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实践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j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STEAM ”教育已成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STEAM教育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
   关键词:“STEAM ”;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
   “STEAM ”教育是将学科进行融合的一种教育方式,运用STEAM教育理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在新课标背景下,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一定要尝试并运用STEAM教育方式,积极进行学科融合教学,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STEAM ”教育拓展音乐欣赏教育的方式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如领唱、伴奏、欣赏等形式,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学习的积极性,效率低下,学生的兴趣不濃厚。在新课改理念下,音乐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运用STEAM教育方式,将音乐欣赏教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音乐课教学的效率。
   1.在讲故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在小学中年级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将语文学科知识融合其中,以讲故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具体在教学中,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讲一讲音乐家的故事、名人与音乐的趣事,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音乐家的传记,这样学生在音乐欣赏之前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在此基础上的音乐欣赏才能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如欣赏民乐《二泉映月》时,教师可把阿炳的悲惨人生经历引入教学中,让学生知道正是有了这样的悲苦经历,所以才能写出《二泉映月》这样的名曲,当学生听到那悲伤婉转的乐曲时,自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在玩游戏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生天性好动,最爱游戏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有趣味的小游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活动,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审美情趣,同时在游戏活动中,学生通过旋律和动作领悟了音乐的内涵。如可将《弟子规》设计成动作游戏,通过舞蹈动作的配合,学生不但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提高了审美素养。
   3.在欣赏古诗词中体味音乐的内蕴
   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最为密切,好多歌词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诗词作品,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吟诵诗词作品,感悟其内容,奠定情感基础。如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就以词曲优美而著称,通过优美的旋律,去浸染孩子们心灵,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再如,京剧欣赏时,老师可引导学生去仔细地体味其中的唱白,那都是一首首优美的诗词。经过这样的学科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了学生文化传承的意识。
   二、运用“STEAM ”教育理念拓展音乐课堂的深度
   新课标下,小学艺术教学受到了高度重视,艺术修养成为评价学生成长的关键。这就要求一线音乐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有学科融合教学的全新理念,将学科融合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广泛涉猎那些非专业知识,备好课,运用“STEAM ”教育理念拓展音乐课堂的深度。
   如与语文学科教师联合起来,引导学生将音乐欣赏与语文学科内容做好衔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入理解,这样才有助于提升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比较单调和乏味,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导致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不浓厚。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引入其他学科知识,运用STEAM融合教育理念,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形象化,促进了学生对所学音乐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STEAM ”教育重视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其便利性和灵活性为小学音乐课堂提供了活力,使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形象,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可将声音、视频、动漫引入,这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契合,让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感染力,使得音乐课堂更富有趣味,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了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艺术修养。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音乐与社会、自然科学密不可分,它是一门融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一定要在“STEAM ”教育理念引导下做好学科间的融合,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林翰.跨学科视域下音乐专业“内部”的互鉴思维与合作模式研究[J].北方音乐,2020(13):243-244.
   [2]师宝国,高云峰,马玉赫.STEAM教育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影响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7(4).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是青少年最为喜爱的活动,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相融合,能够提升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有效地開展体育课程的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应当有效运用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身体素质,培养积极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游戏教学;小学体育;身体素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体健康水平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体育教学,真正将体育精神和体育能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属于核心能力之一,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核心素养理念,重视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将口语交际能力融入阅读教学中,引入更多新型教育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再进行有意识的引导,给学生提供更多口语训练的机会,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因此,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参照,探究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摘 要: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考试过程中,都会遇到非常多自己没有学习过的知识,这些知识都需要靠平时阅读来积累。阅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课外知识获得方式,它对各科的学习尤其是语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能够让学生在语文阅读题目中感受到语文文化,学习到语文知识。重视阅读,并运用恰当合适的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一直是德育的重要出发点,也逐渐被学校所重视,但是,传统道德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学习需求,而情境化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教师打开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钥匙,以此强化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基于此,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基于生活、调动兴趣、注重实效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利用情境强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小学   道德与
摘 要: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思维导图这一教学工具逐渐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尤其是在具有一定抽象性特征的数学课程中,思维导图更是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价值。着眼于教学实践,具体阐述如何将思维导图有效应用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当前,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視化的思维开发工具,其应用价值逐渐突显出来。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把头脑中的抽象思维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
摘 要:美育能促使学生进行审美体验、艺术鉴赏和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因此,第一部分阐述借助精美图画展现自然之美;第二部分阐明借助音乐艺术感悟唯美想象;第三部分阐释借助师生互动探讨人性之美;第四部分论述借助电化教学体验情境之美,以此四种路径对小学生渗透美育活动。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小学生;渗透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学校教育中的美育越来越关注。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自觉
摘 要:前置性学习可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活跃性,有利于教师更快、更准地把握学情,提升教学成效。而美育则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的前置性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提升学习注意力及积极性,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美育;融合方法;小学语文   目前,前置性学习存在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大、主动融入性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思维发散程度的提升,学习内容的难度也逐渐加大,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衍生出了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模式。数形结合指通过一种特定的关系,将数量与空间形状联系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转化利用,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数形结合教育模式的核心恰好符合小学高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思维导图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和学习工具,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建立健全的知识体系,还能突破学习重难点,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数学课堂;知识;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教学手段的更新,力求将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
摘 要:音乐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基础课程,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水平。因此,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不单单是满足小学生实际需求的关键手段,同时也是构建音乐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基于此,对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具体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有效性   一、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唯有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才可以积极自主地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