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春风化雨来 志若岩石尽其才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教育多元化的需求,都强烈地呼唤着学校开展特色创建。也就是在办学方面有自己的理念,有自己的思路,有独特的举措,为全校师生所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一直以来,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一种经过多年校园生活逐渐形成的学习态度、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更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唯有建设特色、成就特色,才能更充分地展示学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并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特色;创建;学校文化;建设特色;成就特色
  我们创建特色学校,从短期行为上看,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从长期行为上看,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有利于处在其中的学生的个性形成、职业定向和未来生活,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进步。质朴无华的杨石路小学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师生品如红梅、志若岩石、琢石成器、人尽其才。有句话说得好:“教学生六年(小学),想学生六十年,想国家六百年。”
  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那么,当“特色学校建设”成为“彷徨”后的“呐喊”时,我们自然要问,如何创建特色学校?应该选择怎样的特色文化作为突破口?
  一、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特色理念文化的选择要“突破”
  1.分清形势,理顺思路。
  穿越历史的烟云,触摸现实的血脉。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杨石路小学的校舍、师资在石坪桥地区曾一度领先,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优势已逐渐被淹没,谢家湾小学的腾飞、杨家坪小学的崛起、石坪桥小学的扩建,使学校在社会影响力及办学规模方面都无法与四周的学校相比,在吸引生源上硬件设施更无能与兄弟学校所抗衡,这无疑给杨石路小学办学带来重重危机,周边学校的強势吸引……造成学校发展走入低谷,陷入困境。因此,学校不能再寄希望于寻求那种一成不变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规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于是我们提出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科学决策,找准关键;大胆实验,定向发展”的发展思路。要针对一个问题、一个方面、一个领域,不拘形式、不限方法、不畏困难、不怕失败地进行实验,勿求轰轰烈烈,但求精致专一,那就是走以融红岩精神为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把学校办鲜、办活。
  2.反复论证,精准定位。
  纵观杨石路小学办学25年发展历程,校园蕴涵了浓烈的红岩文化气息。学校各任校长都把红岩文化教育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努力将红岩文化教育渗透于学校各个领域。现在学校已初步形成《红岩校园》校本课程内容和《综合开发红岩精神校本课程的研究》市级科研课题成果,同时也在红岩校园特色文化方面做了“红岩人物的书画长廊,班级红岩园地、红岩宣传标识图案等”硬软件的建设工作。基于以上原因,经多方论证决定:杨石路小学以红岩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学校特色,创新学校教育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们根据学校发展历史确定了“让梦想照亮未来”的办学理念,以及“琢石成器、人尽其才”的校训等理念文化。学校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实现红岩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二、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特色建构策略要“务实”
  学校进行红岩文化的教育,不仅要有思想意识方面的教育内容与形式,更要落实到磊落、坚强、朴真、踏实、团结、向上等具体的红岩行为教育内容与形式上。为此,学校通过几年实验研究,初步构建了红岩德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操作体系。
  我们根据教育的系统性原则和认知规律,紧紧抓住了“四条主线”和“六个环节”:“四条主线”,就是在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形成以“课堂教育主线、德育教育主线、自我教育主线、社会教育主线”为主的德育网络。使红岩精神教育在全员、全程、全方位得到体现。“六个环节”,就是根据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认知规律,以“听、看、讲、唱、做、树”为环节,逐步深入红岩精神文化教育。具体做法是:为了保证红岩精神文化教育能扎根于学生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之中,我们抓住六种有效途径,分层次进行巩固。
  1.以“听、看”为手段,凭借红岩资源,领悟红岩精神,如:(1)通过社区教育,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受红岩精神。(2)通过红岩烈属、脱险志士的精彩报告,体会红岩精神。(3)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认识红岩精神。不断强化感知,让红岩精神入脑。
  2.以“讲、唱”为载体,激发情感,让红岩精神入情。
  3.以“做、树”为导向,树立典型、以点带面、规范行为,让红岩精神入行。
  通过特色文化浸润,让红色岩石“磊落、坚强、朴真、踏实、团结、向上”等精神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在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微笑中,成为杨石小学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素养,事实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三、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特色文化开展要“整合强化”
  整合强化就是在巩固特色文化成果的基础上,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分类推进,以特色文化带动其他工作,以其他工作促进特色优化,使局部特色发展为学校整体的个性风貌。学校处处、事事、时时都在“走自己的路”,各方面逐步表现出独特而稳定的个性特色。
  1.红岩文化与校园环境的整合,强化特色文化的熏陶
  我校依托特色教育挖掘红岩文化内涵,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努力将艺术灵感、人文精神融注于学校的文化建设中,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
  (1)学校设计出有形象性和可识性的校徽:主色为大红色,代表国旗、党旗、团旗、队旗的色调,形状为飘舞的红绸,象征着忠诚、奋斗、胜利;同时飘舞向上的红绸又代表杨石路英文及拼音大写的第一个字母,并寓意着杨石路小学全校师生团结一致、生机勃勃、奋发向上、勇于攀登、不断创新的精神。   (2)设立主题雕塑:红岩朴实而简洁的红色岩石,进行适当的打磨和造型,即可形成主题雕塑,成为学校精神的总纲领,是学校精气神的总载体。采用校训作为雕塑上的中心文字,形成杨石路所独有的红岩精神载体,赋予其一种杨石路的生命,展现杨石路小学师生的风貌和张力。
  (3)文采流溢碑石痕:在教学楼四周的花带里,不打破现在的园景设计现状,添加文化碑石,形成文化碑林。此处设计基本保留原有景物,但在此基础上的绿化带中添加文化碑石,文化碑石设计为高矮不一的矩形,采用统一的基座,上面以不同的字体镌刻红岩名篇。校园里有机放置“踏实”等词语的条石、方石、鹅卵石……走进杨石路小学,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红岩文化氛围。
  (4)班级布置体现“岩石”的元素:班内开辟石文化角,摆放有关石的资料、图片、供学生欣赏美石,陈列学生自己制作的石艺作品等;黑板板开设石文化专栏,如“品石、赏石”“乐在石屋”“漫步石林”……彰显班级特色。
  总之,校内整体布局简洁干练,拥有一种朴实的环境,以此来烘托岩石磊落朴实的精神,让全校师生切身体会朴实并逐步学会朴实,养成踏实的作风。通过红岩文化与校园环境的整合,一起引申出学校里里外外的文化育人景观,一起融汇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育人氛围,一起交响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成长进步的生命大合唱。
  2.红岩文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强化特色教育科研
  (1)学科教学,渗透红岩文化。引导教师走向学科综合,有机整合学科中与岩石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岩石文化教学:品德、班队课注重红色精神、岩石精神内涵和外延的延伸;语文综合课开展寻访石的历史、了解石的用途活动,通过烈士诗歌朗诵赛、“艰苦奋斗是否过时”辩论赛,培养学生高尚的红岩文学素养;美术课开展画石、在石头上作画;科学综合实践让学生接触石头,开展石的科普活动;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石艺制作和实践操作活动,通过学科渗透,让学生了解了一些岩石的相关知识,掌握一些石制品的制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实现红岩文化的校园建设。
  (2)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完善与补充《红岩校园》校本教材,力求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以学生终身发展的“三求(求真、求善、求新)三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为主题,重新调整校本教材的编写体系,将红岩精神教育内容细化为认知与行为两大结构板块,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使校本教材的使用为学校红岩校园文化的孕育添翼。
  3.红岩文化与系列活动渗透,强化特色教育理念
  学校红岩文化建设关键是要“落地”,扎实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是防止学校红岩文化建设“空飘”、实现红岩文化“落地”的有效手段。为拓展“红岩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投身到红岩文化研究之中,我们以石为引领,狠抓德育活动、实践探究和表彰激励,使我校的红岩文化特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1)德育活动,彰显红岩文化
  ①以校训“琢石成器、人尽其才”作为学校精神的核心,积极开展读石、悟石、与石对话活动,开展“我是快乐小石头”演讲比赛,让杨石娃们体验石的伟大,感悟石的精神,以“磊落、坚强、朴真、踏实”等精神激励自己,做一个光明磊落,坦荡踏实的杨石娃。
  ②把石文化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传统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奉献爱心、杨石娃在行动”“生态杨石、人人有责”“杨石娃与平安同行”等主题活动;开展文明、卫生、纪律、大课间活动、路队、用餐“杨石娃争星”活动,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切实提高了德育实效。
  (2)实践探究,拓展红岩文化
  ①开展岩石文化兴趣活动。成立彩绘、篆刻、石艺制作等劳科技兴趣小组,由学生自主选择参与。兴趣小组成员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正在那里精心地设计盆景、净心地篆刻图章、舒心地涂抹色彩,活動得多么投入、多么快乐呀!看,经过同学们劳动,原本平淡无奇的鹅卵石变成了可爱的草莓、金鱼、蝉、兔子等彩绘作品,栩栩如生;精美篆刻文字和图案、小巧精致假山盆景得到了大家的啧啧称赞。大大提高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②开展岩石文化课题研究。成立少年岩石文化研究院,聘请有专长的教师为研究院导师,研究院院长、院士全部由学生担任。小院士们热心于查找资料、调查访问,他们确定了一些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有的寻访石的历史,有的探索石的成因,有的了解石的种类和石的用途,有的调查岩石的种类及特征,有的开展“石与健康”的调查……小院士通过开展研究活动,丰富了科学知识,培养了合作精神、科学精神和交往能力。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我校的红岩文化特色无论内隐抑或外显,已经潜移默化并实实在在地于学生的个体发展中打上烙印。正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四、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特色建设步伐要“坚定”
  特色学校是“慢热的”,无法朝夕见功、一蹴而就,而必须经年累月、集腋成裘。任何“速效”的方法也都必定是“即溶”的,无法巩固和持久。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诠释持之以恒,用最“绿色”“天然”的方法来践行特色。相信我校特色学校创建这一列“开往春天的地铁”在“一路前行一路歌”之后定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由此,我们的特色就会澈如水晶而通体透明,纯如山泉而纤尘不染,素如百合而芬芳暗藏,美如天堂而拾级可上……
  校领导一班人如是说:学红岩文化,也学做人,红岩文化教育,应当为孩子的生命发展奠基;红岩文化教育,更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红岩文化教育,还为学校的前景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我们红岩文化特色教育的全部理念。在红岩文化特色建设之路上,我校师生留下了一串串汗涔涔的足迹、传诵着一段段值得记忆的故事……正道是:红色春风化雨来,志若岩石尽其才!
  参考文献:
  [1]龚学增.民族精神教育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发行部,2003-05.
  [2]陈全,何蜀.红岩春秋[M].红岩春秋杂志社,2010.
  [3]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沈小峰.自组织的哲学[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5]彭俊海.关于推进学校办学特色建设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09).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苏轼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从初入仕途时遭人挤兑,乌台诗案的大难临头,到谪居地方的贬官生涯,苏轼都率性坦然超然自适。这与苏轼融合了儒佛道的思想紧密相连。  关键词:东坡精神;儒佛道;进取;超脱;自然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苏轼降生于世,眉州人,是苏洵的大儿子。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6岁。苏洵给他的两个儿子取轼和辙来做名,对苏轼而言,“轼”是古代马
摘 要:阅读是语文这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濃缩,同时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我们提倡阅读教学要读出“语文味”,而这里的语文味其实就是指言语与精神融化的滋味。可以说,语文味是语文特有的学科特点的集中体现,是阅读教学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究阅读教学的学法,使“语文味”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滋味,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通过阅读提升
对于关心中国文学的人而言,近年来最振奋人心的事情,莫过于山东乡土作家莫言获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实现了官方认可的新中国文坛对于此项全球最具盛名的最高奖项的零的突破。但一系列问题显现出来,着实令你莫言不得:为什么时到今日中国作家才获奖?为什么获奖的偏偏是莫言?莫言凭什么得奖?莫言得奖又能说明什么?  相对于那篇与张艺谋联系在一起而声名鹊起,同时自身也被骂作“杂种”的《红高粱》,作为成名作的《
摘 要: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搞好英语课本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教师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关键词:语感;语言实践;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英
英语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丰富语言文化知识,还能促进听、说、写等其他语言能力的发展。听、说、读、写,是衡量英语学习的四大标准之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小学生却对英语阅读望而却步,无法体会英语阅读的乐趣,如何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阅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电子书包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电子终端和网络资源为载体的,可以实现课前微课前置性学习、网络查找资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提高兴趣、教师运用的方法、与教育培养的关键时间等几方面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让这群时代“孤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顺利成长。  关键词:留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笔者是在一所留守儿童占大半的农村学校任教的,深感这群孩子的学习习惯非常不良。和谐社会中,人们也逐渐注视到了这一群孩子,可往往这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长期以来,教师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和待加工的机器零部件,忽略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高中语文新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教材范围广泛,教学内容丰富且繁杂。许多一线教师抱怨新课程改革只是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教师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
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到非语言因素,它们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感觉到英语课文中承载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在学习的时候可能会追问:“为什么这句话要这样回答,不能够那样回答呢?”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的文化,学生将能进一步地了解英语知识,以后学生将能从西方文化的角度应用英语语言。  以
摘 要: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和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使学生党员能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和成长,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研究者通过协同教育,综合各方面力量,尝试多种教育途径,对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协同教育;大学生党员;党员培养    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一直是党中央十分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建立、完善和发展学生党员的长效机制,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
摘 要:知識需要巩固,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巩固自己的知识,掌握解题的基本技巧。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数学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复习与巩固,适当的数学作业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能力。但是目前部分数学作业布置内容单一,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高。在布置数学作业时,发现“包装”作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对“包装”作业,展开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