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手腕”习作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_xu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目标】
  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定点观察、连续观察和聚焦观察”的“三看”方法观察游戏过程,并尝试把游戲过程写清楚。
  【支架策略】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观察与体验。
  【教学难点】
  “定点观察、连续观察、聚焦观察”的“三看”观察法的习得与运用。
  【教学过程】
  一、欢乐开场
  1.玩一玩。老师和学生一起玩小游戏——反动作。如,老师说“起立”,学生立即做相反动作“坐下”。
  2.说一说。根据上一个游戏的情况反馈,说一说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为什么?
  3.猜一猜。揭示本节课主题——掰手腕。
  【设计意图:开课由学生熟悉的游戏导入,既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可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举两得。同时,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可以轻松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聊一聊他们平时喜欢的游戏,引起师生、生生的情感共鸣,为接下来学生参与和观察体验掰手腕游戏做好情感铺垫。】
  二、一看——定点观察
  1.寻找观察对象。请班长和体育委员每人推荐一名学生参赛(也可以自我推荐),并请两名学生说说推荐理由。
  2.引导观察猜想。请两位被推荐的选手做自我介绍。大家说说对这两位选手的猜想,如:我觉得×××同学可能会获胜,因为他比×××更高、更壮。并将你的猜想写在写作稿纸上(格式如下)。三分钟计时写作。
  参加比赛的两员大将是_____和_____,他俩一个_____,一个_____,我觉得_____。
  3.实时观察评议。用什么词形容两位选手比较好?你觉得这位选手获胜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游戏情境是为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思考服务的。所以从游戏开始的选人环节,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将学生的目光吸引到比赛选手,也就是定点观察对象上来。由班长和体育委员推荐观察对象,一是为减少选择的时间,二是让观察对象的特点更显性。找出观察对象后让所有学生马上动笔记录观察所得,可以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
  三、二看——连续观察
  1.观察对象连续活动。请两位选手进入准备状态,活动活动筋骨,拉伸拉伸手臂,弯弯腰,揉揉手,各拉开一把椅子,在桌子两边坐下。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把两位选手的准备过程写下来。
  2.学习连续观察方法。
  (1)学一学:出示“观察小窍门——慢镜头”。
  (2)演一演:请学生观察老师表演“写字”,师生共同梳理出慢镜头下老师写字的连贯动作:转、伸、拨动、挑、捏、转、写等。
  (3)说一说:将刚刚“老师写字”的过程用一段话说出来,要用上“慢镜头”看到的连贯动作。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句子。
  (4)想一想:通过观察“老师写字”,你学会了什么?
  3.记录连续观察所得。两位选手掰手腕前做了哪些准备?你观察到他们做了哪几个连贯的动作?请学生用“慢镜头”的连续观察法把所观察到的内容说一说,然后写下来。(学生五分钟写作)
  
  4. 评议连续观察习作:两位选手的准备动作是否连贯?
  【设计意图:学生刚开始写作最容易忽视细节。此板块重在引导三年级学生学习观察的细致与连贯。用连贯观察“老师写字”这么一个动作为例,让学生迁移运用到观察“选手准备比赛”这个情境中,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三看——聚焦观察
  1.提出观察任务。比赛开始,请粉丝们为支持的选手加油,并将比赛过程记录下来。
  2.学习聚焦观察。
  (1)欣赏:“这次的试卷太难了。他右手握笔,左手托着自己的下巴。眉头越皱越紧,眼珠一动不动,死死地盯着题目。牙齿狠命地咬着嘴唇,都快要咬出血来了……”
  (2)思考:这是一位同学做试卷时的表情和动作,读了有什么感受?
  (3)学习:我们可以聚焦人物的哪些部位进行观察?(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脚、身子、手、眼、嘴……)
  (4)提醒:我们不但可以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观察选手,还可以观察观众。
  3.聚焦精彩过程。小组合作,用上“放大镜”聚焦选手的某一部位进行观察。提问引导:请问这个小组你们准备怎么分工?眉毛和眼睛为什么分由两个人聚焦观察?
  4.记录观察所得。
  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啦!(谁)
  (谁)__________
  观众们有的__________
  有的 __________
  还有的__________
  我 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
  小组合作回忆汇总观察结果,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用上“放大镜”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把观察到的有趣的事儿记下来,计时五分钟。
  5.欣赏观察思考:师生实时评议并修改游戏过程。
  【设计意图:掰手腕比赛经常在一两分钟内就会决出胜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沉浸在游戏过程中的学生往往只关注比赛结果,而忘记观察比赛过程。为了吸引学生将目光集中到选手比赛过程表情、动作的细微变化中,此环节特别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5人,每人抓住比赛选手身体的一个部位进行观察,比赛结束后组员合作将观察所得汇报交流,这样既分散了观察难点,又提高了观察效率。】
  五、热烈庆祝
  1.配乐颁奖:宣布比赛结果。
  2.采访选手:获得冠军有什么想说的?失败了有什么想说的?
  3.采访观众:掰手腕的游戏好玩吗?有什么想说的?
  六、意犹未尽
  1.游戏结束了,我们“掰手腕”的作文也写得差不多了。你看,写了猜想、准备、比赛后,再给这篇文章加个精彩的开头和有趣的结尾,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2.总结:希望你们平时也能用上“慢镜头”和“放大镜”去观察,这样就能写出好多有意思的文章啦!
  【教后所思】
  欣喜之余,冷静思考。我觉得这个教学设计有两个收获:
  一是成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游戏入课堂很好地为学生创设了近距离、有目的地观察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看、在情境中听、在情境中想,置身其中,真实记录,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心”。
  二是细心引导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定点观察、连续观察和聚焦观察,是小学生习作观察中最常用的三种方法。学生学会了这三种方法,才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在课堂上,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学习完聚焦观察之“放大镜”法之后,让学生立马用上此法,观察两位选手的扳手腕比赛。比赛结束后,教室沸腾了!这时,坐在教室左后方的一位男孩急切地问:“老师老师,到底是谁获胜了呀?我刚刚只顾着观察同学的嘴巴,都不知道是谁赢了。”同学们笑了,听课老师们也笑了。当他把看到的同学的嘴的变化描述给大家听后,教室里更是响起了一阵掌声。我想,这掌声一定是给予这个小小的“渔”人的,教学的目的,不正在于此吗?
  此次授课也有遗憾:
  一是对学情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了文章的完整性,而忽视了三年级上学期学生的原有习作水平。学生之前没有做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段落”的训练,让学生在一节40分钟的课中完成一篇习作,要求过高。
  二是课堂教学容量过大。定点观察、连续观察和聚焦观察三个观察方法的设定符合本次习作主题,如果能集中力量引导学生习得其中一个方法,集中火力,举一反三,遵循“一课一得”的原则,课堂效果应该会更好。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田小学/广东深圳市福田区福南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想象画面朗读,感受海上日出景象之“奇”。  2.领悟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  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吗?(如果见过,请描述自己看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谈谈感受;如果没有人见过,播放《泰山日出》视频,让学生描述,谈谈感受。)师从“按什么顺序,说得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评价。  3
教学目标: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能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还能说说哪里最有趣。  教学过程:  一、我们来开故事会  1.游戏: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看看有多少同学记住了对方故事的名字。  2.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练习讲故事,听故事,记故事。我们要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要用适当的方法,把
生命化课堂是一个让人充满敬畏、梦想和期待的课堂。从生命化教育的关键词“生命在场”“慢的艺术”“珍视”“宽容”“期待”“克己”“坦诚”“信任”“优雅”“同情心”“细节”等,一定能让你感觉到诗一样的浪漫、柔情和创造力,感受到词语背后洋溢着人性美的教育姿态和心态。让我们想象一下,充满着“生命在场、珍视、宽容、期待、信任、优雅”等的课堂,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温文尔雅的教师面带微笑,沉静
编前语  作业积弊常常被人诟病,可具体解决方法却寥寥。因此,本刊特征集这样的优秀作业——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促进学科知识系统化、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具有思维和探索空间等,以供一线教师参考与借鉴,并加以实践,以达“作业改革,从我的课堂开启”之目的。作业征集令发出后, 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众多优秀作业的尝试:微信、日记、观察、家校互通式、及时评价式等等。这些作业形式操作性强,学生乐于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哄、先、闭”等生字。  2.结合上下文关键词句联想,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累的样子。  3.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联想,通过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经历,感受文中母子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完成时间表  预习要求:根据生活实际提前完成时间表,简单记录妈妈的一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妈妈的形象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朗读第
统编本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它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是课程育人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出发,建构“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样态,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要素突破式”,强调教学以明确的语文要素为核心,以要素实践化为主要教学策略。  一、多向解讀,聚焦“要素突破”的核心目标  “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明晰教学核心要素,每次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这基于教师对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挺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必须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这是阅
一、初读课文,积累词语  师:同学们,一连下了好几天的秋雨,你有什么感觉呢?  生:下了好几天的秋雨,天气越来越凉快了!晚上睡觉舒服多了!  生:下了几天的雨,我都要穿外套了!  师:是啊,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秋天的雨带着清凉和温柔,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课,去感受秋雨后的美好世界。  (师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秋天的雨。  【评析:将新课的学习与
何谓“儿童习作”?儿童习作不同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与再创造),它是真言,是儿童的情语,是儿童生命情怀的表达。它是儿童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的一种方式,是儿童用童言稚语传递童年情趣的一种载体,是儿童言语能力习得和精神丰盈的一种需要。它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是属于儿童自己的自由表达;它是一种自然的倾诉,可以没有华丽的辞藻、生动的情节和完美的结构,只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淌;它是一座想象的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的困难,遇到困难要学会请教别人。  2.通过表演和练习,懂得请教别人时要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  3.学会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请教话题  1.谈话引入:孔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老师想请教一下大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生自由发言。  3.连孔圣人都可能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