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_c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历来被中学语文教师忽视,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不想写,也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布置一次作文学生就叫苦连天,“怨声载道”。二是有些教师觉得在考试中学生之间作文分数拉不开距离,只要不是特别差。所以作文练习次数不要多,只要让学生知道起码的写作技巧和一些经典素材就能应付。三是有的教师作文教学不得法,教条死板,没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实际上,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而“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起支柱作用。
  更重要的是,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就有责任把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
  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有一些做法,试图解决作文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命制好的作文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让学生不再为写作文而痛苦,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不能简单地去拿别人的题目给学生写,应该自己去拟新题。这个题目应该能让学生有话可说,题目的外延和内涵应该直指学生的心灵和生活。命制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学生关心什么、思考什么、了解什么、熟悉什么、兴趣是什么等等。这样命制出的题目必定贴近学生的心理实际、情感实际、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一定会有写作的冲动,并且有话可说。这个题目还应该具有引导功能,担负着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心理、审美等的引导和教育功能。因此,一个好的作文题目就要能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深化思想认识、陶冶美好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其次是作文训练的有序性。作文能力的训练和其他能力的训练一样,也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尊重这个规律,什么年龄段、什么学段该写什么、该达到什么水准,应有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安排。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势必导致学生学习的盲目性。那么高三作文教学是否有序可循呢?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序训练的前提是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认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依据学生的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规划。一般而言,整个训练序列要包括审题立意、文体选择、材料组织、结构安排、表达技巧、合成演练等内容。老师要根据学生写作实际,合理编排好训练进程,并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并接受这一训练方案,明确地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这里面每一项具体训练方案的制定,都至关重要。训练方案要按学生的需要来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全程参与,自主学习、研讨,“有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才会有浓厚的热情和积极的思维,才会有身心自由和谐的发展,才会有师生灵魂的碰撞和精神的汇合”(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才能使教师的学识成功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此外,还要力求每一项具体训练,都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都能有所突破。如此循序渐进,最终实现“各个击破”,才能确保学生写作水平稳步上升。
  再次是作文的评改的高效性。作文评改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主要是三种情况:一是教师评改。一次完整的作文结束后,为了既高效又快速地把握学生作文的状况,教师可借鉴考场作文的评分方式,给学生的习作按照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划出四类和每类三档的评分标准。然后教师和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打上一个对应的分数,必要时写上精要的评语。这样一来,不但教师的劳动负担减轻了,学生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自己习作的反馈信息。二是自评自改。在限时作文完成之后,学生再次拿到教师的评价后的习作,此时应该进行反思式的修改。在教学中,若能让学生沉下心来,真正做到思考、净化,那必然会形成一种升华。学生自评自改式的作文训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本真的回归。三是同学互评。多元的思想,广阔的视野,丰富的智慧都是在碰撞中产生的。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应该是彼此借鉴、促进的合作学习。在作文评价阶段,高效的作文评改,同学间的互评互改理应成为作文评改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作文,会弥补教师脱离学生现有作文水平的不足,当然同学间的互评互改也要有必要的规范的引导。
  四是改变教学手段,提倡“读、说、写”一体化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效果要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教学中学生身心状态的制约。”而传统的以写为主要手段的作文教学很明显没有考虑到学生写作时的身心状态,学生没有写作的情趣,训练效果不明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实,虽说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但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写作水平)的并不只是靠写。写作训练完全可以从单一的“写”中走出来,采用“以说代写”、“以读促写”、“读说写”并举的形式,走“读说写一体化”的作文教学路子。把学生从单一的写作训练中解放出来,其实质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想写了,不妨说说、议议、评评、读读、想想、玩玩(写作游戏)。只要老师引导有方,让学生得到多官能的关照与激励,学生就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一面,自主地去读、去说、去写。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语文整体素养也随之增强,作文教学的效益乃至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益也就自然地体现出来了。
  最后是要求学生做个人文集。在开学之初,让学生准备一个装帧精美的作文本作为自己的个人文集,并且自己可以给文集起一个雅致的名字。学生可以把自己一个阶段比较满意的作品整理到这个文集中,一个学期一本文集。同学之间也可相互传阅,也可请老师给文集写序。这样学生就会有高昂的写作热情,而不是把写作当成一个差事来应付了。我鼓励学生自己向报刊投稿,告诉他们,“发表”不是目的,投稿本身就是一种提高,并给他们讲述一些名作家“屡败屡战”的轶事,从而使学生端正心态,又热情不退。当然,我自己也热情高涨,不时给报刊寄一些学生作文。几年来,学生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有100多篇,获奖30多篇。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一次关于兴趣的民意调查中,两个班110位学生,100%喜欢语文,95%的学生不害怕作文。可见,作文教学不是老师头疼的事,写作文也不是学生的苦差事。它是智慧的花朵、心灵的表白、创新的舞台,只要正确引导,必将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中学)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于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江泽民。  诚然,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只有创新,人类才会发展。推究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创造史。古老而又悠久的中华民族走进了新时代,创新更是成为主导的呼声。如何让一个民族具有创新意识,如何具有创造能力?从基础做起,从娃娃做起!那就决定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教育领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知识积累,文化传承意识淡薄,致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教育阶段失落现象严重。要拯救失落中的中国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增强文化意识。在立足教材文本、挖掘提炼文化内涵的同时,提倡诵读吟唱,借助网络平台,探索教学新模式。注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写作表达的实践应用;通过经常举办课外活动,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积极搭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内容摘要】当前的教育教学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时教师应注意启发和引导,启发学生从文本出发、利用民俗知识、社会心理探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知人论世法探究。  【关键词】合作探究 启发 迁移  当前,教师的作用从传递知识的权威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效伙伴或合作者,具有主导地位,而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就像导演一样,既要指导,又要放手,让学生有自己的发挥
【内容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具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的人才,而创新意识的核心就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恩格思说:“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本文从英语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着眼,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前教学和语法教学四方面进行举例分析,同时也对进行思维能力培养进行了反思。我相信当我们将英语教学由记忆理解水平提升到思维水平时,就能充分发挥和培养学生的各种潜能
有一种感觉叫莫名,虽然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它总是真实地存在着,赶不走,避不开,它总是以珍珠的光滑诱惑着你,去触摸它,解读它。  一、难解的缺憾  在省市级的示范课或公开课上,听了十几节的《伶官传序》,虽然它只是选修课里的内容,但是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每一堂课都精彩纷呈。但是,每每惊叹之余,总觉得有一个巨大的缺憾,像是一个无底的黑洞,吸引着我去思考和探索。于是乎,我翻阅了各种版本的教案
现代教学观念要求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应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呢?我认为这需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品位。怎样的课堂才是有品位的课堂,下面谈一些个人的体会。  一、注重设计思想品德课堂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
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一个宗旨: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与实践的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标要求理解不够到位,认为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主要有以下几
【设计概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问题和惊奇开始。”我个人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感到新奇、有趣,摒弃畏难情绪。因此,在授课时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特点,以“绝弦”为线索,整个教学力求在“初读绝弦——品味绝弦——深悟绝弦”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特色一:以读为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这一环节时,我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民工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为当地的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带来了很多的隐患。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教育策略来消除这些教育隐患,本文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做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外来民工子女 教育策略研究  我校是一所地处城郊的全日制初中。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外来民工子女(下文简称“外来学生”)越来越多,至2009年,全校共有学生536人,外来学生就有353人,占全校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这是著名哲学家散文大家周国平的《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文中的名言。由此让我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老师的教学手段多么成熟,教学语言多么流畅,如果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  一千五百年前的大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