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创新并不意味着抛弃优良传统
新课程、新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理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紧紧把握创新这根主线,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一部分教师在实践中,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全新的,于是抛弃了传统的东西。殊不知新课程理念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以深厚的传统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不是与新课程起根本冲突的,许多传统的方法还应该而且必须继承和发扬。儒学大师们早就提出的至今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要彻底放弃接受学习,像范读、范写、领读、直接告知、难句的讲解等照样是可以使用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提炼。教育与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但这种改革和创新应该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那种把旧的、传统的方法一脚踢开的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在具体操作中,也必定是行不通的。
二、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不能忽略语文的人文性专统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注重情感体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最后达成不全看教师教得怎样,主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学习本是一种自主的实践行为,带着问题、本乎需要、自主获得能力。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文水平都是通过自主实践提高的。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当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激励者,教师应当由演员变为导演,由权威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由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是个大舞台,学生都是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欲旺,教师一定要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学识、才能去思考、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发现错误的地方,课堂是展示自己特长的地方,激发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多元化的观点。鼓励学生冲破盲从书本,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具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三、大胆革新内容,变枯燥的为鲜活的
对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教师不断打破教材的一些框架,不必为教材所囿。通常情况下,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更谈不上超越。那么没有固定的教材能否进行语文教学呢?国外的“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从常识出发,凡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均可作教学的范本。因此,教师可以不必“照本定本”,而要适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约束,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教师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开发课堂教学的空间,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从课外、从深广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符合时代潮流、反映社会新气象、科技新动态和文学新思潮的优秀作品来充实学生的认识空间,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看电视,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为课堂注入鲜活材料。
四、教学中既要强调竞争,也要讲求合作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过分强调竞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小组竞争。或者,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看看哪个学生抢先回答出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竞争中学习,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突现是种负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竞争相联系。当学生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彼此竞争时,他们努力学习他人,目的就是为达到一个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成绩通常是以常规参照(nII—ref lced)为基础来评定的。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在他们的同伴中做得更好才行,只有班上其他同学达不到目标,自己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其间的相互关系是消极的。大家都想胜过别人,孤立别人,自己才有可能走到目标,庆幸他人失败。而在合作学习情况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 体合作相联系。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一些社会性的、动机性的和态度性的等这些非认知教育的结果也有积极影响。语文课堂中的合作,会导致人际吸引,能相互促进。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排除竞争,合作与竞争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形态。
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我们平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疑,自己去推想、证实。探究性阅读很自然地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去查找、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只有勤动脑研究,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新课程、新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理念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它要求教育工作者紧紧把握创新这根主线,在课堂内外加以实践。一部分教师在实践中,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全新的,于是抛弃了传统的东西。殊不知新课程理念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以深厚的传统教育理念为基础的。因此,只要不是与新课程起根本冲突的,许多传统的方法还应该而且必须继承和发扬。儒学大师们早就提出的至今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等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强调自主学习,并不是要彻底放弃接受学习,像范读、范写、领读、直接告知、难句的讲解等照样是可以使用的。我们应该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是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提炼。教育与课堂教学需要改革和创新,但这种改革和创新应该是建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那种把旧的、传统的方法一脚踢开的做法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在具体操作中,也必定是行不通的。
二、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作用
不能忽略语文的人文性专统的语文教学深受应试教育的毒害,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忽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不注重情感体验,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效果的最后达成不全看教师教得怎样,主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学习本是一种自主的实践行为,带着问题、本乎需要、自主获得能力。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无论是普通学生还是语言大师,他们的语文水平都是通过自主实践提高的。
新课程改革着重强调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当是学生发展的服务者、激励者,教师应当由演员变为导演,由权威者变为参与者;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由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课堂是个大舞台,学生都是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表现欲旺,教师一定要积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学识、才能去思考、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让学生明白课堂是发现错误的地方,课堂是展示自己特长的地方,激发学生各抒己见,发表多元化的观点。鼓励学生冲破盲从书本,膜拜师长的思想牢笼,具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实践证明,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革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三、大胆革新内容,变枯燥的为鲜活的
对语文教学内容来说,教师不断打破教材的一些框架,不必为教材所囿。通常情况下,教材的编写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更谈不上超越。那么没有固定的教材能否进行语文教学呢?国外的“全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对这个问题作了肯定的回答。从常识出发,凡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均可作教学的范本。因此,教师可以不必“照本定本”,而要适用教材,突破单篇课文的约束,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教师应积极热心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开发课堂教学的空间,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从课外、从深广的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符合时代潮流、反映社会新气象、科技新动态和文学新思潮的优秀作品来充实学生的认识空间,让学生多读书、看报、看电视,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为课堂注入鲜活材料。
四、教学中既要强调竞争,也要讲求合作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教师过分强调竞争,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就某一个问题展开小组竞争。或者,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看看哪个学生抢先回答出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在竞争中学习,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目标的突现是种负关系,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体的竞争相联系。当学生们为了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而彼此竞争时,他们努力学习他人,目的就是为达到一个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达到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成绩通常是以常规参照(nII—ref lced)为基础来评定的。这就要求学生们要在他们的同伴中做得更好才行,只有班上其他同学达不到目标,自己才有可能达到目标,其间的相互关系是消极的。大家都想胜过别人,孤立别人,自己才有可能走到目标,庆幸他人失败。而在合作学习情况下,个人目标与群体目标是一致的,个人目标的实现与群 体合作相联系。语文课堂上的合作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一些社会性的、动机性的和态度性的等这些非认知教育的结果也有积极影响。语文课堂中的合作,会导致人际吸引,能相互促进。当然,合作学习并不排除竞争,合作与竞争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形态。
另外,我们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学贵有疑”,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我们平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疑,自己去推想、证实。探究性阅读很自然地把学生的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去查找、筛选自己所需的信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只有勤动脑研究,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