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培育“另类学生”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27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有一年,我接了一个新班级,接任一年级给我的压力是挺大的,一是经验不足,二是教学上又没有什么成绩。开学第一天,当我环顾四周,发现在教室角落里,一个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后来,从班里同学那里我知道了他叫周伟,是我班的“另类学生”。
  周伟是我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儿童。他与班里其他的同学相比,差别比较大,他几乎不懂语言表达,学习上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考试常常不能过关。后来周伟家长说周伟之前做了智力测试,结果智商比正常孩子低很多,属于低智商。面对这样孩子,我阅读了多本有关教育理论刊物,从多元智能理论中感到,孩子们之间会产生很大的优势智能的差别,在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导下,我了解到至少有八种不同的潜在智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合理的教育和训练,孩子的智能可以充分地展现。
  关注“另类学生”
  (一)重视“另类学生”
  1.挖掘“另类学生”的潜能
  我们教师的使命是点燃受教育者的心灵之火,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能。我接这个班以后,发现周伟与班里大多数同学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迟钝,看上去目光呆滞。他学习有困难,受同学歧视,对任何事都不关心,智力有些问题。周伟的低智商和家庭暴力也是分不开的,他的妈妈性格很急躁,经常发脾气,再加上工作忙或一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就经常打他,这是原因之一。
  有一天,我在教学识字《春天》一课时,孩子们拿出课前画好的春天的景色的图画,我意外地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嘴里念着春天、春风、春雨……天啊!他能背诵课本上的内容,班上的孩子们把赞许的目光投向了他。
  2.看到“另类学生”的希望
  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下,周伟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语言,而且觉得语言的应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周伟的妈妈平时也朗读课文,虽然表述得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听读语文占据了他们大量的生活,希望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帮助。我问她在家的时候有没有教过孩子课本上内容,她妈说基本上是没有的。
  过了几天,我把周伟叫到办公室,让他把我刚刚教的课文从头到尾读了下来。惊喜之余,我对自己往日里对他的“漠不关心”感到非常后悔!
  (二)激发“另类学生”
  1.优秀的才能
  老师都是偏爱学习好的孩子,而对那些智力落后的学生,我想大家都会关心少一点的。这件事情让我明白要关心智力落后学生的。
  2.更大的潜力
  2000年9月,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美国进行演出,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名20岁的智障音乐家舟舟,他可以演奏很多歐洲的名曲。这位智障的演奏家的智商只有30多,生活能力非常差。要通过别人的引导才能走上指挥台,但是,当这名演奏员一走上指挥台,他就可以自由地发挥,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他已经在多个大型的演出进行过演奏,效果都非常好。这样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在多元智能理论下,孩子的差别只是智商的不同。多元智能理论包括的内容非常多,不仅仅数学和逻辑能力,也包括音乐、运动等能力。通过合适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多元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爱“另类学生”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同时也是一种合理的交流,也是情感的膨胀。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老师要在爱的背景下进行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教育是来自于心灵的指导,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建立起合理的沟通机制。在教育中,学生有自己的思想,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技巧的施展,同时也充满了人情味的沟通。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将自己的爱心灌输。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1.同学的力量
  在同学的帮助下,另类的学生也能融入集体,感受到集体的团结和温暖,同学的力量比老师的力量更加巨大。同学之间很容易建立友谊,他们没有任何的代沟,同学可以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在集体中,很多学生对老师的直率不是特别能接受,特别是在老师指出学生错误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不能接受。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让周伟与其他的同学交朋友,从而周围感受到同学对他的认可,感到同学是他真正的朋友,使他与同学相处非常愉快。
  2.老师的关爱
  如今,教育观念在不断地更新,老师对学生都非常有爱心,并且在教学中倾注了自己的责任心,从而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愿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有更多的赏识,将自己的关爱之情融入教学,在教学中更加有信心,使“另类学生”都能感受到关爱,将他们转化成上进生,培养他们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1.搭建桥梁
  每一个“另类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老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找出学生的爱好,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教学,起到正确引导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将爱心作为媒介,确保老师和学生可以良好地沟通。
  2.取长补短
  人与人之间常常需要取长补短,同学们应该伸出援手,帮助“另类学生”,我相信低智商孩子不仅能成长为正常学生,而且更正直、坚韧、执着。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滨河小学江苏]
其他文献
全脑室出血患者临床表现凶险,保守治疗效果差,病死率及病残率均较高[1,2].我院自1990年1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全脑室出血患者64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及脑室内注入尿激酶治疗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素质教育同样也提及“让学生自主发展”以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从教学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来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显得格外重要。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很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主要目标。而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在初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只能
【正】教师队伍建设,在不同维度的视角下,就会有不同的内涵。从推进形态上看,既要通过刚性的制度来规范和促进,又要通过柔性的氛围来熏陶和引领;从关注的对象来看,既要促进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形成了这种理解力,可以引导其灵活地做出数学判断,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其产生基本的数字体验,则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  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感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对数感培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期对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所助益。  一、小学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曾无数次怀念自己的少年时期,怀念那时候无比纯真的自己。作为一名执教者,我也无比享受和少年学生们相处相知,走进那个简单美好的世界。少年时期是人生最单纯的岁月,尤其是初入校园的孩子,宛如一块璞玉,等候着父母、师长、同伴等各种各样工匠的雕琢。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天赋和潜质,因此我们发现不少小孩子都对某类事情有着特别的兴趣,并愿意去做这些事情,且做得很好。这就是孩子天性的表现。《圣
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是一所新组建的公办独立的三星级普通高中,占地748亩,毗邻江苏省农林技术学院、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学习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学校拥有功能齐全的教学大楼,实验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本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全体小学数学老师追求的目标,本文就笔者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正。  数学计算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学习过程,计算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
估算,简单来讲就是在计算、测量中一些无法得到精确的计算值,需要进行大致推测。估算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用途,培养学生的估算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找到合适的方法,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1.我国数学教师对估算方法缺乏认识  一般来讲,优秀的估算一般需要三个过程:一是在原有的问题基础上,不改变问题的结构,更改原有的数据产生一个相对
当下的课堂须是互动的、多元的课堂,精彩的课堂上学生生成的资源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如果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中,思维遇到障碍和矛盾,不能进一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使
在新课程改革的余热和教育回归本位的呼声中.高效课堂再次为人们所关注。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培养和锻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