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的生命课堂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iah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以人为本,而人类最珍贵的莫过于生命。生命教育是一种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美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一线工作的化学教师,如何把生命教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化学课堂教学中去,如何不断地探索与完善生命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将是我们有待解决的问题。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从以下六方面略陈浅见: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关注学生潜能,引导探究深化;体验成功喜悦,凸显探究个性;倡导合作交流,提升探究效果;优化网络工具,丰富探究资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树立科学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种探究性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克服当前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精神,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对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略陈浅见,与同行共飨。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既要保持必要的权威,又不能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要相信学生自学自悟的能力,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鼓励学生向书本挑战,向老师挑战,向传统挑战。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和独特见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视学生為合作者、朋友,确立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在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思维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例如:在教学中,我不仅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特别注意一些细节的暗示。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我总是说:“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样无形中就将老师和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为进一步共同探究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围。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罗杰斯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使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景,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也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问题探究首先应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演示实验、化学奇趣等方法,努力为学生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起学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欲望,使探究活动焕发出生命活力。例如在讲解金属活动顺序表时,我是如此引情导趣的:二战期间,德军占领了丹麦,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玻尔教授利用化学方法,使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王水中,在德国鬼子的眼皮子底下保存了两年,安然无恙,之后又用化学的方法从溶液中置换出所有的金子,得以重铸诺贝尔奖章。请问同学们,教授采用什么办法把溶液中的黄金全部置换出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立即引起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在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惑或悬念时,要注意把握好度。不“悬”,学生不思而知,探究没有兴趣和热情;过“悬”,学生望而生威,百“探”而无一得,会挫伤学生继续探究的积极性。
  三、关注学生潜能,引导探究深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蕴藏着巨大的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而教材又为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提供了可能。我始终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本活的、内涵丰富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关注和开发学生的这种潜能,仔细捕捉课堂上稍纵即逝的微弱的思维火花,并以此为契机,去扩张、强化、生成新的探究空间和探究平台,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主动激活的状态,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引导思维之翼向更深处漫溯。在化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非科学性题目。对此类习题,我们老师的做法大都是弃而不用。而我的策略却是引导将其向科学性转化。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人都有追求至善至美、超越他人的欲望,尤其是已知他人的错误时,剖析错因,纠正错误的积极性很高,主动性也很强。我便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将这种非科学性习题开发成探究资源,鼓励学生参与修正和完善。
  四、体验成功喜悦,凸显探究个性
  赞科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操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其高度的有效作用。”大量的实践证明,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人的想象力,使人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来到学校,不仅带着他们的心,他们的热情,他们的体验,他们的希望,他们的梦想,而且还有他们的畏惧,他们的烦恼。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这种日常感受和情感体验常常被忽略。在新的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牢记“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探究活动看成是学生人生的一段激荡的生命经历,相信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会使更多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的不同及思维能力上的差异,往往对某一问题的探究会有不同的认识和解决方法。每次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并不过早定论,“热情”地改正,而是视其“发现”与“创造”为最有价值的劳动成果,加以鼓励和尊重,与学生共同感悟思潮的跌宕与情感的涌动,提倡思考的个性化。如在教学中,我尝试这样一种新的方法:在教室的板报上开辟了“化学题创新解法”园地,将学生练习、测试、探究中的新颖独特的解法及时展示出来,并添加鼓励性评语。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思维亮点的舞台。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公布于众,学生心中会产生喜悦、兴奋、自豪的成功体验,从而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进行探究,得到包括知识、方法、价值观在内的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
其他文献
病例万某某,男,33岁,主因“浮肿反复2年,加重5个月”,2018年1月12日收住入院。患者2016年7月因双下肢轻度浮肿,伴乏力、左眼视物模糊,就诊于某社区医院,查血压170/100 mmHg、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巧妙设置悬念;进行合作探究教学,开展小組合作学习,努力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缩小城乡群众文化差异,旨在不断的提升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城乡 群众文化 差异  近些年来,随着城乡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造成社会发展出现了种种弊端与问题,特别是乡村,由于缺乏相应的群众文化引导,导致乡村的文化建设一直处于待发展阶段,也导致群众文化生活的匮乏,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进行,也无法实现国家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政策的有
Alport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又称眼、耳、肾综合征,是以血尿、肾功能渐进性减退、神经性耳聋和晶状体异常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
初中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数学知识,其抽象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进一步增加,如果教学中老师仍不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便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为了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态课堂”应运而生。本文在研究生态课堂的特点的基础上,对小学阅读构建生态课堂策略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优化预习
春风东来,  满眼苍绿,  柏坡景色尽收眼底。  小径旁,  土山近处,  人道前辈曾驻。  屈居偏乡,  运筹帷幄,  谈笑间蒋氏枭雄落马。  思接千载,  神游太极,  往事知多少。  骄阳悬,  松柏遮,  曲径通幽,  更添清灵。  歌而慷之,  意气方遒。  竹鞭马,  琼浆酒,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醉醉醉。  评语: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
张大宪不管走到哪儿,都带着他爽朗的笑声。但不熟悉他的人一见面却会觉得很“尴尬”,因为他当过工人、拍过电视剧、做过公务员、开过公司…··称呼他张导、张总还是张
摘要: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从中学到一定音乐知识的集体活动,它是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游戏,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学生 游戏活动 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音乐艺术的认识、利用、重视不够,所以在上音乐课时,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数学,想要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学习质量就必须要有良好的数学思想。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