出不同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还可以给学生投以微笑、点头,这样也能使被评价者获得心理满足。教师只有给学生以充分的个性鼓励,才能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乐趣。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幼小的心灵却和大人一样,也期盼一种真挚诚恳的交流和表达,希望自己被对方认可。教师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诸如“你真笨,你真傻。”“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还不如到幼儿班去!”“我讲了几遍,你还是不懂,怎么搞的?”“没出息,越来越差了。”“你没救了,全班算你最差。”诸如此类的话会大大刺伤他们的自尊心,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教师反感,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鼓励,本着以表扬为主的宗旨对他们进行评价。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找到自尊,找回自信,使他们在充满爱意的激励中体验成功,从而得到满足、快乐,提升学习的动力。“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只有真挚诚恳的交流,师生之间才会有亲和力,学生才能体验学习的无穷乐趣。
  
  二、把握尺度,客观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的批评和赞赏都应该有个“度”,超值的嘉奖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惰性。只要学生发言就说“棒极了”“真聪明”,这样的赞赏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过度的指责、批评则会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一蹶不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评价语的“尺度”,让学生知道老师在评价他什么。
  教学中,个别学生有好的答案,而其他同学一时还不明白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回答很精彩,请你大声重复一下你的想法。”教师只有客观地进行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白自己好在哪里,其他同学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如在教《减法巧算》时,教师出示算式:234-36-6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算式,你从中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学生回答:“我觉得36和64两个减数相加正好等于100,再从234里去减,这样比从左往右的方法计算更方便。”师:“你有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们在拿到一个式子或问题时,应该对数或数学方面的内容产生感觉,有了感觉,我们再去分析、思考,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的就是这种实事求是的评价,远离那些华而不实的评价。
  
  三、具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
  
  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教学问题。在对课堂上出现的学生各种回答和表现也要及时地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会对教学起促进作用。
  例如,在上《平均数》时,教师由情景引入平均数后揭示课题。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问题?”生:“我想知道平均数有什么用?”“我们生活中平均数用得多吗?”“什么叫做平均数?”等等,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把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一罗列在黑板上,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巩固,使教学实效有更大的突破。
  
  四、师生互动,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评价实施者。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听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体现了学生参与、实践和体验学习的一个过程。事实上学生思考、判断对方对错的互评过程,也就是一个知识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龄小,学生往往在评议时容易只看到优秀学生的“闪光点”,而忽视了其他学生的“闪光点”,教师需要在教学时既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矫正功能。
  学生在互评中,不但能学会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能学会从知识、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方面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始终保持课堂学习气氛热烈,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自我评价也是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结束时,我们可以经常听到“你觉得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如何?”等话题。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进而享受成功的喜悦,鼓起学习的信心,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学习;同时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我,从而明确努力的方向,形成对自己的鞭策。
  当然,在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中,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还应该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不仅是被评价者,而且应该是评价者,教师应转换角色,以学生的朋友的身份,接受学生的评价,参与学生的评价并指导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还有很多我们值得探讨思考的问题。以上只是笔者个人的一点浅显认识。笔者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体会到了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它是我们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正是有了它的出现,我们的课堂才充满活力,学生的自信和教师的才能更加流光溢彩。
其他文献
现代课堂教学倡导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过程中的探索性、自主性。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以精心设计问题为前提,因为这直接影响“问题解决”的进行,所以必须重视研究问题的设置技巧和操作要领。    一、学习的启动阶段,以问题开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知识的情境化。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有了动力。在课堂上,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把
摘 要: 落实“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必须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搞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探讨了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特点,总结了作者实施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实践及收获。  关键词: 开放式数学教学 以生为本 实践 收获    数学新课标倡导自主开放的教学,重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但是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与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活
分析了国内、外军事运筹学的现状、特点及发展动向,根据军事需求就中国的军事运筹学科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创新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别出心裁、突破常规、首次出现的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方法、揭示新规律、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解决新问题等思维活动。一个人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离不开自身的创造力。创造力是人通过一定的智力活动,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重新组合和独特加工,在头脑中形成新产品的形象,并通过一定的行动使之成为新产品的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引导和帮助学生实现数学的“再创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习惯。然而,在计算教学中情境创设处理不当,致使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现象。我们该如何突出数学本质,把握好计算教学进程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根据计算教学的不同类型和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不仅能突出计算教学的数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