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思考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520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其中规定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推荐了大量的课外读物。可见,语文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外阅读是极为重视的,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也就成了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农村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状况却不容乐观。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作为?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地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初中生课外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现代文阅读的有益的继续和扩展。它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语文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生应转变观念,另眼高看课外阅读。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授和简单的模范来获得的,而是在天长地久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一点地积累而形成的。因此,学习语文不能靠单一的课堂教学,必须把学习的主体从课堂这一主阵地转入到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健康地成长。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该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内容。必须让学生明白课外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其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作用。教师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原作或原著,要注意多推荐一些思想修养的书,如讲人生的意义,讲理想、友谊、意志等方面的书,还有科普方面的书。同时,鼓励学生广泛地、自由地阅读健康的、有益的报纸和杂志等书籍,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和阅读方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外阅读要求。可以确定读书主题,定期举办朗诵、演讲、讲故事比赛,或举办读书报告会,交流读书所得或感受,或举办展示会,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或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等。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必然有很大的提高。
  
  三、指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就是学习的目标。”在中学阶段,必须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首先,要制定好课外阅读计划,如每天能用一个小时来阅读,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能读多少书,读哪些书都要做个统筹安排,心中有数。其次,要善于选择书籍,多找好书读,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要思索、推敲、琢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最后,要摘记和持之以恒。古人崇尚“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可心的名言、格言、警句,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都应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咏、领悟其中的妙处并长此以往坚持不懈。
  
  四、努力创设课外阅读环境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才。”改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关键在于阅读环境,除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之外,学校还要加强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建设,配备充足的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及报刊,尤其要配备充足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其他人文科学读物和当代科技读物;还应订有相当数量的报刊,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宣传橱窗、黑板报、墙报等,张贴各类报刊读物,在教室内悬挂一些有关课外阅读的名言警句或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在班级创办阅读专栏、读书角等。我们可以利用校会、班会等形式,宣传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在各种会议场合,使全校师生及家长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健全各种课外阅读的考查制度,如抽查课外阅读记录、阅读心得等,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记录在档,从而进一步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总之,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和扩展,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中学生创造意识和灵感的重要源泉。教师应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课堂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两层含义:一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要素要达到“优质”;二是正确处理各个要素之间
我们要认真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感染、渗透,使民族精神进入到学生的内化体验和外化行为中,进而升华到道德感的更高层次。而语文教学离不开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和品味,对重点词句的剖析品味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有效時机。因此,讲读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例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表达了法国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英语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等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播者,学生也不再是单纯的只知道记笔记、死扣语法、张不开嘴说英语的“哑巴”,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学生角色上都有了新的变化。  我在教学实践中,以“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为课题进行教改试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情感教学  这是师生互相接受对方的关键。笔者在课堂上讲解时表情、体态、声音等充满情感,语调随
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小说《变色龙》时,总是以警官奥楚蔑洛夫这条变色龙为突破口,进而通过他的多变行为挖掘文章主题。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发现,从小狗入手,也可以收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那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呢?  一、狗的身份决定主人公的处世哲学,推动情节发展  那“龙”在审狗案时“龙”随“狗”变,几次变色都有与狗的身份有密切关系,这几变综合起来看无外乎两种情况,即是官家狗还是民家狗。但无论是官家还是民家狗,那
从我国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最主要的人际互动。课堂教学的各项任务是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完成的,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条件,促进师生的情感互动,就要从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情境等方面入手,创设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怎样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呢?我认为应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的转变。  第一,处理好由传统教学方式向现代教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个班主任重要的工作内容。那么,用什么方式进行教育呢?  第一,作为老师要注重言表、以身示范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句话强调了榜样的作用,而一位班主任就是一个榜样!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自身的品格、学识、涵养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富有真挚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开启学生心灵的大门,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应
农村初中绝大部分学生在校住宿,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学校基础设施配套不全,最基本的教学用房、教学设备、体育设施等严重不足,学生遵纪守法意识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行计划生育后,农村里独生子女的家庭逐渐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娇惯,使孩子懒惰、不思进取,以至于一部分学生荒废了美好的前程。所以,加强对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管理,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
波及涉及  相同点:词性相同,都可用作动词,都有“牵涉到”之意。  相异点:“波及”另外还有“受到事件影响”之意;“涉及”是指本身跟事情就有关系。  1.辨析填空: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探询探寻  相同点:词性相同,都可用作动词,都有“试图发现”之意。  相异点:“探询”是指“在试图发现的情况下询问”,如“询问消息、情况、意图”等等;“探寻”是指“在试
随着对话理论的引入,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已经由师生之间的知识上的差异变成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上的障碍,学生获得了与文本对话的主体地位,教师更多的是扮演阅读教学促进者的角色。那么,如何点击课堂教学中的“生成键”,让课堂顺势延展出精彩与美丽呢?    一、比较键——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比较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其中一种必须源自文本)进行辨别异同或高下,进而跃升到另一个环节的
学习英语既不是死记孤立的单词,也不是熟记脱离语境的句子,更不是记忆枯燥乏味的语法规则,而是充分挖掘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它的操作就是要让学生围绕英语知识,运用扩散思维,向四周辐射,进行思想与灵魂的对话。如何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宽松愉快、民主和谐、鼓励个性的教学氛围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扩散思维的“土壤”和“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