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wart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情感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想要实现将这种有时只可意会却不可言传的的情感体验作为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就必须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心声。
  下面以我的教学经验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朗读把握语文学习中的情感。
  一、发挥学生能动性,实现自主阅读
  复的自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自读、揣摩、意会,加上生活的理解与体验,才能使自己进入角色,进入意境,在读《乡下孩子》时,仿佛我就是一个来自农村的乡下孩子;在读《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时,仿佛我就是那碧绿的大荷叶;读《黄果树瀑布》时,似乎自己就置身在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山回谷应的自然奇观之中。朗读者要在反复涵咏中得到情感体验,使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记得昔日叶老说过:练习阅读的最重要阶段是预习。也就是说在老师上课之前,学生先得回去预习课文,在预习时,应尽量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力所能及的一些问题,把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以便上课时解决。这样不仅预习效果好,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即使以后没有老师教你,你也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帮助小朋友掌握预习的方法,我把预习的方法和过程编成一个顺口溜:学课文,先预习,遇到生字查字典,动手写,动脑记,课文至少读三遍,心中有个底,上课听仔细,不写不读不预习。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能从儿歌中了解到预习所要做的環节,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搭桥铺路的工作。
  二、发挥学生想象力,做到读想结合
  任何一篇文章,它的语言背后总包含着丰富的形象和深厚的情感。朗读这类文章,就要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同对语言的理解结合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把文章的文字叙述转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和“鸢飞鱼跃”、“生气往来”的艺术画面,形成鲜明的“内心视象”,并设身处地地去体验其中的情感。 例:在读《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应引导学生脑海中浮现泛舟北海的画面:荡起双桨,推开波浪,置身于北海公园的优美画卷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他们当时无比愉快、无比幸福的心情。
  毛泽东说:“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好地感觉它。”要理解一篇文章,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要结合生活实际、平时积累的知识,还要理解词义、句义,我们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只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情感才是最为细腻的。因此我们要边读边想象言语所表达的意思。尤其是朗读古诗,更要特别注意这一点。下面就以《悯农》为例,谈谈如何边读边想:学生在自读基础上对古诗已有大致了解,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指导,帮助理解“粟”、“子”、“闲”、“犹”,其余字词可在学生边读边思中融会贯通,直至理解全诗大意,知道农民虽然遇上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但仍逃脱不了饥饿而死的命运,体会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样一来,这一节课不仅发散了学生思维,也挖掘了学生内心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朗读。
  三、奠定文章基调,学会对比读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同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课文更是如此,有的课文好像是一曲幽雅美妙的乐章,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兴奋不已;有的课文好像是一幅意境悠远的画卷,情景交融,意味深长,读来令人流连忘返,美不胜收。不同的课文有着不同的朗读基调,兴奋不已、荡气回肠的多数为高亢型、活泼型的课文。而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多数为低沉型、委婉型的课文。
  想要读好不同基调的文章,就要选取不同基调的文章作对比朗读,在读中仔细琢磨它们在节奏上的快慢、声音的宏细、语势的强弱等方面的差异。如:《快乐的节日》,这是一首诗歌,共四小节,通俗易懂,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孩子们在过节时的快乐情景。因此,在朗读时必须采用活泼的基调。而《黄鹤楼送别》则是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古诗的创作情境,所以,在朗读过程中应体现故人惜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把这样两篇不同基调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朗读,学生很容易在朗读时正确把握文章的基调,从而体验作者的不同情感。
  有时候,即使是同一篇文章,随着情节的推移、场景的变换,朗读的语调也应有所不同。如《鲜花和星星》,是一首简短凝炼的诗歌,节奏明快,选取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一一花和星的巧妙联系,体现了儿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对身边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关爱与向往。整首诗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夏日里白天所见到的满地鲜花,后半部分则描写了夜晚,花儿睡着后天空中出现了满天星星的情景。这首诗歌在朗读时,就应注重对比,时而是白天,时而是夜晚,夏日的白天相当喧闹,而夜晚则是宁静的,所以在朗读时,只有了解了时间的变化,才能把文中的一静一动读得淋漓尽致。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不仅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语文教学应时时不忘情感熏陶,使“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三者合一,融为一体,弹奏出优美的情感乐章。
  【作者单位:吴江市鲈乡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小学生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就是为了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体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新课程标准》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就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
物权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是交易安全,但物权法保护交易安全的同时应有利于意思自治原则的发挥。传统物权法过分追求交易安全,强调限制意思自治,违背物权法作为私法的根本属
小学生作文中的求"新"可从选材、立意、写法、语言四方面入手。小学生写作文时,要占有新鲜独特的材料离不开平时的观察积累,而立意是将好材料串起来必不可少的环节,再加上求新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生理、心理机能和水平尚未完全成熟,个体认知水平较低,自我防范能力差,安全意识薄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意外安全事故。如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学生食物中毒事件、黑校车事件、教学楼踩踏事件、校园火灾事件、校舍倒塌事件等给学生带来很大伤害。因此,牢固树立依法治教的理念,大力加强学校安全教育,规范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小学安全工作管理,确保青少年健康、安全成长,迫在眉睫。  一
“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那你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静悄悄地得到发展,让教育教学无痕化,让求真精神在数学与科学之间显现。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这更需要我们教师在学
小学劳动课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的学科,因此很多人认为劳动课就应该找点活干干,就连劳动课的老师也觉得劳动课没啥教头,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没有学习兴趣。还有人认为小学劳动的内容,不过是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等,学生不教自会,无需课中赘述。这种认识只注重了劳动课的实践性,而忽视了它的教育性,更忽视了通过劳动进行的思想教育的作用,下面就现行劳动课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劳动课要激发学生的学
常说教育是爱的事业,是一种奉献。对于教师来说,幼苗是参天大树的起点,小溪是大海的起点,爱是教育的起点。而我们正担负着这样一个施爱与受爱的职业,更觉自己的工作来不得半点松懈。  老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是琐碎的,但也是幸福的,特别是看到你教的孩子越来越懂事的时候,心里的那种甜是什么也比不上的。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班主任老师,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一、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延迟退休改革方案出台迫在眉睫。对辽宁省人口老龄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运用模型构建方法预测辽宁省未来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指出延迟退休会给辽宁
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而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吸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能否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转换和语句分析,是阅读理解的关键,也是阅读能力水平的标志。为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培养,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如何培养小学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