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元认知理论,让学生学会学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yst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解决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研究表明:元认知水平的高低,联系着学生是否具有较多的关于学习及学习策略方面的知识,并能否善于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灵活地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
  学会学习指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学习的具体条件,自觉地组织自己学习活动的能力。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不是靠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靠自己学会的。本文试图结合数学学科特点,探讨如何利用元认知让学生学会学习。
  1.丰富和完善元认知知识,为学习作好铺垫
  元认知知識就是有关认知主体自己的认知活动的知识。它主要涉及:第一,关于认知主体自身因素方面的知识。它又可以分为对个体内差异的认知、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和对人类认知方面的一般认识。第二,关于认知任务因素方面的知识。即对认知任务目标的认识和对认知任务涉及的认知材料的认识。第三,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关于认知策略的备用情况、使用条件、优缺点情况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在以上三个方面注意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丰富的元认知知识有助于主体在认知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监控,指导主体主动地采取相应的策略以顺利地完成任务。比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元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会自觉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简化解题过程;在学习立体几何时,具有丰富元认知的学生会自觉地利用化空间为平面的思想,把难以理解的空间变量移到平面上,攻克解题的难点。
  2.积累和迁移元认知体验,使学习变得灵活
  元认知体验就是主体对自己认知活动的经验的认知,这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的心得或教训的认知。它常产生在学生期望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调节和控制的时候。学习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认知活动本身及其认知活动的质量进行大量的反审或体验。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严密且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有许多机会使学生能思考和体验自己的思维,不断产生元认知体验。元认知体验可以补充和修改元认知知识,把体验到的心得或教训同化到元认知知识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元认知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元认知体验的积累和迁移。如在证明数学不等式的过程中,学生经过多次的失误后,会对证明条件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白怎样应用证明条件是合理而正确的。这样学生在以后的证明过程中就会更灵活地应用证明条件,使证明变得有方向性。
  3.培养自觉监控和调节认知活动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即发展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它是元认知中最重要的成分。元认知监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可在以下几个方面中培养和实施:
  (1)制定计划。学生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作出合理计划,预计结果。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对诸如学习材料、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等学习任务的特点的分析与思考,可以提出有关学什么、何时学、在何处学、为什么学和怎样学等问题,并估计自己的学习特点与学习的长处和短处等因素,据此学生将会制订出学习计划,即确定学习的步骤,安排学习时间表,把学习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几个部分,列出可能需要的学习方法等。
  (2)有效监控。监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根据确定的学习计划检查、评价认知行动及其认知策略的效果,并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和水平。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监控性地检查自己所有的认知行为,并不断地把有关的认知变量与所实施的学习计划、学习策略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检查,以估计学习计划与学习策略所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程度。
  (3)调节策略。即学生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根据监控和反馈的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修正和调节。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他们的学习行为,补救认知行为上的不足,这意味着学生学会如何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及如何去改正自己。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函数部分时,由于公式太多且极其相似,若死记硬背肯定是效率极低,甚至是行不通的。元监控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意识到这一点,从而调节自己的学习方法。
  (4)进行补救。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以弥补认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保证认知活动达到既定的目标。即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基于对自己的了解会做出相应的决策,如增加课外学习时间、改变学习方法、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改变学习策略等。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怎样才能在学会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元认知的作用,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庆林主编.当代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西南大学出版社,1996.
  [2]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王庆茂等主编.成功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针对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疑难困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和表达需要阐述了“看—想—说—写—评—改”六步作文训练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进而证实了这是一种指导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写作教学 评语 六步训练    作为一个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有机会经常深入课堂视导。在与师生接触交往的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的奇怪现象:教师常常回避听作文课,学生谈起作文时,也愁眉苦脸,
作文能发泄自己的情感、吐露自己的心声、化解内心的不快等,有感而发,其乐无穷。写文章本应是件十分快乐的事,可事实上如今写不出一篇像样文章的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还大有人在,何况是我们这些小学生呢?曾有人套用大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之名句“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学生中流传这样的口头禅“作文难,作文难,作文课上不开颜”。  那么是谁把这简单问题弄复杂了呢?有人说是习作者自身,每逢作文时,他们总以
伟大的人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通过长期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六大解放”的重要思想,这也是他的创造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体会到,“六大解放”有助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等,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解放学生的头脑,拓宽学生的思维    陶先生指出,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迷
摘要: 对于非欧几何中的直线,中学生感到很难理解。为了便于他们对非欧几何有更直观的认识,本文从非欧几何的来源说起,叙述了非欧几何中的直线是延续数学家的说法;从现代数学观念看,此直线非彼直线;从直线与测地线之间的关联,提出用测地线代替几何中的直线可能更有利于传播非欧几何的一些常识。  关键词: 非欧几何 直线 测地线    几何学中存在着欧氏与非欧几何之分。然而在介绍到欧氏与非欧氏几何的区别时,总有
摘要: 本文就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从激发兴趣、读写结合、练说练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读写结合 练说练写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提起写作总会使一些学生望而生畏。针对以上问题,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通过概念教学及揭示证题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 概念教学 证题规律 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培养的能力有两类:一类是在很多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是一般能力,即智力;另一类是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所反映出来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特殊的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在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