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微粒观点的教学实践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66_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微粒观点是化学体系的基石,是处理化学问题的有力手段。要让学生建立微粒观点,科学的途径是结合学习进程,运用微粒观点对有关概念、基本计算、实际问题进行探讨,使学生体验到微粒观点的巨大魅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微粒观点。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一些貌似遵循课改要求而实质偏离课改理念的教学行为,出现了许多低效或无效现象。如:课的引入(前言)老师直接讲述,让学生板书有关概念、公式、规律,即使使用实验引入新课,其目的也只是为了引入下面的教学话题。对于本该学生探讨的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直接告诉学生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得到的结论是什么。习题教学注重讲解习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如图1所示的风洞是对飞机导弹性能进行检测的一种高科技产物,现代汽车的生产也有运用风洞技术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是小丽所在兴趣小组设计的一个类似于风洞的实验装置,他们在桌面上放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塑料球,测得它们的密度均为ρ,用水平向左恒定的风作用在球上,使它们做匀加速运动(摩擦不计)。已知风对球的作用力与球的最大横截面积成正比,即F=kS,k为一常量。  (1)对塑料球来说,空间存在一
摘 要: 本文阐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任务、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在中职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化学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现代社会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形成完备的知识基础,即不仅拥有科学知识,而且要有人文知识,一个人的人文知识背景越宽、视野越广,融会贯通能力越强,创新能力就越强,也就越有可能进入学科前沿,并取得巨大成就。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时代需要人文精神,时代呼唤加
生命科学所研究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与其他自然学科相比,更具有人文性,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十分可行。本文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实例,阐述运用小说式语言来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无疑,在课的导入这一教学的起始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的作用。  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教学服务。判断能否形成真正有效的情境,不在于问题提供方式差异之分和氛围营造的简单华丽之别,而应归结为本质上有无刺激和引起学习主体主动作出反应,并达到一
在张家港市水稻土和潮土类型上,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水稻常农粳5号品种测土配方施肥对当季氮、磷、钾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土类型上,水稻配方施肥对氮、磷、钾
一、教学理念和背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诗句,描述的是诗人游历时遇到山峦重重,水道弯弯,以为无路,却发现实则有路。诗中蕴涵丰富的哲理:即使陷入困境,也可能会出现新的契机;也说明对于身边事物,我们如果能换个角度来观察,摆脱主观的成见,可能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
生物被学生和老师戏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可见其既有理科的计算特点,又有文科的大量记忆特点,而且生物知识点又很零碎,虽然同学们对生物这一门课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繁琐的记忆而对这一门课的兴趣性降低。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用“口诀记忆”的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不失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条捷径。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口诀”及注解,以帮助学生学习
摘 要: 新一轮教改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普通高中生物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教师应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生物课堂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日益加快,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已为各国所瞩目,在此背景下实施的新一轮
一、不是公开课,还需要情境创设吗?  一提起“情境”,许多老师马上就与多媒体课件联系起来,认为是在公开课时才用的。日常教学中学生课前要做预习案,课上主要是交流讨论,似乎“情境”就用不着了。  我们首先要弄清究竟什么是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情境是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心理学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填补认知空缺、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特性,当学习者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