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a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顾名思义,即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作文教学,既体现“工具性”的一面,又体现“人文性”的一面。所谓“工具性”,是指作文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所谓“人文性”,是指作文教学中体现人伦情怀、人性之美、人生真谛等文化现象。作文教学,基础在生活,目的是育人。鉴于此,作文教学中的“人文性”,理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作文训练,说到底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但小学生处于未成年阶段,一切都在被塑造,包括知识与技能,意志和理想,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可以说,悟性、灵性、情性、思性和人格是作文教学由低到高的五个境界,它们构成了作文教学素质发展的五个阶梯,这五个方面的合理构建,正是作文教学以人为本、“人”“文”合璧的要义所在。
  
  一、感悟人生真谛
  
  感悟是人对客观世界本身的感受与体悟,是一种情与理的升华。学生一且产生感悟。就能在风光旖旎、山峦险峻的地方,看到山势的奇伟。触摸到流水的冷热,嗅到野花的芬芳,尝到山果的酸甜;同时沉淀出人生的“质地”,透露出人生的真谛。
  如,某地竞赛作文《春意融融》。某学生以独特的视角,描叙了公共汽车站内外的见闻:陆续到站的汽车、蜂拥的人群、呼唤孩子的母亲和期待妈妈的孩子……然而就在这时,一位断臂的军人正竭力维持秩序。于是站内安静了。人们排着队有秩序地上车,还在车厢内互相谦让座位。结尾写道:不知车里人多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车窗上的冰屑化了。一股股往下淌……
  这里,用了喻意式启发联想结尾。作者把复杂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在冰屑融化这一细节上,从而使冰屑融化隐含着深刻的寓意:人们内心的“冰屑”——陌生、漠然、隔阂——融化了;人与人间陡然变得熟悉而亲近。作者把这种思想感情寄托在具体可感的细节之中,朦胧模糊而又含蓄隽永,激发人们无尽的思考,达到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艺术效果。
  “世问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其实,在我们生活的空间,一山一水,一事一物,都成为我们感悟的对象。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从一个简单的圆也能感悟出许多人生真谛:它像一个人生的舞台,可以尽情享受人生的和谐之美;它像一个严严实实的围城,城里的人想走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它像一块处女地,等待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垦。如果能把这些充满生命智慧的独特感悟表现于作文之中,那么,不仅能体现人们的个性与才智,而且能给人以丰富而深邃的哲理美。
  
  二、感受人性之美
  
  历史上,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苟子的“性恶论”,虽然他们对人之初的“性”的认识相悖,但他们一致追求的人性真、善、美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人性的真、善、美。虽然有些人一时被假、恶、丑所迷惑,但最终还是在黑暗中向往光明,在崎岖中向往平坦,在峥蝾中向往平凡。
  如,习作《受伤的蝴蝶》。
  她一个人无助地在操场上排徊,不愿接触任何人,别人也愿与她交谈。强烈的自卑感使她把自己约束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精神上的障碍使她失去了身边所有的朋友,而她又是我的同桌。由于对新环境不适应。学习压力又大,她对周围的一切产生恐惧,甚至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仇视。比如,老师说那里发生了惨案,她却说:“太好了,本来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她还常常通宵难眠,为的是我又“刻苦”了!如此怪事,不胜枚举。因此,我总想避开她。
  然而,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忽然看到她蹲在花丛边,救护一只受伤的蝴蝶。这一下,我愣住了!我惊奇地发现,她对生灵还存有爱心。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和她一起,放飞了那只蝴蝶……她感激地望了我一眼,此时此刻,我看到了她信任的目光,第一次找到了“心心相印”的感觉。我觉得,我的同桌犹如一只受伤的蝴蝶,她多么希望我们大家去拯救她,去温暖她的心灵呀!
  习作《受伤的蝴蝶》,构思精巧,立意深远。小作者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发现一颗需要呵护的心灵,两颗心撞击出善良的火花、生命的火花、人性的火花。虽然她们的表达方式各各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关爱,对真、善、美的追求。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着对真、善、美的向往,只是我们缺少发现。不是吗?那颗受伤的心灵独自徘徊,希冀的正是人性中最本质的“爱”。假如我们都能像《受伤的蝴蝶》的作者那样,用善良的眼光去发现人性之美,那么,我们便会从司空见惯中发现美丽。从麻木不仁中想到觉醒,从斗转星移中悟出真谛。
  
  三、表现人伦情怀
  
  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问构成了一定的关系——父子、师生、朋友、同学……人们在种种关系网中生活,产生了亲情、友情、同学情、邻里情……写作是真情的自由释放,它源于一种生命的觉悟,源于对自身经验、自身情感的一种珍惜,源于苏醒的心灵对人的惊喜和感悟。因而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真情是一个人心灵的确证。是一个人个性与人格创造不可侵犯的权利。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一直颠簸于“伪圣化”的道路上,挣扎于情感“虚假化”的泥淖里,靠“高贵的佐料”烹制起来的只能是毫无情趣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古人云:“见花落泪,对月伤怀。”正因为作者对世界杯有一颗敏感的心,所以才写出撩人情怀的诗文。一些事在一部分人心里还是无动于衷的时候,而在另一部分人心里早就热血沸腾了。
  新的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唯有“真实”,才能撩拨平常人的心弦;唯有“真实”,才能净化平常人的心灵;唯有“真实”,才能展示学生稚嫩的情怀。
  如,习作《关爱》。
  回首往事,有一朵阳光般灿烂的微笑,常常地藏在心底,历经多年,依然清晰。
  那一次,我因小腿骨折住进了医院,腿上打了厚厚的石膏,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爸爸妈妈因工作忙而不能时时陪在我身边,我呆在病房里,病痛袭来,常常偷偷流泪。有一天,护士李阿姨带着阳光般微笑走进了我的世界,和我聊上几句,有时还和我一起猜谜,我蜷缩的心忽然舒展开来,病房里融进暖暖春意。以后日子似流水般过去,我仿佛不是生活在病房里,而是生活在亲人的怀抱中,在李阿姨灿烂的微笑里。我忘记了病痛。只记得那一个夏季充满了灿烂的阳光……
  几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过李阿姨。但在我的眼睛里,她依旧那么年轻,依旧那般灿烂,用她那天使般的心,关爱着她身边柔弱的生命。
  这篇习作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确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像李阿姨一样充满爱心的天使。使孱弱的身体变得健康,使柔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使痛苦的心情变得愉悦……这正是“爱”的力量!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引导学生细细观察,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爱的花苑是多么美丽,爱的情怀是多么温馨,爱的阳光是多么灿烂。
其他文献
1 我国民事管辖异议机制功能异化的表现    异化,意为转让、让渡、疏远、离间,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异化”所具有的内在含义,他指出,“异化”是主体因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而否定自身,派生出与自身相对立并压迫、制约着自身的他物的过程。[1]结合我国的民事审判实践,民事管辖异议机制应民事审判的发展要求得以确立,并在一定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民事活动的复杂多变性、民事审判改革的滞后性
【正】目前,中考和高考还是关乎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家长关注中考、高考,社会关注中考、高考,那么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就不能不关注中考、高考,教师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更把所
将短信息编写与高考话题作文写作相嫁接,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创举,必将会不断丰富话题作文的内涵。手机短信息,每条一般在70字以内。优秀的短信息具有主题鲜明、脉络清晰、语言
物理是一门精确学科,它与数学关系非常密切,“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物理高考考试说明中对考生能力的要求之一。处理物理问题愈高深,应用的数学知识越多,对数学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要求愈高。我们在这里仅用“数学图像中坐标轴的平移”解决一类周期性作用的运动问题。读者可以在题中体会数学图像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