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S J-4delGTTG和c.1325del导致的凝血因子Ⅺ缺陷症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Ⅺ(coagulation factor Ⅺ,FⅪ)缺陷症家系进行调查和基因测序分析,探讨其分子机制。

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因子Ⅺ活性(FⅪ activity,FⅪ∶C)等指标进行表型诊断;对先证者F11基因的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和Sanger测序,用克隆测序分析单体型中的变异位点,并分析其家系成员相应序列。采用ClustalX-2.1软件分析变异点同源序列的保守性;用Mutation Taster预测变异位点的危害性;用Swiss-PdbViewer软件构建变异蛋白模型。

结果

先证者APTT延长为76.0 s,FⅪ∶C活性仅有4%。基因测序发现其F11基因存在第10内含子g.18141_18144delGTTG(IVS J-4delGTTG)及第12外显子c.1325del(p.Leu424Cysfs*8)复合杂合变异。其妹妹也存在该复合杂合变异;其父亲和哥哥为IVS J-4delGTTG变异杂合子;其母亲、大儿子和小儿子为c.1325del变异杂合子。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Leu424为高度保守。两个变异点评分结果分别为0.982和1.000,预示两种变异为有害变异。模型分析显示c.1325del移码变异后Leu424变异为Cys424,与Pro421间多了一条氢键连接,导致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

结论

IVS J-4delGTTG和c.1325del杂合变异与该家系FⅪ水平减低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symmetricahereditaria,DSH)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母亲的外周血样,应用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别对先证者和母亲的ADAR基因进行变异分析,确定疑似致病变异。同时以100例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病例符合DSH的典型表现,表现为发生在手背,脚和面部色素沉着、色素减退斑、色素异常斑。Sanger测序显示家系先证者及其母亲均携带ADAR基因第9外显子c.27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7(aquaporin7,AQP7)以及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AQP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与中国汉族人群患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的相关性。方法随机纳入1194例T2DM个体和1274例非糖尿病个体(non-diabetic,NDM)进行对照研究,采用MassArray质谱基因分型方法对3个SNP位点(AQP7基因rs3758269、AQP9基因rs16939881
目的分析1例小儿肝衰竭综合征2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探讨其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小儿肝衰竭综合征2型患儿进行临床特点总结、二代测序及基因致病性分析。结果发现患儿NBAS基因存在复合杂合变异,包括一个位于第24外显子的新杂合无义变异c.2746A>T(p.R916X,1456)与一个已知的第31外显子c.3596G>A(p.C1199Y)错义变异,患儿父亲携带c.2746A>T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3596G>A杂合变异,患儿的变异分别源自其父亲和母亲。经检索发现c.2746A>T变异为未
目的分析8例16p11.2微缺失胎儿的临床资料和遗传学检测结果,探讨其宫内的表型特征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对8例胎儿进行检测,并分析其16p11.2微缺失产前超声的特点。结果SNP-array检测结果显示8例胎儿均有16p11.2区域的拷贝数(copynumbervariations,CNVs)缺失,其中6例胎儿存在500~600kb的典型缺失,2例胎儿在16p11.2末端区域存在约220kb的
目的探讨一个Vici综合征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其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染色体核型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芯片分析未见明显异常的双侧侧脑室增宽、胼胝体缺如胎儿的脐血及其父母和患病姐姐的外周血样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sequencing,WES)技术进行基因变异检测,针对可疑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WES和Sanger证实胎儿和姐姐EPG5基因均存在c.2427delC(p.T809fs)和c.1886A>T(p.E629V))复合杂合变异,分别
目的确定1个3次妊娠均出现羊水过多、早产,其中两例活产出生,出生后表现为呼吸困难、四肢挛缩、早亡等的家系的病因。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exomesequencing,WES)对胎儿组织及父母外周血样进行检测。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疑似致病性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结果WES检测到胎儿组织标本CNTNAP1基因存在c.3718C>T(p.Arg1240Ter)无义纯合变异,父母双方均检测到该位点的杂合变异。该变异尚未见数据库收录,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
目的探讨山东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系统10(HPA-10w)的基因多态性,补充本地区血小板供者库数据。方法应用PCR特异性引物分析法(PCRsequencespecificprimer)和直接测序方法对山东地区汉族血小板捐献者样本进行HPA-10等位基因分型。结果在1401例山东汉族机采血小板捐献者中,发现一例罕见的HPA-10w(a b )杂合子携带者。HPA-10bw等位基因频率在山东汉族人群中约为0.035%。结论山东汉族人群中HPA-10bw低频抗原的检出,对诊断和预防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e
目的分析1例糖原累积病Ⅵ型(glycogenstoragediseasetypeⅥ,GSD-Ⅵ)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情况,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1例GSD-Ⅵ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测序对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对疑似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表现为空腹低血糖、肝大、生长迟缓、转氨酶增高、代谢性酸中毒、高乳酸,肝穿刺病理提示糖原累积病。基因测序提示患儿PYGL基因存在c.2089A>G(p.Asn697Asp)和c.158_160d
目的对一例婴儿型多囊肾病胎儿的HNF1B基因变异进行分析,明确其致病原因。方法收集引产胎儿的新鲜组织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分析,筛查出与临床表型相关的变异位点,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位点验证。结果胎儿组织样本中检测到HNF1B基因的一个c.1370C>T(p.P457L)杂合变异,其父母为正常。该变异经检索相关数据库及文献均未见报道为新变异。结论HNF1B基因的c.1370C>T新发杂合变异可能为婴儿型多囊肾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为该病的遗传咨询和临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
目的探讨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分析1例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基因检测结果。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精神差、深大呼吸及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串联质谱分析示3-羟基异戊酰肉碱等相关指标升高,基因测序结果示ACAT1基因c.146G>A和c.700G>A的复合杂合变异,其父母均携带该位点的杂合变异。结论该患儿变异位点为新变异,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后出现顽固性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考虑β-酮硫解酶缺乏症,进行ACAT1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