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典型事例”,滴穿“语用顽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pzm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滴水穿石的启示》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如何根据文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语用能力的培养,这是摆在教者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第三自然段典型事例的描写,通过对比教学,品悟说理性文章典型事例的语言精练及写作方法;在提供详细事例的基础上,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改写,补充一个名人的事例。通过品味、对比、改写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得到真正地提升,达到言意兼得的实效。
  [关键词]典型事例;对比教学;语言精练;迁移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9-0077-02
  教学目标:
  1.掌握抓关键词理解内容、把握思路的学习方法,感悟体验“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可贵精神。
  2.体会说理性文章语言的精炼,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写一个名人“滴水穿石”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说理性文章语言的精炼,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写一个名人“滴水穿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理清脉络。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滴水穿石的启示。(生读题)
  2.滴水穿石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板书: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实现理想)
  3.这就是这篇说理文要阐述的观点,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举了哪几个名人事例呢?
  (板书: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4.同学们看,这三个人有中国古代的,有外国的,有现代的,这就叫作“古今中外”,作者就是选择了这三个非常典型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板书:典型事例)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者紧扣说理性文章的三大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进行了系统的回顾,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白了说理性文章所选例子要典型,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紧扣事例,感悟写法
  (一)重点研读李时珍的事例
  1.我们先来看看李时珍的事例。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读读他的事例,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你可以圈圈画画关键的词语。(提醒: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讲了李时珍什么事?(立志学医)
  (2)你找到了哪些词语?
  “从小”一词让我们体会到李时珍从小立下志向,并一直为之努力,这就是“目标专一”。
  “不懈努力”是什么意思?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3)哪些词语表现李时珍非常努力呢?(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
  是啊,李时珍为了他的目标,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4)根据句式,想象練说
  清晨,天刚蒙蒙亮,李时珍就——
  中午,骄阳似火,李时珍——
  深夜,月明星稀,李时珍——
  (5)这么努力,仅仅是一两天的时间么?哪个词看出来的?(“二十几年”)
  (6)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时珍从青丝变成白发,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就是——持之以恒。同学们,正是因为李时珍“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他编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实现了理想。
  【设计意图:说理性文章如何做到情理交融,言意共生?在这一环节中,教者紧紧抓住“不懈努力”一词,引导学生想象“翻山越岭,走遍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等画面,让静止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想象练说中体会李时珍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3.对比事例,体会写法。
  (1)课文写他的故事只有短短两句话,然而写人叙事的文章都是另外一种写法。请你拿出学案,快速浏览,和课文中的例子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文字)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就跟随父亲采药行医,长大后成了远近闻名的医生。在行医时李时珍发现旧的药书中有不少错误,于是他想:我要编写一部更加准确、详尽的药书。为此,他经常到野外考察,跋山涉水,有时好几天不下山,饿了吃些干粮,天黑了就在山上过夜。他遍访名医,为了验证药物的功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品尝。有一次,他为了弄清曼陀罗的麻醉程度,就亲自服下了这种药。不一会他就感到精神恍惚,失去了知觉。当他苏醒过来后,马上拿笔记下了自己的感受。有人问李时珍这么做值得吗,李时珍笑了笑,回答道:“为了修订好《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我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就这样,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2)对比阅读,交流体会。
  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了李时珍的神情、动作、语言,而课文中写得比较简单。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细致,学案中的李时珍写得十分具体生动,着重刻画了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而课文中写李时珍,只有两句话,但精炼的语言却充分说明了观点。(板书:语言精炼)
  (4)朗读体会,感悟语言的精炼。
  【设计意图:通过学案的补充阅读,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说理性文章叙事不需要太详细,围绕论点点到为止即可,语言要精炼。】
  (二)自主研读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
  1.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默读爱迪生和齐白石的事例,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的?你可以按照我们刚才的样子,找找事例中的关键词语来谈谈。(再次提醒: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2.交流爱迪生的事例
  (1)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语“迷恋、毕生、孜孜不倦”等词谈感受。
  “自谋生计”:虽然他的生活很艰苦,但是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迷恋电学研究”:迷恋可以看出他对电学研究的执着和喜爱。
  “毕生”:他一生都在从事电学研究,这就叫作——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爱迪生孜孜不倦的结果是成了发明家。
  (2)小结:说得真好,爱迪生就是这样“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发明大王的,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奖励你把爱迪生的故事读一读。
  3.齐白石的事例
  (1)学生谈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教一日闲过”。
  (2)教师小结:齐白石那精湛的技艺,源于他的每天坚持创作,源于他持之以恒的精神,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读齐白石的故事。
  4.是啊,你看——引读最后一句话:“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这“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的就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顽石”具体指什么?(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滴穿顽石”就是指——(克服困难)
  (2)这个反问句突出强调了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靠滴水穿石的精神。让我们大声地把这第三自然段中最后的这句中心句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结合、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体会爱迪生和齐白石像小水滴一样的精神。】
  (三)归纳异同,提炼写法
  1.同学们,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举了三个人的事例。
  引读:李时珍从小……经过……最后……爱迪生迷恋……毕生……拥有……齐白石天天……坚持……技艺才……
  课件出示:
  李时珍立志学医不懈努力写出巨著
  爱迪生迷恋电学孜孜不倦千项发明
  齐白石挥毫作画坚持不懈炉火纯青
  2.这三个人都是凭着“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实现了理想。
  3.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三个事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看课件进行归纳:
  都是先写了 再写了 ,
  结果 。
  4.作者就是先写了他们的奋斗目标,再用簡练的语言写了他们的努力过程,最后写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得十分有必要。在充分学习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的事例基础上,进行理性地归纳提炼,有助于学生对文章事例的描写有一个清晰而准确地定位,为后面的仿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写事例,迁移写法。
  1.出示要求,补写事例。
  其实,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下面,让我们学着作者的方法,用精炼的语言写一个“滴水穿石”的事例。
  写前提示:挑一个你最喜欢的,可以像课文一样,先写出他们的奋斗目标,再简洁地写努力过程,最后点出取得的成就。
  2.提供材料,学生改写。
  (王羲之、贝多芬、华罗庚三位名人的事例)
  3.交流事例,教师点评。(抓住是否用精炼的语言写好典型事例来评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通过改写事例的形式,将课堂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一步落到实处。这样的写话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掌握说理的方法,提升语用。】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活动热情高,但习作兴趣低;活动能力强,但习作水平低;活动时间长,但写作时间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情释放,与习作有机交融;强化口语,以我口表我心;抢夺时间,保障随堂练笔,真正发挥活动的价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尽情释放 强化口语 抢夺时间 活动作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
[摘 要]转变学习方式是切实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力抓手。学习单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学习方式的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变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目标指向、规划流程、提升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学习单进行科学设计和运用,注重学习单的有用、有趣和有效,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成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阅读教学;学习方式;学习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语文课堂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这是现在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大胆取舍、有效整合是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准年段目标、学生基础、教学重心和课堂基调,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确定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此作为教学展开的基本思路,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教学 取舍 整合 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摘 要]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判断题,以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抓住相似段,让学生对比辨析,提高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要找准迁移点,丰富充实学生阅读图式,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策略;课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14-02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
[摘 要]在小学阶段,识字历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打好学生语文基础的有效措施。教师通过多种措施共同使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就能奠定学生的识字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识字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 生字教学 多效并举 循环递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92  汉字是构建汉语大厦的基础材料,
[摘 要]阅读策略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黄山奇松》的群读类学中,教师通过学画结构图理清文章结构、试用结构图读懂文章和运用结构图写文章思路几个环节,让学生掌握画结构图的阅读策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群读类学;阅读策略;结构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0011-02  赵镜中教
[摘 要]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每一位教师精心地规划设计,有系统 、有策略地引领,还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平台,一个自由崭露头角的空间。以《秦兵马俑》观摩课为例,探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力;想学;会学;乐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 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注重文本的言语形式和写作技巧已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直击写作方法,以激发冲突的方式历练学生对素材的选择能力;深入把握核心,以细致品析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品析能力;整体把握顺序,以纵观全局的视域让学生领悟表达技巧。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用价值;语用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摘 要]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基本上是文选型教材,主体内容是文章。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文本解读要从价值入手,如历史价值、社会意义价值、文学价值、语文训练价值等。我们要用有价值的文本解读,换来有价值的教学处理;用有价值的教学处理,换来学生有价值的阅读。这样,才能真正使我们的阅读教学走向丰妙。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解读 教学处理 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
[摘 要]劝说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种重要能力。教学《读〈赤壁之战〉,我想劝说——》一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劝说欲望,让学生掌握劝说的基本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我是三国小达人”“我是小小劝说家”“我是和谐小使者”“我是写作小能手”几个环节,让学生掌握劝说的基本要领,初步学会写作劝说文。  [关键词]劝说;理由;方法;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