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注重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联想能力;发散思维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国内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造力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人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见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人才的培养上,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数学作为一个逻辑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 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造性思维是对大脑潜力的开发。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人进行思考和思维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并占据较高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大脑潜力的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产生创造力。其次,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初中生的大脑发育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对日后数学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培养和认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和空间,并适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想法积极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错误,尽量不批评,而是耐心指正。只有在这样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创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能够促使学生朝着多个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和方法,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创造性思维必须克服单一的、封闭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对于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增加开放式题目的训练,扩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错误的反例,这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加辨析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向进行思维。
(3)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的数学理论离不开灵感的指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坚持以创造为目标的定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巧妙运用类比,培养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迁移,启发直觉。其次,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对于数学事物间的和谐关系和数学秩序的直觉。
(4)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创造性的能力。但是数学的联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而是要有基础知识和经验的支持。教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让学生联想前,要教授足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如归纳、类比等想象方法。
4. 结论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南强.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11(5):9.
[2]胡稳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4):15-16.
[3]李建勋.浅谈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0(4):19-20.
[4]李香民.论初中数学思维与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20.
[5]张炜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3.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联想能力;发散思维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国内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造力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人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见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人才的培养上,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数学作为一个逻辑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 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造性思维是对大脑潜力的开发。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人进行思考和思维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并占据较高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大脑潜力的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产生创造力。其次,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初中生的大脑发育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对日后数学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培养和认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和空间,并适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想法积极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错误,尽量不批评,而是耐心指正。只有在这样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创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能够促使学生朝着多个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和方法,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创造性思维必须克服单一的、封闭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对于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增加开放式题目的训练,扩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错误的反例,这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加辨析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向进行思维。
(3)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的数学理论离不开灵感的指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坚持以创造为目标的定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巧妙运用类比,培养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迁移,启发直觉。其次,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对于数学事物间的和谐关系和数学秩序的直觉。
(4)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创造性的能力。但是数学的联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而是要有基础知识和经验的支持。教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让学生联想前,要教授足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如归纳、类比等想象方法。
4. 结论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南强.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11(5):9.
[2]胡稳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4):15-16.
[3]李建勋.浅谈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0(4):19-20.
[4]李香民.论初中数学思维与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20.
[5]张炜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