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和谐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ai9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阐述了新常态下和谐课堂实施的策略、实质和意义,得出结论:新常态下,立足英语语言双重性,打造和谐课堂,方能取得教学双赢。
  关键词:新常态;小学英语教学;和谐课堂
  新常态(New Normal)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育,也进入了“新常态”——除了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它还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构建和谐课堂需要创造三种环境,下面结合译林小学英语5B Unit 6 In the kitchen谈谈我的做法。
  一、词汇教学讲科学——创造稳定愉悦的心理环境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没有语法,人们表达的事物寥寥无几,而没有词汇,人们则无法表达任何事物。”由此可见,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头脑风暴和联想记忆,使学生更容易习得单词,获得学习的自信。
  1.头脑风暴——构建学生初级词汇库
  本单元谈论的是Mike一家做晚饭的事,涉及一些食物和饮料类词汇,相关内容学生在4 A Unit 2和Unit 6中都接触过不少。教学时,开展单词头脑风暴,让学生列举所有食品和饮料,唤醒了学生的记忆,把单词串成了网络。学生分享很多课外单词,如pizza,dumpling,还合成了一个新词milk tea,大家一起学习新单词,无意间积累了大量的课外词汇。
  2.联想比较——助力学生突破记忆难点
  指导学生运用音、形、义相结合的方法记单词。在教读meat这个单词的时候,启发学生找同音词meet,读音的难点在无形中就被突破了。学习potato和tomato这两个相近单词时,引导学生进行结构、读音、尾字母的比较,总结规律。记忆本单元中的新单词crown,联想单词brown,spot对比单词stop等,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语言运用求真实——创造真实开放的语言环境
  课标明确指出: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Unit 6 In the kitchen是对现在进行时一般疑问句问答的学习和there be句型的复习。我设计时步步推进,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1.生动的复习铺垫
  课前,我在教室的几个地方放置好食物。授课时,通过示范引导学生发现教室中的物品,并进行问答。出于对食物的好奇心,学生大胆尝试,不断用句型进行对话,达到了预期效果。最后我用藏在讲台中的面包(Is there any bread in the classroom?)导入课文。这样滚动复习句型,学生想忘都难。
  2.步步为营的新授
  我呈现出刘涛的父母在厨房准备晚饭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What is Mr Liu doing now?Is he watching TV?Look,what is Mrs Liu doing?Is she washing clothes?What is Liu Tao doing now?这一轮的师生对话,学生与图片对话,巧妙地渗透了现在进行时这个重点,且与文本理解相呼应。
  3.灵活开放的拓展
  设计苏洋和她的朋友做家务的情景,学生编对话、表演对话、评价表演,最后进行写话,通过一系列思考探究和语言输入,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写出的小短文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三、情感目标巧渗透——创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
  课标指出:义务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人文性。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深入学生,抓住课堂细节,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本单元要求掌握It’s yummy/nice!等表示夸赞的常用语。我请学生夸一夸其他同学。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我们班的小史同学特别爱漂亮,注重打扮自己。但她上课时很少发言,学习上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兴趣。经过同学和老师的夸赞(夸她既漂亮又用功),她兴奋又害羞。课后,她主动与我交流,更让人欣喜的是,我发现她的所有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爱漂亮的小姑娘变了!
  当我提议夸奖小助手飞飞时,出乎意料,学生不愿意。飞飞作为班长,表现优异,学生反感的情绪说明什么呢?我找她谈心并告诉她,说话做事要讲求方式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如何既帮助老师又维系好同学间的关系呢?相信聪明的她一定能处理好。
  综上所述,和谐课堂的建立,能使英语教学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是新常态下的必然选择。然而,教师面对多方的压力,在教学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和谐课堂的建立和优化仍需不断探索。教师只有直面新常态,从自身和学生出发,做好转型升级,才能从最大意义上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卢丽萍.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中旬,2014(6).
其他文献
摘 要: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项深入、延伸活动,是发展幼儿对主题经验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探索学习欲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题活动;师幼互动;问题激趣  一、观察、分析——预设互动  在每一个新主题开展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主题目标与幼儿认识发展需求进行仔细分析与规划,尤其是在创设个
摘 要:如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了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文化要求的日益加深,家训重拾往日的风采,越来越为人们所应用。许多学校也纷纷效仿,树立起家训、家规。  关键词:郑氏家训;德育工作;立德树人  “江南第一家”传统家训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激情碰撞,可以擦出教育的火花,为我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说生活就是由一串串数字所组成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远远超过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聚合,重组,抽象化和规律性,因此,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数学知识很奇妙,很高深。因此,就“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阐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并就“如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际问题  教育要从小抓起
摘 要: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小学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习为目标,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课程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是建立学习机制,搭建学习平台;二是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學习实效;三是加强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成果;四是开展跟岗学习,提高管理能力;五是建立课程体系,明确学习目标;六是实施项目合作,深化组织建设。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有其时代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慣,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行为习惯就像人身体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第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习能力的竞争。目前,“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存在,所
摘 要:小学教学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依旧采用“滿堂灌”的单一教学方式,效率很低,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调动,提出“学习纸”这一新颖教学方式,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学习纸;小学数学;以生为本  人间最美四月天,“浦口区走进名师班”迎来一场特别的活动,特级教师贲友林老师讲授“认识负数”,展现了深厚的教学功底,贲老师围绕“研究学习单”的学习纸展开,那这张学习纸到底承载
小班化教学在许多学校都得以实施,随着时代的发展,小班化教学将被更广泛采取。根据国内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的研究表明:一个班级的学生超过25人,教师就会顾此失彼,超过越多,顾不到的学生也越多,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形式。  随着各班人数的减少,使得原本针对全体学生的教学活动得以面向学生个体,教师在备课、上课、辅导的时候能更多地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掌握能力,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摘 要:一年级小学生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印度有一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极其重要。抓好一年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老师重视并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而且可以免去今后对其不良行为习惯进行矫治的麻
摘 要: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就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宛转的乐曲,“曲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其“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兴趣盎然或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
摘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规律产生的科学依据,寻找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完整建构;高效课堂;课堂回顾  在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中,本人执教了“找次品”一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