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请让学生读起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级教师王菘舟说,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王崧舟老师还说,“语文味”还表现于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然而,我们看到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师是变着“花样”进行讲解,甚至是变着“花样”“瞎闹腾”,结果就变成了“岸上游泳教学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读味”不够。为了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语文教师一定要冷静审视,紧紧抓住“读”这一根本,让学生亲自跳入语文课文的一池清水之中,让他们能习得一些实实在在的语文知识,使课堂真正拥有“语文味”。 对于长期失读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效地读起来,语文教师还得在步骤、方法上作一番引导,如果一下子就采取“放羊式”的自由阅读,那肯定是事倍功半的。我一般按以下程序引导学生朗读。
  
  一、泛读——通晓大意
  
  “泛读”,即一般的、大致的读文章。初接触一篇文章,首先浏览一遍,了解一下文章的大体内容,了解一下全文的大致思路或是全文写了几层意思等。这样读完后,学生一般都能够明确作者写这一篇文章的用意或是目的了,也就能够明确自己解读这一篇文章的要点或方向了。
  
  二、范读——沿文讨源
  
  范读是教师从教材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理解作者的情思,把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有声的朗读,正确的、示范性的表达出作者情感的一种方式。教师的范读,是一种面对面的听读,很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学生细心聆听时就会有如身临其境,陶醉其中,爱其所爱,恨其所恨,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它虽不及名家的录音朗读的声情并茂,但能使师生的心灵更贴近,感情更融洽,更容易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教师或激昂或压抑的声调中,调动了听觉和视觉感受,激发起读书的渴望,产生了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和能读好的信心,从而也就达到了以读促读的目的。如在教学《变色龙》时,对于那个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六次变化,我通过范读,读出了变色龙的心态变化,使变色龙的形象活灵活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教学《春》时,我用舒缓、喜悦的语调再现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象,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土地的誓言》一文,充溢着众多鲜明的意象和丰沛激越的情感,我采用表情朗读的方式处理教材,经过我的表情朗读,课文中飘忽的感情变得直观可感了,引起了学生的心灵共鸣,使学生充分领会到了文章的诗意和情感。
  
  三、品读——披文入情
  
  品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章进行品评赏析。要想通过教师的讲解、诉说而品读并达到披文入情,那是比较难实现的。要体会作品的情感,唯一的路径便是朗读,反复的朗读。有位语文教学研究者说,朗读“是一种能充分传达文章情意的自然读法”,“是体会文章意蕴情感的桥梁”。通过一次次的朗读,便会逐渐把握文句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当我们能够达到叶老所说的那种境界——“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时,我们体会到的将不仅是作品的情感,而是自己的内心在与作品的共鸣中得到的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品读时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还要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学生在品读中还可以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世界,用内在的耳去倾听作者的心声,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它或如小溪流水,叮叮咚咚;或如激流奔泻,汹涌澎湃;或如置身桃园,鸟语花香。于人于己,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呢?通过品读,我们才能体会到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清旷,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伤感,李清照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清新,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孔子的“逝者如斯夫”的感慨……
  
  四、诵读——出口成章
  
  这里所说的诵读,主要是指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诵读是加深理解的过程,更是消化、吸收、积累的过程。古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郭沬若先生也曾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我们知道茅盾文笔的潇洒流畅,巴金文章的情深意切,却不知道他们为了达到这一切所付出的那一番难以想象的诵读的苦功。据说,茅盾当年背下了整部《红楼梦》,巴金背下了《古文观止》的所有篇章。对于那些优美的篇章,尤其是那些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我们应该多背、多记。凡课文练习中要求背诵的语段, 学生必须背熟; 没要求背诵的, 也应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些语段进行背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讨论分析, 进行仿写训练,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试想,一篇好文章,不读何以明其言?不读何以晓其义?不读何以感其情?不读何以悟其道?现代文的阅读如此,古文阅读也如此。只有通过朗读,达到了晓其义、明其旨、悟其情、得其辞的境界,在语言表达中才会有招之即来,呼之欲出的感觉;才会有文思如流注入笔端,鲜明形象翩然而至,深邃义旨豁然心会的境况。所以, 请还给学生的“读书”权,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课读起来!
  (责任编辑 刘宇帆)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福建省能源开发概况和福建省属企业电力产业投资现状出发,分析福建省属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进一步增强福建省属企业在电力产业投资领域话语权,促进电力产业稳健、快速发展,加强对海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保障作用的同时实现省属电力资产保值、增值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省属企业;电力;投资;策略    一、福建省能源开发概况    在福建省的主要能源资源中:水电资源的开发程度较高,进
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方面    对外直接投资。1~7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2034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267.5亿美元。截至7月底我国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265亿美元。1~7月,以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61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的22.8%,主要项目包括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公司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100%股权17.88亿美元等。 
品牌是地区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是城市的名片和标志。名牌产品是指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和具有产权价值的品牌。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条件下,名牌产
摘 要: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数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在全省旅游资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同时对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制定科学的开发思路,对宗教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开发,提升宗教旅游的品质,才能弘扬陕西省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拓展旅游市场,形成良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关键词:陕西省;宗教旅游资源;宗教旅游开发    宗教是人们对自身生命的思虑和试图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做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而金属围护系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应用广泛,在介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类型以及常见金属围护体系的基础上,
要想提高成绩,必须减少“差生”的人数,这是老师最头痛的问题。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透彻分析化学“差生”产生的原因,详细介绍转化“差生”采取的策略。一、“差生”产生的原因 1.来源复杂,差异悬殊我校虽然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但建校时间短,地处偏僻,生源差。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师资设备差,从目前我县来说,大部分初中无法进行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难进行,本来有趣的学科也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动手能力差,
受德国屋面工程协会和欧洲部分防水企业、培训学校的邀请,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组团在2015年10月22日至11月14日间访问了欧洲。1欧洲防水与屋面材料生产企业1.1奥地利碧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