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茯苓霜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kein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红楼梦》一书,看到在第六十回看到了茯苓霜这种药:“他嫂子因向抽屉内取了一个纸包出来,拿在手内送了柳家的出来,至墙角边递与柳家的,又笑道:‘这是你哥哥昨儿在门上该班儿,谁知这五日一班,竟偏冷淡,一个外财没发。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余外给了门上人一篓作门礼,你哥哥分了这些。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原是上半日打发小丫头子送了家去的,他说锁着门,连外甥女儿也进去了。本来我要瞧瞧他去,给他带了去的,又想主子们不在家,各处严紧,我又没甚么差使,有要没紧跑些什么。况且这两日风声,闻得里头家反宅乱的,倘或沾带了倒值多的。姑娘来的正好,亲自带去罢。’”


  其实,茯苓霜就是碾碎的白茯苓的粉末,不过,看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懂得医道的,他在《红楼梦》里详细介绍了茯苓霜来历和服法。
  说起茯苓霜,就不能不说茯苓这味中药。
  茯苓又名伏灵、松苓、伏菟,是多孔菌科寄生植物茯苓的菌核,常常寄生在植物赤松或马尾松根部,唐朝诗人李商隐写过“碧松之下茯苓多”的诗句。依附于松根而生者称为茯苓,抱附于松根而生者称为茯神。不过,虽然《红楼梦》说茯苓霜是广东的官员进献的礼品,但是,茯苓的主产地却不在广东,而在云南、湖北、安徽、贵州、四川等地,云南所产的茯苓最好,称为云苓。茯苓有滋补和健脾的功能,而用白茯苓制成的茯苓霜又是茯苓的精华,其作用就更好了,所以,《红楼梦》中的那些广东的官员们才会不远千里把茯苓霜送给贾府的女子,但是,贾府的那些女子喜欢茯苓霜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滋补和健脾的功能,最重要的是它的美容作用也非常强。
  在《红楼梦》一书里,还写到了茯苓霜被盗的事情。其实,这是《红楼梦》里的一件错案,但是,单单从茯苓霜的美容作用来看,还是不错的,可以猜测,无论是年轻的宝钗、黛玉,还是年老的贾母、王夫人、薛姨妈,她们都是皮肤白皙细腻,或许就是因为经常食用茯苓霜的原因。
  的确,茯苓有健脾祛湿的作用,能使皮肤更白皙更细腻。宋朝大文学家苏东坡就说长吃茯苓可以面若处子,意思是说经常吃茯苓可以让容颜像妙龄女孩的皮肤一样白皙、光滑。清朝的慈禧太后是一个爱美的女人,即使到了晚年,慈禧依然喜欢吃茯苓饼这种小点心,所谓茯苓饼,就是用茯苓细粉、米粉、白糖各等份,加水适量,调成糊状,再以微火在平锅里烙成的极薄的饼子。
  清朝的慈禧太后喜欢吃茯苓做的饼子,就是想借助茯苓的肌肤润泽、延缓衰老的功能,让自己永远年轻漂亮。据说,茯苓饼还是香山法海寺的老方丈向慈禧推荐的,老方丈向慈禧进献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圆饼数枚,告诉她说 :“人生在世不求仙,五谷百草保平安。此饼乃是老衲所采茯苓所制,名曰‘茯苓饼’,有养生健身之奇效。”从此,慈禧经常吃茯苓饼,她的头发竟然由白变黑了。


  中医古籍中有茯苓露的炮制方法,是将鲜茯苓取皮,磨浆,晒成白色的粉末。这种白色的茯苓粉末俏生生色如白霜,质地细腻,因而得名“茯苓霜”,《红楼梦》中说它是“怪俊的白霜儿”,真是生动逼真。
  《红楼梦》里写到的广东官员到京城荣国府想谒见贾政所带的三篓茯苓霜,是给贾政送礼。贾政是皇帝恩赐的工部员外郎的官职,管着国家的工程,是个肥缺,外地的官员想揽一些工程干干,就要送礼孝敬贾政,当时,茯苓霜是稀罕物,所以,广东的官员就带了三篓茯苓霜到贾府。这一节曹雪芹写得很有意思,原来柳家的她哥哥恰是荣国府的门官,广东官员送的茯苓霜,他得到一大包,于是他媳妇分出一小包给了柳家的。茯苓霜用滚水冲饮大补,柳家的她女儿身体虚弱,正好可以享用。然而,接下来就是因为一包茯苓霜,弄得整个大观园里沸沸扬扬,直到后来抄检大观园撵出司棋赶走晴雯,都跟茯苓霜有关。
  还有一种牛奶茯苓霜,做法是先在笼屉上铺一块干净的纱布,然后把选好的白茯苓放在纱布上,隔水蒸半个小时,把蒸好的茯苓和牛奶一起倒进搅拌机打碎,倒进沙锅用大火烧开,稍微冷却后,加入适量的蜂蜜就可以了。牛奶茯苓霜奶香浓郁,香滑细腻,日常吃上一碗,既饱了口福,又有美容和养生之效,真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其他文献
尼采说:“男人为自己创造女性形象,而女性则模仿这个形象来创造自己。”在古代的审美理念中,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审美为了符合男性的眼光,一直占据主要位置,即使“女为悦己者容”,也是为了男性。但女性审美文化,又是任何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都少不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还占有很大比重。  健康之美  讲起审美,就不能不提《诗经》。男性主导审美,在《诗经》时代对女性的束缚和限制中已露端倪,只是远没有后代严
期刊
简化字“饥”源于两个字,一是“饑”,另外一个是“飢”。  “饑”是五谷不熟,收成不好的意思。《墨子?七患》有“五谷不熟谓之饑”的说法。《说文解字》认同这一解释:“谷不熟为饑。”所谓五谷是中国人播种的五种主要粮食作物,也是国人的主食,指粟(谷子、小米)、稻(大米、粳米、糯米)、麦(小麦,磨成粉就是白面)、黍(黄黏米、黄粱、北方人吃的黄糕面)、菽(豆类)。《韩非子?外储说上》中说“齐尝大饥,道旁饿死者
期刊
从此老母断肠处,明月下,长青树  1995年春夏,钱瑗开始咳嗽,起先以为是着凉感冒,没在意,杨绛要她去医院检查,为了节省时间,她只到校医处看看,医院给了些中药,以后她一边上课一边喝止咳糖浆。入秋后,咳嗽越来越厉害,还腰疼,有时候疼得弯不下腰去捡地上的东西,她只好蹲下身子去摸,晚上洗完脚不能擦,就用一根棍子挑着毛巾擦,这些她都瞒着妈妈。  钱瑗总说她腰疼是挤公共汽车闪了腰,每天乘13路倒22路,背个
期刊
佛经里,在神通第一的目犍连的经历中,曾经出现过一个女子——莲花色。  莲花色在故事里,照例扮演了引诱沙门的角色。  在无数讲述沙门修法的版本中,爱欲的对治和经验,大多是由女子来扮演引诱者的。这也许会引起女众的触扰和反感。实际上,男人们的贪欲一起,炽盛之心不比女众差。  但回想佛陀所在的时代背景,种姓制度森严,人按阶级划分,女人是从属地位。为了说法,用女众来扮演当机众,是可以理解的。  我也曾听闻《
期刊
立冬寂寂初寒起  “孟冬十月,北风徘徊,天气肃清,繁霜霏霏。”曹操的《步出夏门行·冬十月》里这样描写孟冬十月的物候现象。  十月是冬季的第一个月,包含立冬、小雪两个节气。  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为“四立”。我国以这一天作为冬季的开始。仅以前,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后世大体相同。《吕氏春秋·孟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
期刊
近年来,多有高校校长为新生准备礼物,且各有新奇,有些高校校长的新生礼物是书籍,希望大学生们能够“好读书,读好书”。推荐大学新生书目看似简单,其实有着背后的不简单。  到底推荐读什么书,引导着学子们的价值倾向,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模式,进而带来系列的行为导向。用什么来奠定高校学子的生命底色,关乎中国文明标杆的树立,决定着国家文化的品质与境界,其意义与价值既重且远。为此,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首先,实现中
期刊
书道,第一关是临摹。  我们人生的一切都是临摹,临摹圣人所写的笔迹,即便不能得圣人之心,我们基本上能得圣人一个风雅的形。人生学道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临摹圣人的过程。  我们虽然生下来就有个良知在,但是后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给自己弄得庸俗化了。我们学佛陀、学上帝、学默罕默德、真主阿拉、学老庄孔孟……无非都是临摹圣人。我们在临摹圣人的过程中先是亦步亦趋,后来就印心了。就发现,哦,原来我有一颗和
期刊
秋月明净,秋风清爽,秋叶静美,秋果累累,秋空高远……在我的心目中,秋天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秋有诗情,也有画意,她不仅是古代诗人吟咏抒怀的对象,也是古代画家热衷描摹的主题。  一、刘松年《秋景图》  《秋景图》是南宋画家刘松年的《四景山水图》册中的一幅作品。此图以人物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富丽古朴。画面右半部是作者刻意表现的内容:突兀的山峰下,一处错落有致的庭院,
期刊
广东:凤凰单枞  原产于广东潮安凤凰山区,历史悠久,种植水仙茶树种制茶已有900多年。现尚存300—400年老茶树,最大一株名“大叶香”,茎粗34厘米。  凤凰山区濒临东海,茶区海拔上千米,自然环境有利于茶树的发育及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凤凰山现存3000余株单枞大茶树,树龄百年以上,性状奇特。用于制作凤凰单枞茶,分株采制,品质优良。  由于选用水仙品质茶树鲜叶优次和制作精细程度不同,按品质依次分
期刊
按语:2016“情满东方”中秋联欢会暨首届生命与科学高峰论坛于9月10-11日在江苏无锡顺利召开。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潘麟先生。  嘉宾简介:潘麟,东方生命研究院创立人、生命学家,青年时期多次深入青藏雪域等地进行长期禅修,在文学、历史、哲学和宗教学等领域皆有精深之造诣。  记者:潘麟先生,您好!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由东方生命研究院发起。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您决定举办生命与国学高峰论坛?  潘麟: 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