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深入浅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gzj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深入浅出”的语文教学,能通过开放式课堂、探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入”;“浅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27
  语文教学怎样做到“深入浅出”,是一门艺术,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做到钻研教材“深入”,处理教材“浅出”。“深入浅出”的语文教学,能通过开放式课堂、探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把握教材要深广
  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大家认为难教。一是写作背景与学生相差久远,“国联”“他信”“自欺”等内容,学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为此,笔者花费了大量时间,查找了不少资料,阅读了有关课文的许多知识:如作者鲁迅一生的经历、思想历程、作者的写作缘由、鲁迅杂文及其特点,驳论文的写作,本文在这一单元、在这一册的重要位置等。其次,本文语言犀利如刀,字字含情,句句有意。要引导学生理解,教师不仅要理解通彻,还必须找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最易最好的方法。为此,笔者对课文反复咀嚼,从字词到篇章,仔细揣摩,反复琢磨,问个究竟,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文中出现多次的“脊梁”、最后一段中的“脂粉”“地底下”等词句,学生理解起来肯定有难度。为此,笔者查了很多资料,从本义到深层含义,并对怎样突破这些难点等问题一清二楚,做到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
  二、钻研“参考”要深透
  《教师教学用书》是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备课的主要参考资料,功能齐全、指导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因此,教师在教学前要读好每课的“教学要求”“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和“参考资料”。它一方面可以缩短我们的备课时间,另一方面则为我们提供了执教或备课的参照。如果我们在读好教材的基础上,先独立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与《教师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发现教材的优势与不足,兼顾本班学生的差异,改进自己的设计思路。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将更加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更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研究教参就是“挖井”,不是“挖坑”,更不是草草地“巡场”一周,即告完事。“挖”出清泉,学生才会尝到甘甜。通过钻研获得独自解读、自我认知,然后再广泛参阅有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解读结论。换言之,就是在于透过平面的文本和资料,深入探究文本的中心、主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探究作者的思想脉络、探究作者的文化主张、探究作者的价值观念、探究生活环境……简单说,就是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及创作,深刻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独自做出个性化、科学化的思想、艺术解读,与作品、作者融为一体,化为我有。如此,就为教师在课堂中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打下基础。
  例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的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本文教学不能着眼于驳论文的问题教学上,引导学生弄懂课文是关键。明确了这些,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思路,教与学的方法。
  三、了解学生要深入
  钻研教材时把学生的现状和潜能深入了解清楚了,才能把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既要“跳”,又要够得着,才能把学生变成一种有利于教与学的资源加以利用。在这一点上,课堂问题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有不少的课堂,正是因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不合理,课堂上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常常出现冷场的局面。笔者认为,问题的设置,应遵循“精准”的原则,怎样设计学生才能明白提问的意图,怎样提问学生才能更容易切准课文内容,怎样提问才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另外,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会遇到哪些问题?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解决?学生对重点词句、课文内容理解能有多深?这些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做好应对。这样才能与学生站在同一平台,这样的备课才会符合教与学的实际。
  语文教学,“深入”不易,“浅出”更难。“深入”需要水平,需要功底;“浅出”更需技巧,更需智慧。语文教学,不是教师个体对作品的“深入”和“独享”,而是将自己的阅读成果与学生群体的分享,让学生也能“深入”其中。但学生认知、阅历、见识之差异,其“深入”的难度远比教师要大,所以,教学的“浅出”就显得异常重要。所谓“浅出”,就是要设法让平面的文本立体化,白纸黑字色彩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惟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分享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1.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会“浅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我们处理教材中必须遵循的规律。在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时,笔者依次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鲁迅先生为什么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提出此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作本文的缘由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比直接说“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缘由及本文的时代背景”,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人有自信力吗?有。既然中国人有自信力,鲁迅为何要发出这样的质疑呢?学生会带着疑问走进课文。(2)鲁迅是怎样批驳这种悲观论调的?这一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及鲁迅智慧的呈现。(3)鲁迅对这些人持怎样的态度?此问的提出,目的是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深刻含蓄、极富嘲讽意味的语言,了解鲁迅杂文的语言特色。(4)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还读出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情感?提出此问,是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品味鲁迅先生满腔的忧患意识、强烈的爱国情感,领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至高境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感。(5)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明确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思想情感,不露痕迹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2. 抓句扣词、与文本对话能“浅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使对话有深度,课堂有厚度,选择对话感悟点就至关重要。“抓句扣词”,有时抓的往往就是文中看似平常的一句话、一个词。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着眼于这样几个重点词,即“他信力”“自欺力”“笼罩”“脊梁”“状元宰相”“地底下”,因为把这几个词的含义弄清楚,理解深透了,课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思想情感,也就露出了字面,露出了文本。
  3. 寻到那“一发”就“浅出”。牵一发而动全身,那“一发”找的精准,就会达到长文短教,化难为易的目的。如,在上鲁迅的小说《故乡》一文时,分析杨二嫂的形象,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杨二嫂到鲁迅家来干什么的?由這一个问题层层追问,顺藤摸瓜,学生一下子就由事到人物性格、到作者感情,弄了个明明白白。
  当然,要做“深入浅出”,还包括师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怎样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呢?余映潮前辈给我们做了示范。教师课前的朗读功课要做到位,才能以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语言文字变为鲜明的形象或场景,让学生虽在教室之中,却有身临其境之感,与教师、与作者、与书中人物产生共鸣。只有这样,孩子们受到的教育才会是深刻的,终生难忘的。笔者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之前,默读、轻声读、感情朗读课文,不下二十遍,一直读到大家满意为止。只有自己的朗读有感染力,能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调动学生对难学难懂课文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深入浅出”。
  何为“深”,怎样“浅”,“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做一个“深入浅出”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虽然难,但要知难而进,不懈追求。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深入浅出”,确实是一种高的境界,需要教师努力锤炼自己的功底,增加自己的智慧。同时,在教学中,力避照本宣科的“浅入浅出”、高深莫测的“深入深出”和忽悠显摆的“浅入深出”。这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就会轻松一点,每节语文课的收效就会更丰硕一些。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更高效。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定位,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指南。课堂教学目标不仅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且可以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提供依据。本文就针对如何有效地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124  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
近年来由水稻瘤矮病毒(Rice gall dwarf virus, RGDV)所引起的水稻瘤矮病在我国广东省稻区流行。RG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主要由
阙长山,曾任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是常州市书法家协会德高望重的老主席,也是我结识多年的良师益友。书法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各种重大展览,多幅作品获省级以上展览一等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关注食品中对人体有特别毒害作用的甲醛。从食品安全的角度,研究水产品中甲醛含量的测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
过氧化物酶(POD)是广泛分布于生物界的一类重要的氧化还原酶,是生物体内的保护性酶类。十字花科植物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尤其是近年来发现的抗癌、抗衰老等药用功能受到
巨蚓科是陆生蚯蚓中第一大类群,全球广布,已经描述的有1000多种,占全部陆生蚯蚓的1/3,它是大型土壤动物且在土壤食物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的可作为药材,有的可用于处理废弃物,产生
摘要: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通过对部分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研究发现,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令人担扰,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据此,本文将从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现状入手,重点谈谈做好此项工作的意义与策略,以做好与推动小学高年级语文个性化阅读的工作。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个性化阅读;意义;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蛋白质只有在正确的亚细胞结构下才能正常参与细胞中的各项生命活动。同一种蛋白质随着所在细胞器的不同,功能会发生相应变化。确定蛋白质所处细胞器位置即蛋白质亚细胞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