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浅议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然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与鉴赏作品的能力与水平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观念上,教师普遍接受了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在课堂上也成为热点。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它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实施的盲目性。新课程提倡探究性阅读教学,但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要安排探究性阅读活动。不管是小说还是科普文,都要经历探究才算“学习”,似乎每一篇课文都试图衍生点“研究性”的东西,而不辨选文属何种类型、“研究”采取何种样式,因而“挖掘”出一些很怪模怪样的“研究课题”。同时,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过分追求探究性教学延伸价值的实现,而异化了探究性教学的本原目标。因为教学内容的移位,使得“概括观点”、“筛选信息”、“理解难句”、“体会作者科学精神”等语文教学目标旁落了,致使语文课程“不像语文”了,语文教师也成了“杂家”,而语文教材则成了“杂货铺”。
  其次,形式化严重。探究性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把探究性阅读当作一种课堂时尚去演绎,教学中只追求形式上的探究,而没有扎实的探究过程,更没有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有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嵌入”某种固定的操作程序中,只要是探究性活动都要按照预设的程序“按部就班”地执行,如在阅读教学中,第一阶段确立要探究的问题;第二阶段小组合作探究;最后交流探究结果。这就使原本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死板,限制了师生创造性的发挥,久而久之也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
  再次,对差生的探究。探究性阅读教学就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得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充分关注教室中“被遗忘的角落”。那些基础较差或性格内向的,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探究性阅读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自我表现,这样也就更努力地去探究问题,以使自己的表现更佳。
  高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如何有效开展?我们试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探究性阅读教学认为文本的生成与存在离不开读者的解读创造,必须通过读者的复杂活动来实现。可见,读者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能否进行探究性阅读教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学生。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关键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其个人见解。
  (1)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不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阅读是一种充满创造的、动态的、开放的建构过程,对一部作品的完整把握常常需要反复地进行。“运用‘往回看’的策略,仔细阅读包含答案的部分内容,或综合各个部分的内容形成答案。”所以,阅读时就要运用“往回看”的策略,重新对文本加以阅读、分析,并对相关信息再次加工,从而促进理解。
  (2)整体感知文本,调动各种经验与文本进行交流。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通过诵读、反复的吟咏,进而认识文本的整体描绘,最终把握住文章的基调,感受作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整体感知下,去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具有意味的词语功能和审美能力,并体会作品的意旨甚至深层的哲理意蕴。
  
  二、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探究性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发挥教师主导地位,适时参与引导归纳。
  (1)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引入探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感知文本、品味文本,进而探究并建构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采用富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语言,增强产生心灵的震撼和共鸣,激发探究思维的生成。
  (2)学生是主体,教师要适时参与引导。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最关键的特征就在于“教师的指导”。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平等中的首席”作用,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教学过程。
  
  三、把握文本的客体地位
  
  学生对作品的探究性阅读,就是对作品具体化的过程。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就包含着孤帆、远影、碧空、长江、天际等几个意象,构成了一幅充满情感和诗意的景象。从“象”中看是景色,从“意”中看是别情。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滔滔流去起伏不定。这首诗的意义如果不是依托这些意象是难以表达的。因此,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传神之笔、关键字句,含英咀华,浮想联翩,在与文本的交流、激荡中将其内化到自己的脑海里,把语言符号转化为鲜活的意象,通过移情体验,以自己的生命唤醒、复活凝固于文本中的生命,在复活的意象中使文本情蕴获得新的呈现。■
其他文献
数学练习,不只是为了巩固知识,而且应指向儿童的发展.数学练习设计应基于儿童的立场基于儿童的个体差异,弹性设计练习;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灵活安排练习;基于儿童的思维发展,
由于古今语言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常把文言文教学重点定位在疏通文言字词上.文言文课堂教学往往成了古汉语知识的教学课.传统教材就十分重视文言基础知识的系统性:而新课程改革中
古散文以说理言志为主.在表达方式上多议论、抒情,并且常常引经据典,反复对比论证、抒情说明。阅读古散文需要仔细品读文章的字句话语、感悟作品的主题思想、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
<正>2017年5月19日,四川自贡驰宇盐品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技术开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荣县菲美斯酒店隆重举行,驰宇盐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成华与清华大学教授刘德华代表双方签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要,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就成为语文工作的努力目标,语言文字工作需要从语言文字向语言文化的方向拓展。在学校工作中,这方面的工作主要由语文课来完成,而这项工作要顺利开展又必须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做起,从健全的人格培养做起,这就缺不了传统文化的修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阅读欣赏 教化功能    近年来,中央非常重视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提出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利用简单原料合成鲁米诺。通过傅里叶红外分析仪(FT-IR),核磁共振谱仪(NMR)对材料的表面基团和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为纯鲁米诺。将产物与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结合,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借助图形这一表达形式将人类大脑进行思维的整个过程予以描绘,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小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法;小学英语教学;运用途径  对小学生而言,英语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其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在小学生的脑海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用汉语进
语文复习课是每位学生和教师在期中或期末都必须经历的,也是语文课程校本化、师本化的一种体现。考虑到它的时间介质,对于课堂的效率与教师的要求也有一定的自我特点。我们要
读琦君的散文如受心灵的洗礼.让人倍觉爱和美的温馨。《泪珠与珍珠》就是一篇至情唯美的精品散文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