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开放式教学探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eili73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可能限制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转而采取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空间与条件,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进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开放式教学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营造轻松氛围,引导自由学习
  开发式教学是一种精神,它的核心就是给予学生自由,包括阅读的自由和思想表达的自由。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去努力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阅读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首先,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来阅读,并不拘泥于教材,一切学生感兴趣的且对学生有益的文学作品都应该鼓励学生去读。其次,人们常说身边的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这才有了“孟母三迁”的故事,课堂教学也是如此。要实行开放式阅读教学,就必须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轻松体现在教学思想上,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不要对于学生提出的较为新奇的见解给予打压,否则的话就与开放式阅读教学背道而驰。自由就是教师要理解学生在阅读上的差异,无论对错,只是见解不同,教师应该给予包容,不可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另外,教师在学生自由阅读时,不可置身事外,教师要做的是和学生们互动,互动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和学生沟通,把自己的见解和学生的见解融合起来,从而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动力。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精神层面营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在物质层面,教师可以把课堂布置得漂亮温馨一点,比如在教室的一角设一个图书展示柜,或者放盆花,这样有助于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提升。
  二、打破定式思维,激发想象力
  陶行知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因此,在开放式教学中老师在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时还要懂的激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打破学生的定式思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而学生要想更加深入了解这些文章,就要下大力气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开放式的阅读要求学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放开他们的手脚,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甚至要进行逆向思维。
  例如讲《桃花源记》时,教师可以先以“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理想生活”为题让同学们自由探讨,畅所欲言,从而让学生心目中产生美好的意境。然后教师直接引入《桃花源记》,详细分析陶渊明心目中的世外桃源,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学生们进行互动性分析,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再如,教学《皇帝新装》时,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课本剧的表演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个性发展。课本剧表演把课文中的人物演绎得淋漓尽致,为上课设置情境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如学《孔乙己》时,就让学生依靠自己的想象,对孔乙己进行人物勾勒,这样更加容易扩大学生的想象力。又例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老师可以引发学生以“我的童年”为题让学生们进行探讨和沟通,讲述自己小时候有过的童年,而后再引入作者的童年,仔细分析作者描写的瓜果,小动物流连忘返的快乐时光,同时也要引入无聊的学习,并结合现在的教育模式和以前的做对比,从而让大家有天壤之别的感觉,并且进一步深化主题。
  这种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三、设置反思性问题,打开学生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思维,开阔眼界。所以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文章,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提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放大知识的实际利用价值。在这个前提下课堂提问更要具有反思性、开放性。开放性可以打开学生的思维,而反思性则会让学生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样是在前文中说过的《桃花源记》,学生认为陶渊明是为了追求自己理想生活,才远离尘世,向往世外桃源。对此,可以结合当下社会情况,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现在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如果陶渊明活在当下他会不会还选择去桃花源?陶渊明想去世外桃源是不是也说明了他不敢面对现实社会,软弱的一面呢?如果陶渊明去过了世外桃源,体会过里面的生活了,他会不会一直喜欢那样的生活呢?又如讲《范进中举》时,我们可以进行提问:如果他不中举会不会受不得压力而变疯,如果范进在现在社会里他还会不会一直参加高考?如果范进开始时就参加别的工作那他最后会不会取得成功,从范进丈人对他的态度转变,和乡绅对他态度的转变,大家是否又看到当时社会人性丑陋的一面呢……类似的问题一定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的,从而可以大大地开拓他们的思维视野。
  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语文涉及了很多理性的知识,如果教者只是向学生脑袋里塞东西,殊不知如此教学就会使学生在考试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里要说一些易懂的词汇,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老师的培训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四、多种模式训练,培养阅读能力
  开放式的作业是学生们的需要,成长的需要,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开放式的阅读后,学生们的作业自然不可能再和以前一样写观后感了。教师在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时重点要从多种多样和轻松的角度着手。例如可以依据在课堂所学习的文章回家后问问自己爸爸妈妈的想法……这样才会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的,对于以后的教学也是有好处的。
  以前的考试大都是以“难、僵、偏”为主,而这样的考试模式是不可能带来生机的。因此,在语文的考试方面上也要大胆创新,这样才能符合开放式的阅读要求。如果现在考试偏重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考查,相信我们的教育定会成蓬勃发展之势。如在考试时增加陈述辩论等方面的题目,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定会增强。
  开放式教学是语文阅读开放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语文课堂始终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创新根本就无处谈起。教育要从现在生活谈起,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升华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在生活中体会阅读文章思想的精髓,实现阅读与生活交融。以此,才能给予学生生活的教育。
其他文献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从“听”、“说”、“写”及“阅读”等多个方面来综合培养学生的。这里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其需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说”的方向出发综合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有些老师还是只看重学生的试卷考核成绩,没有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也融入到语文的成绩考查中。针对这些情况的出现,要想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首先需要老师深刻地了解初中学生语文听说能力培养的意义,然后再让老
教学过程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教学系统是否完善,检验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充实。除此之外,教学过程还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积极性越高,也就是他们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越好。因此,作为教育者,要努力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尝学习的乐趣,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  一、拓宽选
中学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当好学生情感的引领者,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来体悟文中之情,“披情人文”以达到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也是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点,和阅读、作文并称初中语文教学“三难”。创新古诗词教学理念与方式,对整个语文教学成效提升具有重要的支撑功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共同解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立意和选材,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与艺术手法,从而形成自我阅读体验
中国古典诗词,其美丽的情感与丰富的内涵是远古诗人从多姿多彩的生活阅历中体味出来的,其精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意蕴是诗人从丰富多彩的语言宝藏中提炼出来的。故此,中国古典诗词具有超越普通文体的丰富内蕴、美丽情感、精美语言、深远意蕴等卓越品质,不仅可以润泽学生美丽的心灵,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升华学生美好的情操,还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  一、品鉴诗歌的内蕴美  古代诗人不仅是技艺高超的文字巧匠
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各色各样的生活和人生。所谓“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说熟悉、认识客观世界,通达人情世故,是写好文章的必备条件。此外,阅读还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无法亲身接触到的写作材料。因此,我们应重视学生的阅读训练,以读促学,全面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但是,现阶段初中生语文读写状况并不乐观。  一
初中生写作文,应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字变得精美,有吸引力,使读者一读而不能释手,也就是要怎样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有文采,使之“言而有文,行之愈远”。贾岛的一个“敲”字,王安石的一个“绿”字,都是锤炼语言之举,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著名先例。而入选教材的课文,无不文质兼美,每一篇都可以看做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能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让学生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进行对话”,它能提升学生鉴赏、感悟文学作品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但是,我们有些语文课堂的文本解读却遭到严重地削弱,课堂一味追求热闹,忽视文本,成了语文课最大的心痛。  一、多元对话中的“文本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转变,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但是,在获得这些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