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再次琢磨复习课应该怎么样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521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们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老师觉得复习课难上,它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到目前为止,复习课还不像新课那样有一个基本公认的课堂结构模式。还有一部分老师觉得上复习课是最轻松的,发上几套题让学生多做练习采用“题海战术”复习课成了练习课。这两种思想都是错误的。复习课是对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行一次归纳,进行横纵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结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将复习教材与适当做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谈谈谈我对上好复习课的认识。
  要上好复习课首先要认识到复习课的作用。复习课的任务是对某一阶段所学知识的归纳整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归纳整理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所以它的作用在于:
  ⑴查漏补缺。对平常我们在新授课中的遗漏知识点进行补缺,使学生能学面的掌握知识点。
  ⑵促进知识的系统化。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薄弱环节,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沟通其纵横联系。
  ⑶温故知新。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对所学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的拓宽和延伸。
  ⑷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上好复习课其次要掌握复习的一般方法:
  ⑴预习。这是复习中的基本要求,是学生通读课本、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阅读的内容包括本知识模块中的相关概念、定理、法则、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复习,教师要提供让学生自我补充或完善的知识结构图,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提炼重点,打通知识横向、纵向之间的联系,自主整理、构建知识体系
  ⑵课后复习。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认为,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薄到厚的过识逐渐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仅有这个过程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第二个过程,就是书由厚到薄的过程。所谓书由厚到薄,就是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便于储存,便于记忆,便于提取,便于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不知到多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应用,而课后复习就是书由厚到薄的重要途径。
  ⑶精选练习题,熟悉考点。让学生体会考试的难度,体验成功感,减轻对考试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可通过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独立解答,再由学生公布答案,接着教师提出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共同探讨,最后反思考点的方式进行此环节。
  ⑷切磋琢磨。耗散结构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要从低级态进入级状态,要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对外开放,必须频繁地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住处的交流。
  ⑸精讲点拨,整合知识点。这一环节教师可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或考试类型讲解。教师的精讲点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图,把握知识的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完整地整合知识点;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
  要上好复习课还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无论哪种方法的复习都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考试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
  (2)自主性原则。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系统化原则。通过题组有目的的操练,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脉络结构图,使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培养学生定期梳理知识结构的复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梳理知识结构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要“讲到关键”。
  (4)科学化原则。教师要加强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五字要领“引—疏—点—激—导”,教学手段始终要配合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要谨记“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规律,也就是要“在学中练”。
  这就是我们提倡的复习课十六字原则:练在讲前,讲到关键;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要上好复习课还要处理好四方面的关系:
  ⑴重点、难点与知识的关系。复习应抓重点、突破难点应抓重点、突破难点。复习中只注意“点”而不注意“面”,是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全面掌握的,特别是新教材、新课标。考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大大提高,试题越来越活,这就对我们的复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在单元复习前,将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了解该章的重点知识和考试方向:其次要注意复习时的广度,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一一过堂,其三:注意例题,练习题的覆盖面,尽可能涉及各个知识点,其四:在每一个章(或单元)复习结束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用列表或图示的方法列出该章的知识结构网络。
  ⑵复习进度的快慢关系。复习进度的快慢应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度过快不利于知识的消化巩固,进度过慢则不利于有效地利用复习时间,同样会影响复习效果。我们可根据各单元在数学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掌握程度安排复习课,突出重点、难点章节,不平均花费复习时间;然后,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教学信息,检查复习效果,并经常征求学生的意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及时调整复习进度。
  ⑶讲、练、评的关系。在讲评时要照顾一般,突出重点,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平均分配时间,有些题点到为止,有些题需要剖析。在练习时训练学生的“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培养思路的分析和解法的对比。涉及相同的知识点的题,集中讲评;形异质同的题,集中讲评。例如在有关于垂径定理的题目中,随着直径与弦的关系的改变,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都会发生改变,要考虑如何应对这种变化。这种“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定能开阔思路,活用知识和方法,提高能力。
  ⑷课堂复习与个别辅导的关系。课堂复习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而根据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实行因材施教,还要以个别辅导的形式类弥补。
  最后上好复习课我们还要做到:章节复习——善于转化;例题讲解——善于变化;解题思路——善于优化;习题归类——善于类化。
  以上只是我粗浅的一些认识,我想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复习课中探索和总结。
其他文献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具体,就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会议
两轮自平衡小车是一种特殊的移动工具,它的控制系统具有多变、欠驱动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其控制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平衡和运动的控制,两轮自平衡小车的平衡控制类似于我们中学物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写作极富创造性,写作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  一、创新的理念——鲜活的流程  生活是作文的的源泉,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这就要求作文要有创新的理念,写作要有鲜活的流程。  1、题目要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门充满教育机智的艺术。同样的课堂,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就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每一堂课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就能充满活力,教与学才更有效性。  下面就结合几年来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课堂上常用的一
期刊
摘要: 拥有一颗会思考的头脑,,学会观察和思考。广泛的涉足各种领域,拥有众多的信息资源,是作文的根本。作文的功夫,既在课内,更在课外。  关键词:思想 学识 广泛涉猎 作文根本  作文,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的一个头疼的问题。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我从事语文教学16年,在这方面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同仁们探讨。  首先,我觉得老师和学生在作文方面不要功利性太强,目的不要太直接。写作文,没有什么捷径
棉花新品种“川碚2号”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川碚2号”是通过杂交、回交、多抗筛选及多目标性状联合选择方法育成,其株高90~100cm,中下部果枝节间较短,中上部节间较长,自然塔形,叶较小,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