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教学法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有所区别,是一种以案例为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的独特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对于当前的小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使书面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更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本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实际现状,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意义,在下文将提出几点促进案例教学法开展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教学方法不仅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因此,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被实践认可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应当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普及。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使用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学的实际效率,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对于实际生活的了解,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在面对案例时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在实际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从生活实践中撷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并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这便是案例教学。然而,大多数案例都是经过教育工作者们的精心挑选,不仅需要符合课堂内的教学内容,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给予学生真正的启迪,也必须考虑学生的接收理解能力,并且案例的选择应当是积极进取的,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1.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将书本上抽象的文字知识转化为直观具体的事实案例,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程内容的吸收能力,改善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低效率现象,在实际方面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增长,并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师提出一个案例并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步步深入分析时,学生也能跟随着教师的一步步解析建立自己的思维逻辑结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教师只是在思想品德课上单调地重复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尚为薄弱,这种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不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会让学生养成思想品德课就是听着老师枯燥的陈述的错误想法。
  3.加强教育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教师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法向学生抛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案例,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避免造成学生与社会的脱节,解决中国教育与实践之间的差距问题,加强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仔细筛选案例
  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空间是非常广泛的,从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小打小闹到新闻头条上的时政热点都能够被教师采用为课堂案例,教师应当善于从这些案例中找寻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并根据教学状况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2.深入剖析案例
  因为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有限,所以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的学习理解,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但这个对案例的讲解过程绝对不能完全由教师包办,否则会使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限定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日益富强的祖国》这一课内容时,教师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句子:“经初步核算,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8777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同学们乍一看这句话就被这些数字和专有名词绕糊涂了,所以教师在此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GDP是指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国内生产总值又是什么呢?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努力将这些专业难懂的解释转化成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话语,比如说GDP就是一个衡量经济状况的指标,如果GDP上涨的话,就说明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富裕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好,因此,学生们就能从上边那句新闻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正在不断发展,日益富强。
  3.合作讨论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发表各自的观点,还需要进行互相辩论,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补充。
  四、結语
  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甘于奉献的心,也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自己落后的教学观念,积极从教学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并接纳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来促进学生对于书本知识产生更深刻的感受,也能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于社会生活的了解,并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每一个学生学会从案例中辨别善和恶,体验高尚品格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从而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发展。
  【作者单位:临沭县第五实验小学 山东】
其他文献
科学源自于生活,生活中也蕴含科学道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从体验中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乐趣、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教学“生活化”注重应用,学生会感到学有所用,从而认清自身与知识的价值,可以获得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发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那么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实现生活化教学,不妨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实施。  一、教
现代教育理念之中,小学阶段语文的教学基本目标便是指导学生有着基本的文字读写能力。作为母语,学生在进行语文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发音并无障碍,但是真正将文字落实到使用之中,却往往较为困难,这便对于小学阶段的读写教学有了明确要求。本文针对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读写教学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给教育人员带来帮助。  在小学的初级阶段教育内容更多是拼音教学,而小学生在进入小学高年级之后,需要对于文字有着基本的运用能力
目的探讨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我院2008年12月—2009年7月由病理诊断确诊的4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并结合文献探讨该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
小学语文思维的节点是学生的自我发现,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没有发现的心灵,那么,学生根本谈不上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了。在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课文给予孩子们一颗颗发现的心灵,一起来探讨感悟和内化与在文本意义上的感悟和内化,以及在生命意义上的感悟和内化。  一、感悟和内化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语文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了。小学语文思维就是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灵感的
我的家怎么会在巧克力中呢?这一切,还得从那一天说起——那天一早,我正准备去上学,突然听见外面有人在喊:“快逃呀!海啸来了!”什么?海啸?我往窗外一看,真的是海啸!咦?不对,
2006年10月23日,我在搜狐网上建立了一个以“五(2)班,温暖的家”命名的班级博客。不觉中,班级博客已伴随学生走过了难忘的小学时光,但“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这里永远是我们的家”已成
进餐教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进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应重视幼儿在园就餐教育,从现代健康的角度出发,兼顾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探寻更适合现代幼儿发展的就餐教育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过程,养成幼儿健康的行为和良好习惯,不断提升幼儿的健康水平。  一、构建适宜的幼儿园就餐环境  幼儿园针对幼儿进餐
目的观察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3例NSTEAMI患者随机分为降纤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37),低分子肝素
对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神经外科出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旨在找出主要感染原因,并进行预防和控制.
英文报具有报刊所特有的时效性,题材广泛、内容新颖、语言现代、地道实用。它紧跟形势、贴近生活、难易适度,是训练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越来越多的学校已意识到英语报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