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勇:翻译大会与多元文化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开幕前夕,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郭晓勇做客中国网,详细介绍了大会的亮点和中国译协作为主办方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了他对于大会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的独到见解,并生动阐释了“非通用语种”对文化多元的作用、媒体与翻译的关系以及翻译出版物在促进多元文化发展方面的影响等问题。访谈形成1万多字,我们在这里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翻译界的奥林匹克
  
  郭晓勇在谈到本届大会的特点时表示,无论是从参会人数,还是从提交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以及论坛涉及的议题和场次看,本届大会都超过了往届。从参加人数看,一共有76个国家和地区的翻译界人士报名参加大会,报名人数将近1500名。比如,蒙古、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是第一次参加国际译联大会。另外,还有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译协,这次作为新成员也将参加大会。关于论文的数量,大会组委会一共收到了1510篇,从中遴选出的400篇论文在分论坛上宣读。会议的主论坛有4场,分论坛有88场,这些分论坛的议题涉及翻译与文化、教育、科技,翻译服务、外交等各个领域。
  郭晓勇还强调指出,本次大会可以说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并使世界了解中国翻译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他说,大会恰逢在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之前举行。两大盛事期间可能有数十万名外宾前来观赏和参加一些交流活动。这一定会为我国的翻译事业提供很好的发展契机。同时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一种压力。在这个过程当中,既是对我们翻译人才现状的检验,同时又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中国翻译协会(简称中国译协)来说,我们会通过这样的盛事,检验我们的翻译队伍,从而更好地为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中国译协功不可没
  
  本届大会的顺利召开,体现了中国译协在致力于推动我国翻译事业发展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郭晓勇在访谈中回顾了中国译协成立26年来促进翻译事业发展的措施与成效。
  在谈到中国译协如何推动国内翻译事业发展时,他说:“中国译协成立于1982年,是由全国与翻译相关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组成的学术性、行业性的非营利组织,它是目前翻译领域唯一的一个全国性的社会团体。中国译协下设9个委员会,包括民族语言、文学艺术、军事科学、科学技术、外事翻译、社会科学、翻译理论和教学、翻译服务等委员会。中国译协在整合全国翻译力量,促进翻译事业发展和规范翻译行业管理方面发挥了组织和引导作用。成立26年以来,中国译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经常举办一些有关翻译方面的学术研讨会、交流活动;在翻译人才的培训、翻译咨询服务以及与翻译相关的一些社会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它下属的各个会员组织,一共召开过300多次国际性和全国性的翻译学术研讨会,组织过2500多场学术报告会和讲座。”
  


  “中国译协的贡献还表现在推动翻译的标准化、规范化,这对于翻译业的健康发展和行业自律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译协的翻译服务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协会联合推出了我国翻译领域的首批国家标准,像《翻译服务规范 第1部分: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翻译服务规范 第2部分:口译》,这3个标准都是由国家技术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发布的。”
  “此外,还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中国译协的倡议,国家人事部批准,由中国外文局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工作。这项工作从2003年底启动以来,至今已经成立了7种语言(英、法、日、俄、德、西、阿)的专家委员会,开设了二级、三级考试。据统计,近几年共有6.6万人次参加了这项考试,其中有1. 1万人次获得了证书。今年5月份,上半年的考试,仅英文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万。应该说,翻译资格考试对于加强中国翻译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翻译人才标准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中国译协还要负责继续教育的相关工作。”
  关于中国译协在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贡献,郭晓勇说:“中国译协1987年加入国际译联以后,充分借助这一舞台,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在促进多元文化,特别是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中国译协取得了几项颇具开创性的成果。例如,1995年,中国译协倡议举办‘亚洲翻译家论坛’,至今共举办了5届,其中两届由中国译协承办。这个论坛已经成为国际翻译界加强相互合作和业务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2004年,中国译协举办了首届‘翻译成就展’,展示了中国翻译事业几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在世界翻译界尚属罕见。当时,国际译联领导来京观看了这个展览,给予了很高评价。2006年中国译协在上海举办了‘国际翻译产业论坛’。这在国际翻译界同样是前所未有的。应该说,中国译协这些年来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中国译协在2005年获得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主办权以后,国际译联主席毕德发来贺电说:‘与会代表一致选择中国作为2008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的举办地,这表明中国不仅在国际译联的历史上,也在全球翻译事业的历史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中国译协的评价,说明中国译协自加入国际译联组织以来的表现和作为得到了国际译联的认可。”
  
  解读“翻译与多元文化”
  
  在专访中,郭晓勇特别谈到了他对大会主题“翻译与多元文化”的理解。他从3个层面进行了解读。我国著名翻译家季羡林先生曾说:“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常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郭晓勇引用这句话强调了翻译在文化的交流、相互补充和融合以及不断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接着,他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多姿多彩,人类社会能够共存与交流,就是因为有了翻译。翻译是促成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一座桥梁,是促进多元文化繁荣和融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和谐的一个载体,所以翻译的力量是很大的。”最后,他强调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共同关注,能够彰显翻译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现实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当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利用这个主题可以进一步体现中华文化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宣扬中国人民致力于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次大会是展示中国文化、展示中国翻译事业形象的一个舞台。翻译与文化的交流,将增强外界对中国的了解。这个主题和当代世界的发展相吻合。”
  
  “小语种”——多元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身为阿拉伯语专家,郭晓勇针对小语种的发展对于促进文化多元、共生、共荣方面起到的作用发表了他的独到见解。
  他首先纠正了所谓“小语种”的概念。他说,他不太赞成将英语以外的语种称为小语种。他说:“我们通常称为‘非通用语种’,在国际上一般把英语理解为通用语,除此以外的语种应该是‘非通用语种’。小语种有时候给人一些误解,或者是弱势的语种,是一种不受人重视的概念。” 郭晓勇认为,从现在联合国的6种官方语言(英语、法语、俄语、汉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看,除了英语以外,还有5种语言,它们不能算为“小语种”。因为在联合国所有的会议上使用同声翻译的话,都有这6种语言。所有的文件、出版物也都用这6种文字出版。为此,这次翻译大会的论坛特别安排了一场 “非通用语”专门论坛,就希望在这方面,给大家一些启示,进行一些探讨。
  接着,郭晓勇从自身经历出发,生动地阐述了掌握除英语以外的语言对于了解他国文化的重要性。他说:“有人以为在当代全球化的条件下,只掌握英语就可以了。实际上,在现实当中并非如此。在与一些国家的高层接触时,一般来讲用英文问题不大。但是若想深入了解这个社会,了解社会的文化,要更广泛地同社会的各界人士接触,就需要学习和掌握交往对象所在国的语言。”
  “再以著名翻译家季羡林先生为例,他取得的成就应该说和他掌握语言的能力分不开。他懂英文、德文、梵文,他研究印度文化,他又懂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这些他都很精通,同时他还能阅读法文和俄文。因此,他在介绍印度文化、研究东方文化方面就有很深厚的功底。所以,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要去哪个地方工作,恐怕要掌握那个地方当地的语言,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社会当中去。”
  
  翻译与媒体的使命一致
  
  郭晓勇做过翻译、编辑和记者,曾担任新华社贝鲁特分社常驻记者,并参与海湾战争报道。谈到翻译与媒体的关系,他说:“翻译和媒体的关系和这次大会的主题密切相关。我的理解是,翻译也好,记者也好,他们最终的使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进人类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同时也都是为了传播人类文明和文化,都是为了记录和反映人类文明的进步、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无论是翻译,还是记者,都面临着一个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也有更多的翻译界的同行,或者是新闻界的同行,越来越关注翻译在新闻界、在媒体当中怎么去发挥作用。那么媒体人也很关注在翻译领域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的问题。两者不能分开,我想他们有一个相互促进的作用。”
  


  接着,郭晓勇还由此谈到了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即驻外记者应具备的素质。他强调说:“作为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写作能力,这方面可能比对翻译的要求更特殊一点。但是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驻外记者,就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掌握这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要想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更广泛地接触当地的老百姓,就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在从事记者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当地政府和领导人发表一个讲话,这些是需要准确翻译的。要把它很准确地翻译成中文,或者是其他文字,然后再写上新闻背景进行传播。如果对原来文件的理解,或者是讲话的意思翻译得不准确,可想而知,报道出来的新闻,其准确性就难以保证。要想做一名合格的驻外记者,首先应该有很好的语言基本功,熟悉当地的语言,了解当地的文化。同时,还应该有比较强的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翻译出版物促进多元文化发展
  
  “优秀的图书作品对于推广世界上丰富多彩的文学流派、传播世界文明、促进多元文化,特别是东西方、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在回答记者关于如何理解翻译出版物对促进多元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郭晓勇如是说。他认为,50多年来,中国的翻译工作者翻译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一些经典作品,著名作家的作品。各种流派的经典之作,包括“马列”经典著作,有大量的已经被翻译过来,据统计有数十万种。翻译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在引进出版外国优秀作品的同时,也在将我们的一些作品向国外推介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就是说中译外的责任很大。
  “以中国外文局为例。它旗下的外文出版社,主要是把中国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传播出去。还有其他一些出版单位,都在做这样的工作。这些年来,像外文局系统对外出版发行的各种图书、期刊,加起来有11亿册。还不算现在正在出版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中国画报》、《人民中国》这些外文期刊。外文局下面还有一个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简称‘国图’,现在通过它的渠道能向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书刊。在2007年法兰克福书展上,外文局系统有706种外文图书在那里展出,占了整个中国展团的85%。一些图书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关注,像《全景中国》系列丛书、《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系列丛书,这些既被列为国家文化出口的重点项目,又是国外同行比较关注和欢迎的项目。可以说,这些年来,中国的翻译工作者和中国的出版工作者,在繁荣世界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最后,郭晓勇建议,翻译界的同行要把中国更多的优秀作品传播出去。加强近代、当代的一些文化作品的对外翻译工作,能够使得现在的国际社会更多地了解当今中国的文化走向。这是翻译界同仁义不容辞的责任。
  (读者反馈请发至dachuanbo@yahoo.com.cn)
  责编:吴奇志
其他文献
马克思主义行政人事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培养与使用人才,系统阐述了行政人事管理和国家管理的重要问题,同样包含了行政人事的方法观、地位
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和人们工作的繁忙,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生活和工作的各个领域里,传统的交际方法似乎正在变为荒漠,而当代人为了改变人与人
在那遥远的古代,在那片曾经创造出灿烂无比的文明的大地上生活的人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开创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几千年后会成为整个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事,更不会想到奥林
基本路线的完整表述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内容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
1、盘法  口诵:台斯迷(注:伊斯兰教的阿文,意思是奉普慈太慈安拉之命起。奉真主的命令行使)。  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尖向前平行站立,身体左右重心应于两脚之间,前后重心则至于脚掌与脚根之间。双膝微屈,小腹松园,尾闾中正,头顶颈竖。臀部似夹非夹,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神态自然,平心静气。胸空腹实,沉肩垂肘,舌顶上腭,下颌内收,唇齿轻合,谷道上提,呼吸顺其自然。含胸拔背,塌腰松胯,两脚心
由中注协委托东方创远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远程教育平台(异步学习)”,已自2月1日起正式运行。该平台用于执业会员在线后续教育学习,目前已经上网
利用h值方法,对1987年1月6日拜城5.9级地震前的三次震群序列及余震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拜城地震曾出现低h值(h
纵观英、美、日、法等国,对干部人事考核工作均十分重视,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明确岗位职责,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只有明确岗位,才能明确职责;
小学空间与图形的课程核心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积累丰富的几何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象思维和初步的推理意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学生掌握有关空间与图
新教师搞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主要的活动,但由于经验不足,时间和精力限制,在课题研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使新教师少走弯路,笔者认为新教师做课题研究时要注意“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