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盏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的提出有其时代必要性和必然性:第一,著名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慣,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所谓观念变,行动就变;行动变,习惯就变;习惯变,性格就变;性格变,命运就变;命运变,人的一生就改变。行为习惯就像人身体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第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学习能力的竞争。目前,“高分低能”的现象依然存在,所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放在重要甚至首要位置。
  关键词:新课标;小组合作;生本课堂
  那么,在这样一种理论背景下,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该怎样做呢?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通过学生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其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课堂时间更多地还给了学生,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多了,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大方展示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质疑答疑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比如,阅读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可如下进行:(1)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小声交流,人人参与,时间限制);(2)组织学习:围绕中心问题,小组内画出相关语句,根据组长要求,按序各自谈体会。(仔细倾听,随时补充完善);(3)汇报交流。(自信大方、集体交流补充);(4)检查性交流,质疑解疑,总结升华文本。
  二、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生本课堂”
  “生本教育”追求的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种思想引领下的生本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学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乐于交流。樵北中学走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该校的办学思路是:为了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这所学校只靠改变思路和做法,把“师本”变为“生本”,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正是因为他们实行的生本教育,走以人为本的道路,才有今天的成功。我们不妨也借鉴一些他们成功的经验,给学生更多自由学习和交流的空间,相信学生可以创造不一样的精彩。
  三、让学生做人生的主人——带得走的能力和习惯
  带得走的能力和习惯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素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我们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哪些能力和习惯呢?当然,要培养的有很多,我只简单说说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关注到的以下方面:(1)听讲能力。会听是学习的基础,根据听讲效果,听讲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能复述;第二层次:能总结并补充;第三层次:能深入思考,提出创新型观点。(2)发言能力。仪态——自信大方、声音洪亮;心态——大胆说,不紧张;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3)自主学习能力。它是指学生能够自主做事,不等不靠;自主思考,不做学舌鹦鹉。时时知道自己该干什么。(4)记忆能力。方法远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5)合作学习能力。(6)审题读题能力。圈画关键字词。(7)改错、反思能力。错误是最好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不急不躁,圈出错字,找出错点再静心改错。并能够及时反思自己出现该问题的原因。(8)举一反三、联想变通能力。常常问问自己:“你想到了什么?”(9)书写习惯——提笔想两件事:一有条理;二干净认真。(10)检查习惯。检查不是自我欣赏,而是修正完善。有态度而且要有方法。
  教育的低级目标是“授之以鱼”,而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做事,如何适应社会——“授之以渔”。只有这样,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时,才能真正以“渔”得“鱼”,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使学生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近几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加上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虽然不等同于教学,但两者却万万不可割裂。我们应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来做。既然是事业,就要目光长远,而不要急功近利;就要着眼于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绩。当然,反过来讲,有了能力,有了习惯,有了良好积极的心态,成绩应该不是问题。我想,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成为一个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舞台,一个思维碰撞的空间,一个火花四溅的圣地;孩子们才会乐学、善学、会学;我们老师也才会获得更大的教育幸福感。
  给学生一盏灯,照亮他们前行中的黑暗;给学生一盏灯,指引他们找到人生的航向;给学生一盏灯,陪伴他们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曾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之我见[J].东方文化周刊,2014.
  编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提出:“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需遵循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生活在家乡,但是对于家乡的情况知之甚少,这种情况不得不令人震惊。基于这种现状及围绕课程纲要的要求,从三个角度对本地的特色资源进行挖掘,选择出适合学生开展活动的特色主题及课程资源。  关键词:教学资源;开发;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作文的写作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也是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如何帮助学生快乐地写作,教师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技巧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写作的习惯。生活日记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让学生用眼睛做摄像机,定格瞬间的感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
《有趣的动物、植物》是二年级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教师建议学生课前搜集资料,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或植物,并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境,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使学生在情景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产生交流动机,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努力在口语交际课堂实践中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语文味,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引出话源,打开话匣,使学生想说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占据了大半篇幅,而且是“教师难教,学生怕学”的重大难点。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题型繁多且涉及的逻辑关系较复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归类总结,加强应用题解题方法的探究,以构建应用题知识框架。从应用题归类复习的角度,针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归类整理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重点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复习;归类复习;巩固教学  长久以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相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不能单单只依赖于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自主实践、自主探究和团体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小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有利于发挥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在宽松、自然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课程,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劲头更加
摘 要:课堂教学中,尝试探究性学习,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教师教学中以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为主,做到精彩引入。给学生独立探究发展的平台,使其对要完成的任务或解决的问题想办法,查资料,质疑,问难,从而实现探究性学习,学生积极参与了探究过程,知识的生成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探究的需求得到满足,享受到了成功。  关键词:探究性;高效课堂;参与度;协调;发现  为了切实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
摘 要:主题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主题活动中的一项深入、延伸活动,是发展幼儿对主题经验的认识、积累生活经验、提高探索学习欲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主题活动;师幼互动;问题激趣  一、观察、分析——预设互动  在每一个新主题开展前,教师首先要根据主题目标与幼儿认识发展需求进行仔细分析与规划,尤其是在创设个
摘 要:如何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了社会大众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如何教育孩子,使他们全面发展,对于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随着人们对文化要求的日益加深,家训重拾往日的风采,越来越为人们所应用。许多学校也纷纷效仿,树立起家训、家规。  关键词:郑氏家训;德育工作;立德树人  “江南第一家”传统家训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激情碰撞,可以擦出教育的火花,为我校“立德树人”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我们
摘 要:在现实生活中,数学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也可以说生活就是由一串串数字所组成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却又远远超过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中事物的聚合,重组,抽象化和规律性,因此,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数学知识很奇妙,很高深。因此,就“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一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阐述生活和数学的关系,并就“如何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数学;生活;实际问题  教育要从小抓起
摘 要: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沙河小学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学习为目标,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以课程为载体,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教学科研活动,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愿景,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一是建立学习机制,搭建学习平台;二是选择学习内容,提高學习实效;三是加强交流互动,分享学习成果;四是开展跟岗学习,提高管理能力;五是建立课程体系,明确学习目标;六是实施项目合作,深化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