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辐射,激活不同群体学生感应力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plus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学语言进行细致锻造,以适应不同群体学生的不同需要,能够形成多点辐射,消除课堂教学盲区。教师从学情调查、导语优化、反馈分析等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升级,能够极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引导语;多点辐射;感应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52-01
  语文教学要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这并不是排斥教师的必要引导,而是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提升教师引导阅读的辐射力,才能有效激活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感应力,促使学生尽快启动学习思维,形成重要的学习动力。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语设计。
  一、学情调查,确认学生思维感应点
  由于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距,学生的学力自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通过观察、询问、谈话、提问、训练等方式,探知学生语文学习的感应点在哪里,从而为教学语言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不同学生群体对文本感应的角度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激趣手段的选择。如《蒲公英》一课,文本描写很生动,教师给出个性设计: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做好分工,两个人负责朗读,两个人负责表演,朗读、演绎同时进行。朗读要整齐、有情感抒发,表演要用动作、表情展示文本内容,尽量与朗读形成同步。学生听说有演绎活动,都兴奋起来,课堂学习气氛良好。在学生演绎时,教师组织好课堂秩序,并给出积极点评,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不同学生群体学力总存在差异,这样的活动设计,恰恰观照了学生的个体实际。学力较强的负责朗读,其他人负责演绎,并在共同活动中形成学力成长。教师准确抓住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感应点,给出精确设计,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导语优化,提升教师语言激发力
  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情调查情况展开优化活动,注意教学语言的层次性,提升教学语言的覆盖面,给更多学生的思维以有效刺激,这必将形成重要的學习感应力。
  精练、简约、明确、有启发性、有鼓舞性,这应该是对教师引导语言的基本要求。如《哪吒闹海》一课,教师开课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要学习一位神仙的故事,这位神仙年龄不大,可本事了得,他和孙悟空一样,天不怕地不怕。孙悟空能够大闹天宫,这位神仙去大闹龙宫。同学们知道这位神仙是谁吗?”在文本解读时,教师给出引导:“阅读课文,按照哪吒闹海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如果能够总结出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就更好了。”结课时,教师引导:“这篇神话故事,让人看了真是过瘾。小小年纪的哪吒,大闹东海,制服了龙王,为民除害。这表现了哪吒什么精神呢?”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互动气氛和谐。
  从教师引导语言的设计可以看出,有引导、有感慨、有启迪,像是讲解又像是讨论,学生当然很受用。教师课堂引导语言不能太生硬,更不能自话自说,要关注受众群体接受实际,平等式、亲切式、互动式的引导语言,其引导效果最为显著。
  三、反馈分析,促生课堂引导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语言的设计、整合、优化、调整,还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为进一步引导设计做好铺垫。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甚至从学生表情上都可以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热情、学习体验、学习认知等,都会以不同形式展示在其表情上。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展开导语调整,实际上是教学生成的具体实践,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动力。
  《掌声》叙述的故事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对文本人物有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听歌曲《掌声响起来》,然后给出思考问题:“这首歌讲述什么内容?看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展开议论,有的说:“唱歌是唱歌,学习是学习,那些歌手每天都会听到无数的掌声,我们是没有办法比的。”教师跟进评价:“你关注了歌手能够赢得掌声的情况,这说明你观察思考得非常细致,单凭这一点,你就应该赢得掌声。大家为他鼓掌。”这个学生紧张而兴奋,积极要求回答问题。其他学生也受到感染,课堂参与主动性更强了。
  从这个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中,教师抓住机会,及时做出反应,其激发效果非常突出。这充分说明,课堂教学感应点无处不在,教师需要擦亮眼睛,给出对应措施,成功点爆课堂,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优化教师的引导语言,提升引导语言的激发力量,需要教师做出更多努力。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感应具有个性特征,教师只有做好学情调查,对教学语言进行针对性矫正,才能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听得进、听得懂、听得热血沸腾,为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内驱力。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已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直击写作方法,以激发冲突的方式历练学生对素材的选择能力;深入把握核心,以细致品析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品析能力;整体把握顺序,以纵观全局的视域让学生领悟表达技巧。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价值;语用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主体内容是文章。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从价值入手,如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价值、文学价值、语文训练价值等。我们要用有价值的文本解读,换来有价值的教学处理;用有价值的教学处理,换来学生有价值的阅读。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向丰妙。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教学处理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摘 要]劝说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学《读〈赤壁之战〉,我想劝说——》一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劝说欲望,让学生掌握劝说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我是三国小达人”“我是小小劝说家”“我是和谐小使者”“我是写作小能手”几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劝说的基本要领,初步学会写作劝说文。  [关键词]劝说;理由;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摘 要]《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如何根据文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摆在教者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第三自然段典型事例的描写,通过对比教学,品悟说理性文章典型事例的语言精练及写作方法;在提供详细事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改写,补充一个名人的事例。通过品味、对比、改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得到真正地提升,达到言意兼得的实效。  [关键词
[摘 要]游戏让学生有了互动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中应以学生感官体验为起点,注重互动交流与协作配合;指导学生在主动合作中积累写作素材,让他们掌握语言表达的运用规则;帮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主动调整表达的策略方法,在深化认知感悟的过程中使学生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写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 习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部编教材高度重视写字教学,突出学生学写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写字的基本要领、发现写字的基本规律、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只有书写思维伴随的练字,书写质量才能提高,书写技能才能更快提升,才能让学生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书写期。  [关键词]部篇教材;第一学段;写字教学;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注重以人为本,习作教学应着力体现学生习作的个性化、自主性、生活化。对“写信介绍家乡”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通过“聊—读—写—评—用”几个环节的纵向联系,体现写作规律;采用多种激励措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或文化积淀,从而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让习作成为一种享受。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汉语拼音是学习语文的第一关,然而由于它抽象、枯燥,一直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以复韵母《ai ei ui》一课的教学为例,提出让汉语拼音课堂活起来的一条有效途径——创设故事情境,并总结出故事情境教学的基本模式。通过实践与探索,认为故事情境的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思维有机融合,并能成功突破拼音教学的重难点,
[摘 要]运用绘本展开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绘本贯穿整个课堂,以绘本为载体创设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在语文课中编一编、读一读、演一演、写一写,把学习生字、朗读训练、感受童话的乐趣、小练笔等通过整合融入语文活动中,能够使学生趣学、乐学、要学。  [关键词]语文活动;依托绘本;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摘 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钓鱼的启示》一文,教学的重点是“该不该放生那条鲈鱼”。围绕这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应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方面来分析问题,渗透语用学习意识,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学习体验、获得更多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堂辩论;思维;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4-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