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探究与创造”奏响和谐课堂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谈话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师:对于圆,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是)生活中,你们在哪儿见到过圆形?
  师:(对生提出的圆形有选择地在多媒体上出示,有车轮、光盘、硬币等)这些物体的平面都是圆的。(多媒体显示圆的轮廓)
  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新知
  
  师:以前同学们画过圆吗?你们都是怎样画的?
  生:(1)用圆的物体照着描圆。(2)用绳子画圆。(3)用圆规画圆。
  师:同学们提到了圆规,那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圆规。(过程略)你会用圆规画圆吗?
  (学生试画圆,后说说怎样画圆。)
  
  1.活动一:动手画一画,感知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师:(1)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一张纸,上面有一个圆,请你再画一个圆。要求你画出的圆,比原来的这个圆小一点。
  (2)再画一个圆,要比原来的这个圆小得多。先想一想,再画一画。
  (3)谁能说一说,如果要画一个比原来这个圆大得多的圆,你想怎么画?
  师:刚才我们画出了大小不同的圆,谁能说说,圆的大小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师生归纳:因为圆规两脚叉开的大小不一样。(初步感知圆的大小由圆规两脚间叉开的大小决定的)
  
  2.活动二:动手画一画,感知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师:(1)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白纸,画几个圆,与老师发的纸上的圆一样大。
  (2)思考:现在我们画出的圆一样大,但位置不同,你认为圆的位置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师生归纳:圆规一个脚尖指在纸上的点决定圆的位置。
  
  3.活动三:动手剪一剪,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圆的特征。
  师:在老师发下来的这张纸上,画着差不多大小的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如果要把这两个图形都剪下来,你估计剪哪种图形的时间少一些,为什么?
  生:……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圆剪下来,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4.活动四:动手折一折,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5.活动五:动手量一量,认识圆的特征。
  师:随意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在这个圆内作出它的三条半径、三条直径,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度并填在表格里。观察数据特点,你有什么发现?
  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生总结:①同圆内有无数条半径(直径)而且长度相等。②同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
  
  (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填表。(应用直径与半径关系,略)
  2.课件出示:三辆汽车进行比赛,分别用长方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
  师:比赛看完了,你会选择那辆车子,说说为什么?
  师:利用我们今天学的圆的特征,你能解释吗?
  生:……
  师:演示三种车轮中轴的运行轨迹(突出轮子是利用了圆心到圆上的距离处处相等的这个知识点)。
  师:那为什么我们生活中见到的井盖都是圆形的呢?为什么?
  师生归纳:井盖做成圆形是利用了同圆内直径都相等的特性。
  
  (四)联系生活,课外拓展延伸
  
  师:那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喜欢围着圆桌吃饭?很多东西要做成圆形?希望同学们通过车轮和井盖的启示,能带着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去看我们生活中的数学。
  
  (五)小结学习收获和体验
  
  师: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关于圆,你还想了解哪些呢?
  思考:
  数学概念教学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记忆一些简单的公式、定律和结论等,而应该是让学生去探究知识发现规律,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而不是接受者。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应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在实践操作中获得对圆的感性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利用他们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多种工具创造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使外部的学习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自身内部的智力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其他文献
总是一次次地被感动着,总是一次次地流泪——汶川“5.12”。  大地震震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  2008年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目睹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这个在“5.12”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每当听到这首台湾校园歌曲,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塔集——高邮湖畔一个让我终生眷恋的水乡小镇。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儿的水,那儿的人,那儿的田野,那儿的村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淡泊,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亲切,跟谢灵运笔下的山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似的,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其实,我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鬼使神差一脚踏上这片桃花源般诗意的土地的。1984
作为为数不多的剧本先行的好莱坞电影,《心灵捕手》如同一片晶莹的多棱镜,观赏者投射角度各异,其折射出的色彩也是不同的。这个融合了情感追求、既往回忆、乃至于反抗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无疑给予了观众多层面的启发,笔者在这里仅从教育维度对此片加以观照。以此尝试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全新解读。    交流——一个隐含的教学模式    如果我们想去否认威尔是个天才,那么我们必将陷入嫉贤妒能的自我责备,因为这个在一小时
《推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唐朝诗人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后,反复斟酌“推”、“敲”二字,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的故事,“推敲”一词因此而生,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诗歌时斟酌文字。故事内容清晰简单,五年级学生基本上一读就懂。但是,课文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内涵以及“推敲”所展现的不同意蕴是学生不可能完全意识和体会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发掘和强化。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悟。因此,通过情
清晨,伴着古黄河吹来的徐徐微风,走进宿迁市实验小学的校门,迎接你的除了初升的太阳,琅琅的书声。还有校园里那一个个运动的身影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欢乐的笑声,健康的体魄,让你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蓬勃的活力。该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跳绳活动为抓手,丰富课间活动,营造快乐童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路,使素质教育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缔造幸福童年    宿迁市实验小学提出“以人为本,为缔造幸
南通有个“名师导师团”。这是南通市教育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重大工程。从2006年2月成立以来,名师导师团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其计划之周密,执行计划之严格,对成员之善待,在我的视野里,是很难见到的。正因为此,第一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已崭露头角,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也按计划进行。  的确,这是培养名师的一项工程,各地都有类似的举措。
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口帮扶这一工作“软件”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  例如,一位支教名师在受援学校上展示课,课上得非常出彩。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就像昏暗的夜晚出现一盏明亮的电灯,照亮了他们的心田。然而,当支教名师走后,原课任教师再来上课时,就出现了异样的场面:学生明显带有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原来熟悉的老师。而原课任老师也自感远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今杜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可是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异,却使处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的孩子虽然与城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分隔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长期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无形压力,久而久之会严重挫伤这些边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努力引导、教育这部分孩子。  [关键词]城市边缘生
策划人语    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按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由若干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有的突出了对话:有的侧重于词汇、句型等;还有的则以语音训练、小对话、小故事、歌谣、调查、游戏等活动形式,综合各单元相关新知的复习与巩固,我们常称这些板块为“综合板块”。  放眼我们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A板块对话教学的“整体式”感知,BCD词句板块教学的“体验式”操练,EF
2010年3月,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选拔赛在南京市江宁区进行。全程参与了高年级段的听课和磨课后,其问两位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同教材异构建的课堂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案例一:导入细节]    导入1: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看图片(背景音乐起):1940年,法国的凯旋门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