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突破式”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本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它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是课程育人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出发,建构“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样态,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要素突破式”,强调教学以明确的语文要素为核心,以要素实践化为主要教学策略。
  一、多向解讀,聚焦“要素突破”的核心目标
  “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明晰教学核心要素,每次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这基于教师对教材全面深入的解读。备课时,教者必须经历以下两个层次的解读。
  1.研读单篇,明晰“篇”中的语文要素
  统编本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架构的方式组织教材单元,在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出本单元的核心语文要素,同时将语文要素分解成若干训练点,以不同的练习形式分布在课后习题之中,让一线教师对语文要素的把握更有章可循。因此,我们在解读教材时可以通过深入研读教材课后练习,将这一篇中的语文要素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本课教学内容。令人欣喜的是,统编本教材在很多习题中采用图表、情境等方式呈现要素,不仅清晰明了,也为落实要素提供了学习策略。
  以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为例看课后习题中呈现的语文要素。第一题:“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朗读课文”是基本的语文能力,教材在第一篇课文中就明确提出,并且作为一项基本训练在每一课中都提出具体要求。“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这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在教材中是首次提出。第二题:“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认识逗号和句号,是语文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是让学生初步建立句的概念。第三题:“读一读。”这是积累的范畴,同时也渗透了积累的方法。这些习题呈现的语文要素都非常清晰,“说一说”“圈一圈”“读一读”这些提示又渗透了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思考,我们还会发现这些语文要素是相互交融的,比如认识逗号、句号可以和朗读训练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某些要素整合在一个有机的整体里加以落实。经历了这样细致的习题研读,这一课中的语文要素就基本凸显在眼前了,这是后面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的基础。
  2.研读系统,把握“篇”—“类”要素关联
  尽管语文要素是在一篇篇课文中散点呈现的,但统编本教材关注到了语文要素的前后关联性,将同一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有序分布在多篇课文中。教师在文本解读时要有瞻前顾后,前后勾连的意识,连点成线,理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好同一目标在不同课文中呈现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对重要的语文要素要整体地教、连续地教、有针对性地教。
  如一年级上册教材对朗读课文这个要求细化成三个层次:第1课《秋天》的课后练习要求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第7课《青蛙写诗》要求关注逗号和句号,渗透句子的概念;第8课《雨点儿》就提出“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停顿”。这些要求明显体现了从读准字音到读好停顿,再到分角色朗读的学习梯度。
  再说提取信息的能力。一年级上册的课后练习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如《青蛙写诗》课后练习:“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项链》课后练习:“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后练习:“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它们画了什么?”《乌鸦喝水》课后练习:“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从提取单个信息到提取多个信息,从提取明显的信息到提取隐含的信息,从直接提取信息解释到灵活选择信息解释,要求逐步提高。
  二、设计活动,优化“要素突破”的实践路径
  笔者在听课调研中发现,很多教师把语文要素等同于知识标签,教学中对语文要素的呈现机械化、程式化,忽视学生主动建构、批判理解的过程。学习处于浅层状态,课文中隐藏的静态的语文要素没有真正转化为对学生个体产生意义的语文素养。“要素突破式”教学特别强调在学习活动中动态呈现语文要素,以此促进学生积极建构语文经验。因此,学习活动设计是要素突破的主要路径。
  1.搭建学习支架,是“要素突破”的关键
  如何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突破语文要素?搭建学习支架是关键。在学生学习的瓶颈处、发散处、模糊处、进阶处搭建有情境、有任务、有策略、有技术的学习支架,能帮助他们在实践运用中把握语言规律,积累语文经验,形成语文能力。
  我们看孙双金老师《开天辟地》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出示)
  女娲补天
其他文献
一、课前游戏  师:课前,我们先来玩个“捕鱼达人”的游戏。在大屏幕中会播放一些内容,里面包含着的信息像河里游着的鱼儿一样,看你能不能捕捉到它们。观看时间有限,集中注意力哟!  (第一次播放丰子恺《父与子》的图片,第二次播放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环境保护部拍摄的环保公益广告视频《爬烟囱的》。学生限时观看后,即时交流。)  师:在信息社会中,我们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同学们以后在
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有了明显提高,观察的有序性有所发展,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增强。但是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还是时常呈现出无目的、无序、表面、片面的毛病。中年级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习作训练的黄金期。笔者以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______”为例,诠释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定点引观导说,训练观察的有序性  四年级下册第五
“雅”,是个美好的字眼。《辞海》中“雅”的多个义项告诉我们,“雅”是“正道,合规范”;“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雅学”不应是“死学”“僵学”,也不全是“苦学”,当然,也别于“乐学”。  雅学是“诗”之学。“风、雅、颂”是诗歌的类型;“赋、比、兴”是诗歌内容的表现方法。所以,“雅”本来就是一种诗体,“诗”自然就是雅正之言。“诗”与“雅”血脉相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无可置疑的。“雅学
“这是繁体的‘柒’字,它似乎启示我们,幼儿园就该有水、有树,贴近自然,给孩子本真的、生活化的教育。”在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这样形象地解读她的办园理念。  这个园子不大,坐落在几幢灰色的回迁居民楼中间,面向普通的平民子弟,恰似一片文化的绿洲。园里有小桥、池塘、果树、鲜花、各色的蔬菜,草坪上居然还有一顶帐篷,让孩子们自由栖息、嬉闹,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野趣。  而这也正是赵旭莹所理解和向往
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在我国古代往往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现代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了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还包括传记、通讯、随笔杂文、回忆录、报告文学、书信、游记、日记等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现代散文一般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的文艺性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想象画面朗读,感受海上日出景象之“奇”。  2.领悟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  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吗?(如果见过,请描述自己看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谈谈感受;如果没有人见过,播放《泰山日出》视频,让学生描述,谈谈感受。)师从“按什么顺序,说得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评价。  3
教学目标: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能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还能说说哪里最有趣。  教学过程:  一、我们来开故事会  1.游戏: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看看有多少同学记住了对方故事的名字。  2.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练习讲故事,听故事,记故事。我们要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要用适当的方法,把
生命化课堂是一个让人充满敬畏、梦想和期待的课堂。从生命化教育的关键词“生命在场”“慢的艺术”“珍视”“宽容”“期待”“克己”“坦诚”“信任”“优雅”“同情心”“细节”等,一定能让你感觉到诗一样的浪漫、柔情和创造力,感受到词语背后洋溢着人性美的教育姿态和心态。让我们想象一下,充满着“生命在场、珍视、宽容、期待、信任、优雅”等的课堂,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温文尔雅的教师面带微笑,沉静
编前语  作业积弊常常被人诟病,可具体解决方法却寥寥。因此,本刊特征集这样的优秀作业——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促进学科知识系统化、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具有思维和探索空间等,以供一线教师参考与借鉴,并加以实践,以达“作业改革,从我的课堂开启”之目的。作业征集令发出后, 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众多优秀作业的尝试:微信、日记、观察、家校互通式、及时评价式等等。这些作业形式操作性强,学生乐于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哄、先、闭”等生字。  2.结合上下文关键词句联想,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累的样子。  3.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联想,通过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经历,感受文中母子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完成时间表  预习要求:根据生活实际提前完成时间表,简单记录妈妈的一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妈妈的形象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朗读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