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多样化教学研究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钢琴课是我国高职学前教育的必修课之一,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和就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钢琴课的教学,应做到课程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无论是在教學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要选择好的形式和方法,以便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如不然,则会阻碍教学进步。在高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实践当中,笔者发现钢琴课教育内容还很单一且陈旧,教学模式传统,落后时代需求等,制约了学生在钢琴课程的学习和发展。因此,作为一名高职教育工作者,在对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钢琴课教学中要依据教材内容采取有效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钢琴教学课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钢琴课多样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一、钢琴教材选择应切合学生特点
  高职学前教育的学生,由于受到在校学习时长(时间只有两年)的限制,在教学教材的选择上,选择针对性强、符合教学实践规律、有良好的预见性以及与社会需求衔接得好的教材无疑对于提升学生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就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高职学前教育学生以后是面对学前儿童,教材内容要多安排儿童歌曲。
  (一)对训练曲目进行纯技术型优化,让乐曲表现张力更大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于钢琴教学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大致分为技术性的基础训练、相应的练习曲目、复调以及乐曲这四个大项的内容。在传统教学观念当中,很多教师认为像钢琴这样的课程,首先应该从技术层面把钢琴练好,然后再去提升学生对于乐曲表现力及审美的能力。事实证明,很多学生通过这样训练之后,他们也只注重技术型的手指弹琴,而对于乐曲本身所赋予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认知则了解的十分浅显或者认知度很低,这对于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对于乐曲表现力和审美相当不利,再加上这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在身体发育和骨骼发育等方面都基本定型,其手指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不能与钢琴学童相比,过多的强调技术层面的练习和弹奏会增加学生对于学习钢琴的畏惧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培养。因此,根据该阶段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他们需求且能够发挥他们优势特长的教学和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职业技能。所以,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特点,优化纯技术型训练曲目,增大极具音乐表现力乐曲比例对于发挥学生特长优势和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
  (二)拓宽钢琴教材的选择范畴,增长学生的见识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和教材当中,对于钢琴教学内容的选材多集中在一些世界性的名曲,如肖邦、巴赫等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不可否认这些经典的钢琴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技巧训练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及分析音乐表现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在学生所处的时代以及学生生长环境所培养出来的认知角度来看,像肖邦、巴赫等作曲家的代表作品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对于钢琴选材过程当中,应该增大我国名家钢琴作品内容的比例,以更加切合学生的认识度和适应性。
  (三)适时对钢琴协奏、四手联弹等合作性演奏方法进行培养
  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而教学任务又十分的繁重,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让学生掌握或者选择一些独奏的曲目进行练习和强化,对于学生合作性演奏这些方面重视不够。而对于像钢琴协奏、四手联弹以及双钢琴等合作性演奏能力的培养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和提升。因此,在教材当中适当加入钢琴协奏、四手联弹等合作性钢琴作品对于增强学生合作演奏能力以及丰富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实践型课程训练,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
  随着现在家庭父母对于孩子教育越来越重视,很多兴趣爱好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培养。因此,对钢琴教师的要求也越来愈高。而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只有凭借练好的从业行为规范和专业的教学能力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赢得家长们的认同。因此,应该特别加强对课程内容和能力提升的重视,要特别注重加强学生在即兴伴奏以及有关儿童喜爱的歌曲的弹奏方面加强。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加大这方面的技能培养,并将一些儿童歌曲弹奏和学生即兴表演伴奏形式相结合,同时要重点做到讲解、和声以及肢体的协调运用,以多种方式和上课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经过一系列多次的训练之后让学生在儿歌弹唱和即兴表演伴奏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技能提升。
  三、增加对钢琴作品鉴赏及艺术发展史等理论课的内容
  钢琴艺术作为一门有着丰富发展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其理论和艺术内涵不仅仅体现在具体的演奏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这么艺术的鉴赏水平和认知水平。所以,对于钢琴课的教学一方面需要在技能上进行提升培养,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提升学生对于钢琴艺术和相关的艺术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增加对相关艺术作品的风格类型、创作手法及背景分析,以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作品和提升对作品赏析的能力,从而达到及提升学生演奏技能,同时也提升学生鉴赏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钢琴课程是高职学前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钢琴教学的发展不符合市场所需要的高职学前教育师资人才的要求。为了适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促进整个教学的发展,高职院校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优化,以适应课程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过硬素质和技能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苏晨琦.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5).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在教授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如今,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经持续了一
【摘要】如何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步入高雅的艺术殿堂,成了音乐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学习特点,本人进行了反复地尝试,合理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加减法;聆听;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欣赏课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在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却陷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境
多媒体教学把传统教学中以抽象文字为主体、辅以少量图片和教具的、较单一的信息呈现方式,转变为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综合运用的直观鲜明的呈现方式。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信息呈现方式,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了知识的传输效率,是对教学媒介的重大革新。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其利弊。不当地使用多媒体也会给学生的认知活动带来负面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带来的认知心理弊端    1 占用认知
信息技术课堂中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们也许并不陌生:上课铃声已经急促地响起,学生满头大汗地鱼贯而入,一边开机等待,一边还在高谈阔论刚才的比赛……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技术技巧对于业余舞蹈表演的意义和在业余舞蹈表演中运用技术技巧的方法。  【关键词】业余舞蹈表演;技术技巧;运用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舞蹈是艺术家传达情感的载体,是一种具有灵魂的艺术形式。一段完美的舞蹈表演与舞蹈技巧的运用有很大的关系,只有熟练掌握舞蹈技巧,才能让观众真正欣赏到活灵活现的舞蹈表演。  一、技术技巧对于业余舞蹈表演的意义  (一)有利于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般都是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创设各学科的教学情境,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笔者今天所说的“课程整合”别具一格,那就是将数学知识整合到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来。  对学生来说,程序设计等知识枯燥乏味。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也最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感兴趣。如何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投入地学习呢?笔者想到一个妙法——让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更好地学习
【摘要】 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在音乐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的需求,也不能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进行有效地展现。本文从多个角度,探索了如何更好地落实和开展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育工作。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学前专业教育来说,音乐课程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展开音乐课程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到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其中一条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
2010年春晚,台湾魔术师刘谦借助三枚硬币,用出神入化的手法、巧妙的表演,再次征服了亿万观众,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中国有那么多的魔术师,为什么刘谦的魔术能让我们印象深刻呢?由此,我联想到了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效果像刘谦的魔术表演一样,吸引学生的目光呢?不妨借用刘谦的“魔术”手,来创造生动、富有想象力的课堂。  手法一:独具匠心的情境引导。刘
一、设计思想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册※绘画游戏》,属于“造型·表现”系列。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本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