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造性思维是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育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注重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联想能力;发散思维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国内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人才成为国家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创造力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创造性思维能够促使人从新的角度、新的途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见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人才的培养上,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之一。在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数学作为一个逻辑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2. 初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创造性思维是对大脑潜力的开发。思维能力是人的大脑感知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人进行思考和思维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思维能力中的一种,并占据较高的地位。因此,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大脑潜力的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外界刺激的敏感程度,还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产生创造力。其次,数学作为一门逻辑学科,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条件。初中生的大脑发育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其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科学的培养,对日后数学的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对于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培养和认识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质。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3.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1)创设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应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机会和空间,并适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创新想法积极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学生的错误,尽量不批评,而是耐心指正。只有在这样平等、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创新,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能够促使学生朝着多个方向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拘泥于一个途径和方法,一个人的发散思维能力越强,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创造性思维必须克服单一的、封闭的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对于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增加开放式题目的训练,扩展学生的思维,改变单一的思考方式。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可提供错误的反例,这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增加辨析能力,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多向进行思维。
  (3)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新的数学理论离不开灵感的指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坚持以创造为目标的定向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想象能力,巧妙运用类比,培养联想能力,促进思维迁移,启发直觉。其次,注重在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将数学问题与图形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促进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形成。美感和美的意识是数学直觉的本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对于数学事物间的和谐关系和数学秩序的直觉。
  (4)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括整个宇宙。”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数学问题,锻炼创造性的能力。但是数学的联想并不是没有根据的想象,而是要有基础知识和经验的支持。教师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让学生联想前,要教授足够的基础知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创设想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第三,指导学生掌握如归纳、类比等想象方法。
  4. 结论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联想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南强.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011(5):9.
  [2]胡稳功.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1(4):15-16.
  [3]李建勋.浅谈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科学教育,2010(4):19-20.
  [4]李香民.论初中数学思维与创造性思维[J].教育教学论坛,2011(1):120.
  [5]张炜玉.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23.
其他文献
一、注重“求异”,忽视“求同”  课堂教学中注重求同是传统考试的一种应对。机械式的记忆、模式化的学习,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于是,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课堂变得平淡、庸俗,学生变得呆滞、弱智,学校缺乏生机与活力。原本充满创造性的造句练习被“范句”统得毫无情趣。于是,在作业中、试卷中,“好像”的造句是完全一样的“妹妹的脸蛋好像圆圆的苹果”。例题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描写的都是“星期天,几个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传统教育的不足,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发展。尤其是对初中物理这样一门有趣、逻辑思维严谨的实验性学科来说,就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问题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说话过程中主要依据形象思维来组织其内部语言。只有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激发他们感受情境,“说”才会有所依据,才会成为一项独立自主地释放心灵之音的活动。因此,在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文剧,诱导学生参与  把有待扩展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文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其参
学法指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引导学生掌握、选择和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小学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二是引导学生获得有关学习方法的使用价值的认识,即充分认识具体学习方法的运用范围,使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能选择并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小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主要途径之一。  
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提高小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是我们科学教师的神圣职责,也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如果说小学生最初喜欢上科学课是因为好奇,那么要使小学生长久保持对科学课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让科学课堂“新”意盎然,那怎样才能做到呢?  一、认真备课,深挖“兴趣”点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