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 运用 发展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u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学习物理面对着知识的挑战和学习方法的跟进.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认识到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根本区别点,化难为易,删繁就简,艺术化处理教材,使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一个突破.
  关键词:物理知识 思维 解题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就很可能在高二被理科“淘汰”而选学文科.众所周知,物理这门课程比较难学,仅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即使一字不差地背下所有公式定理,当面对题目时还是照样不会做.
  那么,如何使学生不畏惧物理,学好这门功课呢?我认为,教师要艺术地处理好教材,化难为易,使学生掌握高一物理知识,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挑战.
  下面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谈谈高一物理学习的方法.
  一、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的根本区别点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
  以高一物理(必修)第一到第四章为例谈谈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第一章讲述重力、弹力、摩擦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第三章是牛顿运动定律,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即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则分析物体平衡时运动状态不改变(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这几章就构成了一个动力学体系.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
  例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判断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还要从物体平衡的知识中得出结论.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理则注重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还要注意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是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不难看出,初高中的物理知识的区别也正是学生“束手无策”需要面对的问题.知识难易的不同必然引起学习方法的转变,所以教师就是要解决学生面对的学法问题,只有学法跟上了,自然学起来也就不感到困难了.
  二、高中物理强调物理过程和实际应用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
  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析在物理过程中哪些量不变,哪些量发生了变化.
  例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刚好能匀速下滑,现在要使它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问需要在沿斜面方向施加多大的力?此题是一个典型的两个过程的问题.第一个过程中,我们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mg、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弹力N和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由物体匀速下滑(处于平衡),在沿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方向上应用正交分解法分解重力得N=mg cosα,f=mg sinα,即所受合力为零.对第二个过程而言,由于匀速向上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改变,但大小不变,所以推力的大小为:F=f mg sinα=2mg sinα.如果题目改为用一水平力推物体匀速向上,则摩擦力不仅方向改变,而且大小f=μN也要改变(由于推力的作用,使得f的大小改变),则由第一个过程到第二个过程中,只有物体的重力和动摩擦因数未变.因此根据受力分析得知物体作匀速运动时所受合力为零.
  2.注意运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简化求解过程
  图象法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处理问题简单明了,但是容易混淆.
  例如,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就容易混淆,学生常感到头痛,其实只要分清楚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结合运动学的变化规律,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
  3.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高中物理实验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它对于我们学习知识和巩固知识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学生要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切实做好学生实验,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注意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总之,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只要加强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学会物理学科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学习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艰苦的努力,就一定能提高学习高中物理的效果.
其他文献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根基扎实,高楼才能坚固;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把基础知识学得扎实,运用娴熟,才能为知识的深化,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既然基础知识这么重要,怎样才能学好基础知识呢?下面我就数学概念与定理的学习来谈几点体会。    一、数学概念的学习    数学概念是推理和运算的基础,准确的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课的前提,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和依据;没有概
目前,新课程标准已经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教学与学习方式打破僵化、统一和机械化,走向开放、互动和创新.因此,教师应探索多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将素质教育和課程改革落到实处.“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其精髓在于“学案”加“导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如何教,而且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如何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髓.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步入九年级,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成为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也觉得复习课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笔者审视当前的初中数学复习课,问题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复习课缺乏探究性,定位出现了问题,被视作为补漏课;另一方面复习课组织形式单一,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惫不堪.那么复习课应该是怎样的呢?初中数学复习时要注重哪些方面才能博取中考的成功呢?笔者认为重在教学细节的打磨,借此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在复习的过程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教学中如果加入认知冲突的元素,就可能使学生有一个现实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模拟处理现实问题的过程.教师如果做的太多,就会使学生的学习之路过于平坦,这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学习之路过于平坦,学生就不可能对学习的知识有深刻的印象,也就不可能有足够的成就感,而印象不深、成就感不强,学生就容易遗忘,更不要说形成学习能力了.认知冲突就是个体已经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环境或是此时
互动思维是一种集体创造性思考方法.在一个创新团体中,当其中一个人的头脑活跃起来提出新想法的时候,就会对别人的头脑产生激发作用,从而使大家的头脑都活跃起来.因此这种思维方法被称为“头脑风暴法”.  物理学作为现代自然学科的基础之一,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地融入互动思维,将会在师生的交流中互相激发,引起共振,产生连锁反应.这个过程不同于物与物的交换,它不是平分一个苹
摘要 本文以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的历程与特征,总结了科技援疆典型做法,并深入剖析了科技援疆存在的問题,提出了强化援疆目标、精准援疆项目、筑牢援疆保障、拓展援疆领域、完善运作机制、增加援疆资金、加强项目管理等进一步强化科技援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科技援疆;问题;建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中图分类号 S-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所谓“留白”,源自绘画艺术.绘画中有一种境界叫作“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大师齐白石在画虾时可谓“惜墨如金”,只是廖廖数笔、稍加点化,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虾已经跃然纸上.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倡导课堂应有留白.所谓课堂“留白”,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的时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以表面的“静”致使学生内心的“动”,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中听惊雷”的实效.  一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改理念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在數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角色特点,使自己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将课堂
□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 成宏伟  在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抽想象性强的学科,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阶段,要想提高教学有效性,必须兼顾学生认知规律与数学知识规律特点.  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深度学习理念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大量研究证实,当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面对素质教育的高标准、严要求,面对新课标提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怎样才能把这两者完美地统一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我们知道,无论是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是新课标要求的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中最重要、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