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j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自己从教二十余年的实际情况出发,简要谈了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引起这些问题的一些原因,最后说了一些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思考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这几年中,初中地理教学从质到量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特别是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然而,特殊的教育环境致使诸多问题也日益彰显,让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感到困惑。本人从事地理教育教学多年,经历了几次的课改,这几次的课改,让我感受很多,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和了解到的教学状况与同行做探讨。
  一、农村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就教师方面来讲,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素质与新课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第一是专职教师较少,由于长期受学科的偏见的影响,从事地理学科的教师很少,有的学校甚至连一名专职地理教师也没有,地理教学被边缘化,地理课往往用来照顾老教师,或者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而这此教师本身就缺少专业知识,对学科的认识和研究程度不够,缺乏钻研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本宣科,有的教师上课时将课文给学生阅读一遍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为了应试教学,让学生在书本上将往年出现考试的地方勾画一下,叫学生反复背诵,或者进行题海战术的训练。教师思想观念和素质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学的进行。第二是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为迎合应试教育追求升学要求,提高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教师们纷纷向地理教师要课,地理教师也乐于或者被迫让道。地理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很好。学生们觉得地理教师都不重视,他们有何必认真?
  其次是由于教师的态度而引发的课堂教学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并没有把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放在主要的工作精力上来。关心的也就是学生的考试成绩,没有注意到对自己的新教学要求和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教师和课本成为课堂上的权威,一节课下来,基本上以教师“灌”为主,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忽视了教与学的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灵活性。多数教师仍靠一支粉笔,一本书支撑地理教学,课堂上连一些挂图、模型都没有,更不用说多媒体教学了。地理教学内容应密切实际,注重实践活动,可我校地理教师可能是无力组织,更可能是学校怕出安全事故,或许是其他原因,本校学生没有上过地理实践活动课。无一例外他们的地理课都在教室度过。因而上课枯燥无味,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就学生来说,语数外等主要科目难度大,学习任务重,老师过于严格。学习时间长,超过7小时,学生完成课外作业时间需要1.5小时以上,许多学生无力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他们不堪重负,对学习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在本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时,选择放弃地理等学科容易理解。首先,考试是指挥棒,中考不考地理。其次多年以来,地理作为副科,早已深入人心。最后,学校,家长,地理教师轻视地理教学。受其影响,学生当然不太愿意学习地理。
  二、农村初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地理教师应不断学习地理知识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只有专业知识过硬,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要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确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不应局限于教材,教学的形式也应不拘泥于单纯的讲授。教师关键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区”一节知识时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先布置各小组探究以下内容:①什么是地方时?②时区是如何划分的?(让各小组根据对时区的了解绘制一幅全球时区图,绘图时要注意思考以下问题:第一个时区是如何划分的?每个时区跨多少经度?全球划分多少时区?哪两个时区合为一?同一时区的区时相同吗?)③如何根据已知时区的区时求其他时区的区时?有了课前的准备,课堂上就可以充分开展活动,如: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时区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正;让各小组代表不同的时区并出示所在时区的区时,其他小组根据所给区时求出自己所在时区的区时;各小组给奥巴马当秘书,奥巴马要就伊朗核问题与胡锦涛主席进行电话会谈,请各小组为奥巴马安排合适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其次对其他教师挤占地理课时,地理教师要善于拒绝,应当充分利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间,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最后地理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也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地理教师要敢于开展多种形式、符合本校实际、据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地理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可以放在假期进行,让学生自愿参加或学生独立完成。
  地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能开阔人的眼界,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实用性,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需要地理,这种需要是不能被剥夺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球似乎在变小,世界距离我们更近,而地理课的设置正是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的一扇窗户,中学生不能没有这扇窗户。中学生是希望学习地理的,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将来能够多到一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而地理课对这一愿望的实现是大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2頁。
其他文献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道出“问”的重要性,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善教者,必善问”,关键是设问的技巧。怎样使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设问都能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沟通师生信息呢?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来设问,能更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一.在知识疑难处设问,突破认知矛盾的
地理教学在高中和初中两个阶段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还是教学方式的差异;无论是学习能力的目标要求,还是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初中到高中的跨度都很大。因此,初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效衔接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值得探讨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高中教学的角度上看,如何做好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地理教学,是作为地理老师头疼的问题。我在长期的教学中,有了以下的经验,以供同行们的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在新时代的教学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进行学科改革,不断的促进教学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以“学生为本”的高中地理课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改教学主体获得赏识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今后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学生
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历史教学中也应重视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合作学习作用在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弥补,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群体。在这个群体里,学生感受的是热情的帮助环境,真诚的激励环境,从而产生合作欲望,真切感受合作学习成功与快乐。合作学习中学生拥有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激发潜在的才智,与人和谐共进,更能加深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识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在教师的
本文为笔者对长杆弹射击密集度大量试验研究的总结,它从起始扰动、脱壳干扰、射击条件、弹体结构以及弹道参量的合理选择出发,提出了在火力系统设计中,为提高射击密集度应采
将CCD应用于160电解经纬仪和190弹道相机的改造上,作者进行了多次探讨性研究,认为应用在160上较易实现,而应用在190上则较为复杂不如取而代之。因此,提出了一个将“CCD低空炸点测
在中学地理教学课堂上,传统的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学的内容、进程等一般都是由教师掌控的,教师为此也事先做了准备。在教师准备的教学方案以及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是预设的,也都有标准答案。这样的结果是老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主动的提问与思考,地理学习也就成了学生被动的接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就是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大大地制约
第二季(夏薯)栽培技术措施 1.力争早栽,夺取高产 第二季早栽晚收充分利用季节,延长生育期是夺取高产的关键。据试验,7月份每早栽一天,平均增产2%左右,因此,要采用边收边栽,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