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风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死亡供体肾移植患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的评价目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 graft function,DGF)是肾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同时也与预后不良有关。此外,随着死亡供体(deceased-donors,DD)数量的增加,DGF的发生率不断上升。我们的研究目的是评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死亡供体的肾移植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我们对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医疗中心移植中心接受肾移植治疗的659例死亡供体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的情况,将受者分为DGF组(n=161例,24.43%)和非DGF组(n=498例,75.57%),分析其危险因素,包括供体和受体的临床特点、术后并发症及原发感染。此外,我们还分析了 DGF的存在对术后1年和2年移植存活率的影响。结果1、供体因素对DGF的影响:DGF组男性高于非DGF组(67.08%vs 57.23%,p=0.027),DGF组供体终末肌酐明显高于非DGF组(2.05±1.78 vs 1.12±1.00,p=0.000);非 DGF 组患者脉冲泵使用率高于 DGF 组(94.57%vs 86.34%,p=0.005);DGF 组的 DCD 供体高于非 DGF 组(37.89%vs 13.05%,p=0.000);DGF 组的 DBCD供体低于非 DGF 组(3.10%vs 21.09%,p=0.000);DGF组供体热缺血时间(48.41±12.13 vs 46.12±11.02,p=0.026)和冷缺血时间(33.37±11.48 vs 28.15±12.26,p=0.000)显著长于非DGF组(p<0.05);DGF的发生与供体年龄、BMI、种族、HBsAg、HCV、CMV病史、肾移植方式、供体类型是否是成人均无关(p>0.05)。2、受体因素对DGF 的影响:DGF 组受体年龄大于非 DGF 组(52.18±13.43 vs 35.79±27.47,p=0.000),;受体男性DGF发生率高于非DGF组(73.29%vs 63.45%,p=0.022);DGF组BMI显著大于非DGF组(27.45±4.61 vs 18.53±13.37,p=0.000);DGF组的白色人种率高于非DGF组(75.16%vs 65.66%,p=0.025);DGF组合并糖尿病的发生率高于非DGF组(44.72%vs 35.94%,p=0.046);DGF 组术前透析时间长于非 DGF 组(42.72±29.42 vs 25.37±29.18,p=0.000);DGF组透析类型中血透(HD)率显著高于非DGF组(75.77%vs 60.04%,p=0.000);DGF组原发性肾脏疾病中的HTN发生高于非DGF组(8.70%vs 4.42%,p=0.042);虽然两组糖尿病肾病和肾小球肾炎(GMN)的发生率较高,但其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受体组之间包括群体反应性抗体(PRA>10%),既往肾移植史,ABO血型,移植后一周内左心导管插入术,HLA不匹配,合并症(冠心病、高血压、周围血管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丙肝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病史携带者与DGF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p>0.05)。手术方式(右、左、双肾移植)与DGF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3、术后并发症:DGF组术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非DGF组(2.48%vs 0.60%,p=0.043);DGF组移植物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高于非DGF组(6.21%vs 0.60%,p=0.000);DGF组淋巴囊肿的发生率高于非DGF组(1.24%vs 0%,p=0.013);DGF组肾周血肿发生率高于非DGF组(4.97%vs 2.41%,p=0.100),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肾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非DGF组(3.11%vs 1.81%,p=0.321),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术后输尿管梗阻发生率与非DGF组(3.10%vs 3.41%,p=0.85)之间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原发性感染包括细菌感染、BK病毒、巨细胞病毒、巨细胞病、诺沃克病毒、腺病毒、真菌和带状疱疹病毒、细小病毒感染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移植后肾功能:DGF组移植后7天、1、3、6个月、1年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非D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GF组移植后7天、1、3、6个月、1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低于于非D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移植后2年血清肌酐水平均高于非DGF组,2年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水平均低于非DGF组,但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GF组原发性移植肾无功能发生率高于与非DGF组(16.15%vs 1.4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急性排斥反应(AR)对DGF的影响不显著(p=0.248);两组患者移植后2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98.76%vs 98.59%,p=0.809);DGF组移植物存活率显著低于非DGF组的(83.85%vs 97.5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期间影响DGF的因素涉及供体为男性、供体终末肌酐高、没有应用脉冲泵,DCD捐献者,WIT、CIT时间长;受体年龄大,受体性别为男性,BMI高、种族中白人,合并糖尿病,术前透析时间长,透析方法(HD),原发性肾脏疾病中高血压肾病(HTN);术后出血、移植物血栓形成、移植移植后淋巴囊肿形成。发生DGF的移植患者血清肌酐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低,DGF状态下肾移植患者功能状态差、死亡风险更高,移植物存活率低,影响移植患者的整体预后。第二部分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改善肾移植预后目的肾移植成功的关键在于移植肾的功能状态。许多因素影响移植肾的功能恢复包括影响移植肾功能的延迟恢复,从而降低了肾移植患者的存活预后。本研究旨在评价围手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对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780例肾移植手术后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应用右旋美托咪定分为两组:使用右美托咪定组(dex,n=315例)和未使用右美托咪定组(nodex,n=465例),应用倾向评分,即每个患者接受右美托咪啶治疗的条件概率,并建立了包括患者人口统计和临床风险因素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围术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病率(19.37%vs.23.66%;adjusted OR=0.744;95%CI,0.564-0.981,p=0.036),感染的风险下降(8.25%vs.15.70%,adjusted OR,0.489;95%CI;0.352-0.678,p<0.0001),移植后早期阶段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减少(1.27%vs.2.58%;adjusted OR=0.401;95%CI,0.182-0.887,p=0.024),有统计学意义;2、围术期应用右旋美托咪定能明显降低术后总体并发症(26.67%vs.36.34%;adjusted OR,0.638;95%CI,0.509-0.799,p<0.0001),减少住院时间LOS(6.4 vs.7.1,p<0.0001)。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并没有明显改善移植后7、30、90天血肌酐值和肾小球的滤过率。结论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够降低肾功能延迟恢复的发生,降低感染风险和移植后早期阶段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并减少总的并发症降低和住院时间。
其他文献
折叠波导行波管凭借其高功率、宽带宽、结构强度高且易加工等特性,在通信、成像、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着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模型以及折叠波导行波管在太赫兹与通讯领域的新器件、新技术这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折叠波导行波管的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研究。针对耦合阻抗在近截止区易导致互作用计算不精准的问题,使用特征阻抗替代耦合阻抗,并分析了折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生存率低。与年轻的AML患者不同,老年AML患者通常具有不良的体能状态、严重的合并症、伴发的终末器官功能障碍、前驱病史等不良因素,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标准化疗方案或者符合临床试验纳入标准。因此,寻找有效、相对温和、副作用可控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长期预后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常伴随脓毒性休克,危重患者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已经成为目前危重病医学中的一大难题。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临床中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造成脓毒症AKI致死率极高。但是,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能够对AKI进行早
第一部分 B7-H3和SRS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背景B7-H3作为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部分剪接因子在多种实体瘤中显著高表达。B7-H3在恶性肿瘤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剪接因子的异常剪接有关。通过寻找影响B7-H3表达的调控因子,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研究中,我们对结直肠癌进程中B7-H3的表达以及调控B7-H3剪接的剪
研究背景和目的:肺癌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死亡率之首,绝大多数肺腺癌患者在初步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指征。因此,药物治疗特别是被认为是“精准治疗”标杆的分子靶向药物逐步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在众多分子靶向药物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应用最广泛。然而,这些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TKI耐药,因此进一步探究肿瘤驱动基因和相关激活信号通路势在必行,需要寻找
第一部分:miR-449a调控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糖代谢及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背景与目的:miR-449a参与恶性肿瘤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化,但其如何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特别是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糖代谢及其恶性表型的研究尚无报道。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分
第一部分肾移植术后血、尿NGAL、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肌酐对肾移植患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早期评估价值目的:研究血、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以及血肌酐在肾移植早期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诊断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
研究背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折叠发生错误或结构异常蛋白质重要非溶酶体降解途径,其在调节细胞凋亡、转录后控制和炎症反应调控等细胞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机体出现过度免疫激活,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最终出现结构异常重构和收缩功能障碍。在多系统研究中发现
本文研究单穿孔环面的相对Teichmuller空间上的一个最小化问题;具体地,研究单几何边界分支的双曲环面上的一对相交的简单闭测地线在环面的双曲结构任意改变但几何边界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小相等长度,以及具有相同相交数的不同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的比较问题.特别地,相交数等于1的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问题对应于双曲几何中著名的颈圈引理.通过分析计算机实验数据,我们提出如下猜想.
第一部分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raginase 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目的在于提高ALL儿童AAP的诊断治疗水平,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