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课堂“活”起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asda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一种传承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后人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内蕴,培养语感。一般来说,学习文言文比学习现代文难度大。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奉行字句落实的原则,教法僵化,课堂枯燥而缺少活力。进入课改之后,文言文的教学是最为混乱和困惑的。如何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呢?作为语文教师找到构建这种课堂教学的“点”和“线”最为重要,这就如建造房子的支柱。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理念新一点,教学方式多一点
  教师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精心挖掘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优化课堂。
  1.新课程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网络为语文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任何教育环境所无法提供的信息资源。因此,语文教师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光与影的艺术、声与像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手、脑、眼、耳多感观的参与,强化感官的刺激,引起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增强语文课的吸引力。以往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觉得很枯燥乏味。在现代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课堂有声有色,课堂生动了,也扩大了教学容量。如,教学《三峡》一文,可以展现三峡的风光、播放赞美三峡的歌曲、呈现拓展练习题等,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语文课程应当开放和充满活力,让其联系生活实际,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大到教法、内容,小到教材中的一个细节、布置的一道作业题,教师都要尝试着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乐学。具体实施如下:
  (1)导入曲径通幽。如《三峡》一文的教学,开头这样引入:同学们,在中国的大地上奔腾着一条大河,它就是长江。长江很美,它最美处又在三峡。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峡,风光无限。同学们想不想到三峡去看一看?(接着以组团去游三峡的方式开始,用导游的语气介绍,引进《三峡》。这样把学习当成一次旅游。)“同学们,今天我们到三峡一游,大家准备好了吗?好,出发!”在这样的气氛渲染下,学生不免心生荡漾之情。此时就势引进课文,直入情景,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这就如从一个趣味点引出一条线,让这条线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境界。
  (2)中间拓宽,使内容丰盈些。如学习《三峡》一文,在借助注释初通文义以后,借助多媒体技术,让文言教学形象点、生动点。可以让学生看了一段有关三峡的图片,比较课文和图片所表现出的三峡的不同特点。文中写出三峡夏季水速之快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与李白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相互印证的。知识的相通相容让人们的思维在空间上得以连续展开。思维经过这些点线的串联,勾勒了一幅有色有调的画,再现了一篇有情有味的美文。
  (3)收束宕开一点,余味无限。结课可以进行拓展练习,或进行知识链接。教学《三峡》时,让学生看李白的诗,思考与文中描绘的是否有相同的地方;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最初对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到现在三峡大坝的建设,去触摸一下三峡的文化。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学习之后的体验及想象,用笔绘出心中的美景图;也可以让他们畅谈对三峡的设想以及如何开发三峡等。又如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后,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名句进行赏析。这样设计,让课堂教学实现审美功能,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开辟了一个新境界。最后文言文要注重朗读,特别是抒情美文。
  3.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以《三峡》学习为例谈一谈这个问题。
  (1)学习文段后,呈现与文段内容相关的景色,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文段中的语句进行描绘。分析文章之后,让学生尝试小结文章特色。
  (2)课外探究活动方案设计,主题是“三峡文物的保护”。
  让文言教学围绕这些理念展开,就如通过一个个点画出了一条直线,让这一条直线贯穿于具体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此,我们强调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且要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一些语文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把握课文重点、难点当然是必要的,但这绝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唯一内容。我们应该有机地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把时代的活水引进课堂。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渠哪得清如许”的答案。以此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化的窗口,将学生思维和眼界从这扇窗口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的广阔天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基于教材,又要突破教材。营建课堂的构图就如在平地上许许多多的点中画出的一条条线段、直线一样,这些点和线支撑起了一座殿堂,构建起一个乐园。
  
  二、思想内容丰富一点
  思想教育一直是各学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在教材中,找到适当的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把教材和思想教育连起来,构成一条思想教育的线,这是一条思想感情被驱动的美丽的线段。初中文言文,或歌咏山川,或述说情怀,或阐发哲理,或抒怀言志,其思想内容纯正、生活气息浓郁,表达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使人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读《〈孟子〉二章》,学生们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油然而生一股浩然正气,感悟逆境出人才的道理;读《〈论语〉十则》,学生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体会了求知的三种境界,并以之来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读《岳阳楼记》,学生领会了“古仁人”博大的胸襟和“先天下之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读《三峡》,可以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萌生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只要善于挖掘,无声的文本会变得有声有色、血肉丰满,其情其理、其形其神会深深地叩击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思想内涵。
  总之,教学不是忠实地传递和被动地接受,它不仅是教材的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引导,精心设计好文言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不再头痛。实际的教学过程远要比预设的、计划的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因此,我们的课堂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捡取学习旅途中最美的贝壳,引导学生欣赏旅途中人文景观,用教材中的文字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来发展学生的纯洁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只要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我们的学生就会在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得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韦 雄)
  
  
其他文献
受德国屋面工程协会和欧洲部分防水企业、培训学校的邀请,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团在2015年10月22日至11月14日间访问了欧洲。1欧洲防水与屋面材料生产企业1.1奥地利碧谢·
8月7日,《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苏州市建筑防水保温行业协会联合发起开展“苏州市商品住宅渗漏情况调查活动”,并在苏州防水研究院召开了“苏州市商品住宅渗漏情况调查活动”
特级教师王菘舟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王崧舟老师还说,“语文味”还表现于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然而,我们看到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师是变着“花样”进行讲解,甚至是变着“花样”“瞎闹腾”,结果就变成了“岸上游泳教学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读味”不够。为了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语文教师一
以新课程相关要求为视点,“课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思考,课堂教学的活动需要重新规划,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行为方式需要重新规范。事实上,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思考,只有深刻变化了课堂,才能承载新课程的期盼,也才能将新课程真真切切地体现在学校生活之中,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因而,变革课堂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一、“课堂”涵义的重新理解    1.课堂——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教学归根到底是一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为此,初中化学新课标要求:“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学……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善于激发兴趣,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绪言》作为开篇,往往被忽视,实际上《绪言》是学生真正接触化学的第一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影响。在《绪言》中
2015年12月15~17日,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中国建筑防水》杂志社联合开展的第二届“建筑防水工程金禹奖”(以下简称“金禹奖”)评选活动,在第十三届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展展会现场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归根结底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常言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光有教师的干瘪说教,而不激发学生的求
针对西安地区特有的地裂缝现象而造成的地铁渗漏水情况,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复合灌浆法,很好地解决了地裂缝下渗漏水问题。本文对复合灌浆所采用的钻孔埋管法工艺进行了详细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语感,是语言学习者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语言学习者在与语言发生联系时,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情味等,迅速地、自动化地作出判断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有了良好的语感。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语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就费时费力,或词不达意,语言的工具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1月17日,深圳防水行业2015年工作总结大会在深圳市五洲宾馆隆重举行。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