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手段 促进学生发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讲的是小骆驼听了小红马说它难看的话觉得挺委屈,后来跟妈妈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告诉人们要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必须运用辩证的眼光去看。
  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古人有“感言、会意、得意忘言”之说,说的是人们阅读一篇文章,首先感受到的是文章的语言,进而理解它的含义,最后人们往往记住了这篇文章写的意思,却忘记了文章具体的语言文字。这是阅读的规律,但我们的语文课则不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得意”,更要让学生“得言”。学生语言的习得,学习课文的语言来表达是条捷径,我的这堂课尽量让学生多说,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这种语言。
  感情朗读,使得书面语言不仅能形成立体形象,而且能转化为表情达意的有声语言,使文章的内在情趣和学生的自身情趣相得益彰。课堂上我用多种形式的读来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个人读、齐读、小组读、表演读。课伊始,我让学生带着自豪之情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逐渐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世界,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调。用多媒体欣赏第3、4自然段的课文朗读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畅谈所见到的沙漠,当学生朗读课文时,一幅幅广袤而荒凉的沙漠图景出现在学生眼前。随后我让学生用“小骆驼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说一句话,待大家把句子说完时,文本的意思也就基本掌握了。整堂课最后,我又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言语实践点,用“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说上一句话,再迁引到学生身上,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有学生情不自禁地说:“我感到自豪的是在今天这堂课上我得到老师多次表扬。”这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活”了起来,“火”了起来,一个个眉飞色舞,欢声笑语,情真意切。这一对话使“潜在文本”转化为“现实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收到育人的效果。
  二、彰显生命,巧设平台创造语言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生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这堂课上,我利用课文空白点,建构了一个续写故事的平台,它既巧妙地把书本语言的内化这一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悄悄地”落实在其中,又把课文的表达技巧“默默地”迁移,变为学生自己的表达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这堂课,学生能够挑战成功,一是因为学习之前已有大量的言语实践,对文中的重要语言已能灵活运用;二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合了众人之力;三是之前的课文学习为学生做了很好的情感铺垫。于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平台产生了,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对话的实质已超越了教材、跨越了时空。他们创设的小骆驼与小红马的再次见面的情境充满童真童趣,自然而然想到小骆驼也把小红马带到沙漠中,小红马面临种种尴尬,从而消除了对小骆驼的偏见。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富有教育机智的人;他所做的不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进行爱的教育。
  三、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引导探究
  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多媒体可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制作课件时,我精心挑选背景图创设出茫茫沙漠图,让学生一进入教室就处于特定的情境中与小骆驼进行对话。随后用FLASH制作的课文的动态朗读,营造了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完全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小骆驼的委屈、难受,使学生与小骆驼同呼吸,共命运,急小骆驼之所急,想小骆驼之所想,在心灵自由飞翔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联系生活与文本对话,个性得到了张扬。
  在欣赏课文第3、4自然段的朗读时,我让学生们感受沙漠的广袤,领会课文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意境。学生屏息凝视着大屏幕,不断丰富和发展感性认识的内容和形象思维的形式,身临其境地到大漠中游览了一番,从而激发兴奋点。当要学生练说“我骄傲,我是一匹骆驼”时,他们已能说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来。
  一趟沙漠“旅行”下来,学生对骆驼的生理机能了解得更为深刻,从而收到“与作者产生心的交流、情的共鸣”的效果。多幅骆驼图的展示,特别是对骆驼每个部位的定格与放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空间,架起了他们认知的桥梁,丰富了关于骆驼的知识。
  四、力求精湛的评价,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学生的评价,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即时性评价,属于“即兴创作”。无论是传授文化知识、培养能力技巧,还是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都离不开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我在课堂上更多的是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最大可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给予发自内心的赞赏,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我把“哪位同学比他读得更好”变成“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再读一遍会更棒”,这种评价无疑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鼓起自我挑战的勇气。“同学们对沙漠已经理解了,但是光有理解没有感受不行,光有感受没有感情更不行,哪個同学能有感情地把描写沙漠的句子读一下?”“你的声音虽不高亢,但在平静的叙述中饱含了深深的感情。”“多了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课堂是交流和对话的学堂,师生依托文本,在彼此对话的同时,我努力进行着情感的融合和心灵的交汇,尽量用充满人性化的过渡语言,让学生的心更真,意更切,情更浓。
  (作者单位:江苏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中年级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有了明显提高,观察的有序性有所发展,观察的深刻性有较大增强。但是中年级学生的观察还是时常呈现出无目的、无序、表面、片面的毛病。中年级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观察习作训练的黄金期。笔者以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______”为例,诠释中年级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定点引观导说,训练观察的有序性  四年级下册第五
“雅”,是个美好的字眼。《辞海》中“雅”的多个义项告诉我们,“雅”是“正道,合规范”;“高尚,不庸俗”;“美好,不粗鄙”。“雅学”不应是“死学”“僵学”,也不全是“苦学”,当然,也别于“乐学”。  雅学是“诗”之学。“风、雅、颂”是诗歌的类型;“赋、比、兴”是诗歌内容的表现方法。所以,“雅”本来就是一种诗体,“诗”自然就是雅正之言。“诗”与“雅”血脉相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无可置疑的。“雅学
“这是繁体的‘柒’字,它似乎启示我们,幼儿园就该有水、有树,贴近自然,给孩子本真的、生活化的教育。”在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幼儿园,园长赵旭莹这样形象地解读她的办园理念。  这个园子不大,坐落在几幢灰色的回迁居民楼中间,面向普通的平民子弟,恰似一片文化的绿洲。园里有小桥、池塘、果树、鲜花、各色的蔬菜,草坪上居然还有一顶帐篷,让孩子们自由栖息、嬉闹,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野趣。  而这也正是赵旭莹所理解和向往
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在我国古代往往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现代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了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还包括传记、通讯、随笔杂文、回忆录、报告文学、书信、游记、日记等文体,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现代散文一般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的文艺性散文,通过对现实生活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想象画面朗读,感受海上日出景象之“奇”。  2.领悟课文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方  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话说“日出”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海上日出吗?(如果见过,请描述自己看到的海上日出的景象,谈谈感受;如果没有人见过,播放《泰山日出》视频,让学生描述,谈谈感受。)师从“按什么顺序,说得怎么样”的角度进行评价。  3
教学目标:  1.能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能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  2.能认真听别人讲故事,记住主要内容,还能说说哪里最有趣。  教学过程:  一、我们来开故事会  1.游戏: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故事叫什么名字,看看有多少同学记住了对方故事的名字。  2.明确要求:今天,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练习讲故事,听故事,记故事。我们要自然、大方地把故事讲给别人听;还要用适当的方法,把
生命化课堂是一个让人充满敬畏、梦想和期待的课堂。从生命化教育的关键词“生命在场”“慢的艺术”“珍视”“宽容”“期待”“克己”“坦诚”“信任”“优雅”“同情心”“细节”等,一定能让你感觉到诗一样的浪漫、柔情和创造力,感受到词语背后洋溢着人性美的教育姿态和心态。让我们想象一下,充满着“生命在场、珍视、宽容、期待、信任、优雅”等的课堂,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温文尔雅的教师面带微笑,沉静
编前语  作业积弊常常被人诟病,可具体解决方法却寥寥。因此,本刊特征集这样的优秀作业——具有明确的目标定位、能促进学科知识系统化、能让学生真正感知到学习本身的意义、具有思维和探索空间等,以供一线教师参考与借鉴,并加以实践,以达“作业改革,从我的课堂开启”之目的。作业征集令发出后, 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教师的众多优秀作业的尝试:微信、日记、观察、家校互通式、及时评价式等等。这些作业形式操作性强,学生乐于
教学目标:  1.随文识记“哄、先、闭”等生字。  2.结合上下文关键词句联想,理解“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累的样子。  3.借助插图和生活实际联想,通过回忆自己与妈妈相处的经历,感受文中母子间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完成时间表  预习要求:根据生活实际提前完成时间表,简单记录妈妈的一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妈妈的形象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朗读第
统编本教材提出了“语文要素”这个概念。它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是课程育人目标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从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出发,建构“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样态,是落实语文要素的有效路径。“要素突破式”,强调教学以明确的语文要素为核心,以要素实践化为主要教学策略。  一、多向解讀,聚焦“要素突破”的核心目标  “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明晰教学核心要素,每次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这基于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