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情境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hiyou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说话过程中主要依据形象思维来组织其内部语言。只有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激发他们感受情境,“说”才会有所依据,才会成为一项独立自主地释放心灵之音的活动。因此,在情境的创设中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创编多种多样的课文剧,诱导学生参与
  把有待扩展的语言信息创编成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文剧,不仅能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的表演舞台,充分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打消了学生语言的固有束缚,他们能酣畅淋漓地发挥,这有利于培养他们对语言进行梳理的能力。在上《苦柚》这一课时,老师先通过全班朗读、个别朗读、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再让他们自由组合,就地取材,虚拟情境,尽情发挥。由于学生们表现欲望强烈,生动地表演使他们很快理清了课文的线索,并依据这一线索有条理地组织自己的内部语言,实现了情境的对流。“说”真正由心而出:“金钱能买到世界上的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领会了文章的主旨。
  2.配以情调吻合的音乐,引发学生“闲谈”
  音乐最容易撩拨学生的心弦。在音乐袅袅的课堂上,让学生即景“闲聊”或就近“现聊”,可以起到强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引发学生联想、想象的能力,产生新的语言形象。在上完《小音乐家杨科》一课时,老师经过精心的策划,借助于激昂优美的音乐,一改悲怆深沉的课文基调,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从杨科悲惨的遭遇中走出来。并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给学生布下疑阵:“杨科如果生活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他和他妈妈将会是另一番模样,同学们能否说说呢?”学生们在不断跳跃的音乐旋律中,各自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设想。由于是群体参与的开放式说话训练,既尊重他们的个体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于情至高潮处酣畅淋漓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流露自己的情感,又能在群体的内部交流中产生共识。最后得出“在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根本就无幸福可言”的结论,学生们都体会到了“课尽意无穷”的韵味。
  3.运用随心所欲的勾画,启发学生创“说”
  课文语言具备摹形描状、绘声绘色的特性,也就是具备很强的凝聚和简缩功能,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如依照文字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把它变成画。小学生虽不具备对画进行精雕细刻的能力,但都能够在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下,把文字用简单的图画勾勒出来,教师再根据这一点,让学生边听范读边动手勾画,再依画复述,或依画创“说”。这种融动手、动脑、动口为一体的训练方法有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建立认知结构。如在上《爬山虎的脚》一课时,讲到“爬山虎的样子和爬山虎脚步怎样向上爬”时,教师先让学生们合上书,静听教师的慢慢范读,并在纸上任意勾勒,学生顿时兴趣横生,笔下用线条粗略勾勒出来的形象也栩栩如生起来。这种把空间说教式的文字化成学生眼前具体真实的形象,既寓教于乐,又让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目睹其物,再用话语叙其状,言其行,便显得轻而易举了。
  4.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读,激发学生领悟
  教师人情的朗读,同时配以手势、表情的生动表演,能唤起学生与课文内容传达的感情同悲同喜,产生心灵的默契和共鸣,从而在强烈的美的感受中,因读入境,由境生情,缘情到语,产生不可压制的表达美的欲望。在上《丰碑》一课时,让学生用语言概括,这给师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根据交际中提出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有理有据地争辩,商讨,各抒己见;手勤就是勤写,老师要精心写好教案,课堂上努力写好板书,课后全面写出总结,学期开学写好计划,结束写好总结,课改中写好教学论文。平时还要引导学生多写,写好文中生字,注意笔画笔顺,间架结构,还要写好读书笔记,写清楚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完整地写清楚一件事,形象地描写一个人,读完一篇文章写出中心和段意,让写和练贯穿整个课堂。心勤无疑是勤动脑、善思考,在教学中多搞些创新活动,多想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心勤的具体体现。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教学,陈旧的教学框架亟需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呼唤着每一位正在从事教学的教师。多想办法搞出适合当今教学的新模式,启迪同学们举一反三,多方位联想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总而言之,当好小学教师不容易,搞好课程改革也不容易,这需要勇气和力量,更需要聪明和智慧。积极调动课堂活力得下工夫,努力搞好趣味教学得想办法,让我们每一位从教的教师心手脑口并用,调动起周身细胞,积极投入新课程改革之中,让课改的新花盛开得绚丽多彩,让活力和趣味充满整个课堂。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语流中,语文的学习应该是在这样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  一、有情感  1. 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也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讨论了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思路及其方法,从而培养中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创新方法 激发潜能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也是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以后在实践中认真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当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学好它。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好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备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成功的教学首先依赖于教学设
一、注重“求异”,忽视“求同”  课堂教学中注重求同是传统考试的一种应对。机械式的记忆、模式化的学习,抹杀了许多学生的想象与创造力。于是,学习变得枯燥、乏味,课堂变得平淡、庸俗,学生变得呆滞、弱智,学校缺乏生机与活力。原本充满创造性的造句练习被“范句”统得毫无情趣。于是,在作业中、试卷中,“好像”的造句是完全一样的“妹妹的脸蛋好像圆圆的苹果”。例题作文“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描写的都是“星期天,几个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传统教育的不足,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教学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探究实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的学生发展。尤其是对初中物理这样一门有趣、逻辑思维严谨的实验性学科来说,就显得更为突出。一些
问题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梯度、有价值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谈谈问题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探索遣词炼字的奥妙,激发情趣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