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分析和自噬在AAP的实验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1988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儿童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sparaginase associated pancreatitis,AAP)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目的在于提高ALL儿童AAP的诊断治疗水平,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断并接受化学治疗的ALL患儿共158例,全部患儿均给予包含培门冬酶的联合化疗,分析发生AAP的1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和转归情况。结果:4年多中我院共收治ALL患儿158例,包含培门冬酶联合化疗后AAP发生率为7.6%(12/158);并将ALL患儿分成AAP组及未患AAP组,在性别、初诊时的白细胞计数、白血病的免疫分型、临床危险度两组之间均无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10岁年龄组AAP发生率是12.5%,<10岁年龄组AAP发生率是6.7%,但P>0.05,结果无统计学差异。AAP发生在最近一次培门冬酶使用后的1-41天(中位时间14.5天),使用2-8次后(中位次数2.5次)。AAP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痛12例,呕吐11例)。诊断AAP72小时内血淀粉酶最高值125-999 U/L(中位值356.5 U/L)、血脂肪酶最高值175-1923 U/L(中位值333U/L)。胰腺CT检查5例有胰腺肿大,周围有渗出。胰腺B超检查7例有胰腺增大。12例AAP患儿均给予禁食、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其中7例放置鼻空肠管,1例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1 例放置胰管支架,1 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无一例死于AAP,1例患儿(例4)死于原发病复发。结论:本研究提示培门冬酶在儿童ALL联合化疗中AAP发生率是7.6%,多数AAP发生在使用后14.5天,AAP可发生在培门冬酶治疗的各个阶段;患儿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临床危险度分级以及免疫分型均与AA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AAP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呕吐,联合儿童消化科、儿童ICU(intensive care unit,ICU)、儿童外科等多学科合作对AAP患儿的救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部分 自噬相关基因ULK2的多态性与AAP易感性分析目的:对AAP患儿和对照组进行自噬相关基因ULK2的多态性分析,探讨ULK2基因的多态性与AAP发生的关系,希望找到AAP发生的预测指标。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使用培门冬酶治疗ALL患儿中发生AAP的12例(AAP组)、未患AAP146例(ALL对照组)和同时间段健康体检儿童(正常对照组)45例进行了ULK2基因的Sanger测序。结果:将所有样本进行27个外显子测序,参考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所(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公布序列NM014683.3。ULK2基因测序共检测出4个突变位点,分别为EX0N1:-493C>T突变,EXON1:-308C>G突变,EXON11:+792A>G突变,EXON14:+1108G>A突变。经分析发现:EXON1:-493C>T、EXON1:-308C>G两个突变类型AAP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ALL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均未见报道。EXON11:+792A>G、EXON14:+1108G>A两个突变类型各组之间没有差异(P>0.05),而且正常人群的突变频率也非常高,预示与疾病的关系不大。结论:AAP组患儿EXON1:-493C>T、EXON1:-308C>G突变频率显著高于ALL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此类突变位点均未见报道;提示ULK2基因EXON1:-493、EXON1:-308多态性与AAP的发生有关。是否可以作为AAP发生的预测指标,因本研究病例数少,结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第三部分 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大鼠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大鼠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SD大鼠102只,雌雄各半,体重150-210g,在室温20-26℃,相对湿度45-65%的实验室内喂养一周适应后准备造模,实验前禁食12h,但不禁饮。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n=32)、实验1组(n=35)及实验2组(n=35)。本造模采用分次腹腔注射培门冬酶(PEG-asparaginase,PEG-ASP)(规格:3750U/5ml)的方法,分别按实验1组:150U/100g、实验2组300U/100g的剂量给予,2次腹腔内注射,两次间隔1小时。对照组: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2次,两次间隔1小时,最后一次注射完成后,禁食不禁饮。在造模开始后4个时间点(分别是6h、12h、24h及48h),分别采集三组大鼠心脏血3ml,分离制备血清,-80℃保存,用于大鼠血清淀粉酶的检测。在上述4个不同的时间点三组各自处死8只大鼠,逐层打开腹腔,先观察胰腺大体变化。按照上述4个不同的时间点取胰腺组织标本,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并采取单盲法,在光镜下阅片,对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实验组大鼠PEG-ASP诱导6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不同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两实验组之间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胰腺充血水肿明显、腹腔内肠管充血水肿明显、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也明显。实验组6小时、12小时主要表现胰腺小叶、腺泡及细胞间隙增宽;24小时胰腺小叶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48小时在细胞排列紊乱的基础上出现出血灶、坏死灶。与对照组比较,两实验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实验组比较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腺组织损伤24-48小时达高峰,病理评分明显高于12小时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腹腔2次注射培门冬酶成功建立大鼠AAP模型,由于实验1组的方法更经济,因此我们推荐150U/100g剂量的培门冬酶分次腹腔注射作为大鼠AAP模型。此模型具有制作方法简单、方便,重复性较好,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比较均一等优点。第四部分 自噬抑制剂对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和氯喹(chloroquine,CQ)对大鼠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即:培门冬酶腹腔注射急性胰腺炎组(AAP组)(对照组)(n=10)、3-甲基腺嘌呤干预组(3-MA组)(n=10)及氯喹干预组(CQ组)(n=10)。采用分次腹腔注射培门冬酶的方法,按150U/100g剂量给予,2次腹腔内注射,两次间隔1小时。3-MA组在建立AAP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3-MA(15mg/kg)。CQ组在建立AAP模型前30 min腹腔注射CQ(5mg/kg)。最后一次注射完成后,禁食不禁饮。在造模开始24h时间点,分别采集三组大鼠心脏血3ml,分离制备血清,-80℃保存,用于检测大鼠血清淀粉酶。在上述24h时间点三组分别处死8只大鼠,打开腹腔,观察胰腺大体变化;取胰腺组织标本,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采取单盲法在光镜下读片,进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CQ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两干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胰腺水肿明显,腹腔内肠管充血明显,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明显;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CQ组)大鼠胰腺水肿程度较对照组减轻、腹腔内肠管有水肿、但充血明显减轻,肠系膜血管充血水肿程度较对照组减轻。对照组胰腺小叶结构破坏,细胞排列紊乱;自噬抑制剂干预组(3-MA组、CQ组)主要表现胰腺小叶、腺泡及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排列欠整齐,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干预组(3-MA组、CQ组)与对照组相比,胰腺组织病理评分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干预组相比,病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噬抑制剂(3-MA和CQ)对门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模型大鼠有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癌症死亡的首位原因。肺癌主要病理类型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其中NSCLC为主要类型,占80%-85%,2/3的患者在就诊时即为晚期,失去根治性治疗的可能。M
折叠波导行波管凭借其高功率、宽带宽、结构强度高且易加工等特性,在通信、成像、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应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围绕着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注波互作用模型以及折叠波导行波管在太赫兹与通讯领域的新器件、新技术这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的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折叠波导行波管的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研究。针对耦合阻抗在近截止区易导致互作用计算不精准的问题,使用特征阻抗替代耦合阻抗,并分析了折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长期生存率低。与年轻的AML患者不同,老年AML患者通常具有不良的体能状态、严重的合并症、伴发的终末器官功能障碍、前驱病史等不良因素,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标准化疗方案或者符合临床试验纳入标准。因此,寻找有效、相对温和、副作用可控的治疗策略,对于改善老年AML患者的长期预后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机体对感染的反应失调而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大量研究表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常伴随脓毒性休克,危重患者常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脓毒症已经成为目前危重病医学中的一大难题。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作为临床中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造成脓毒症AKI致死率极高。但是,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能够对AKI进行早
第一部分 B7-H3和SRSF3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背景B7-H3作为重要的共抑制分子,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高表达,与肿瘤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此外,部分剪接因子在多种实体瘤中显著高表达。B7-H3在恶性肿瘤中的高表达可能与剪接因子的异常剪接有关。通过寻找影响B7-H3表达的调控因子,可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本研究中,我们对结直肠癌进程中B7-H3的表达以及调控B7-H3剪接的剪
研究背景和目的:肺癌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的死亡率之首,绝大多数肺腺癌患者在初步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指征。因此,药物治疗特别是被认为是“精准治疗”标杆的分子靶向药物逐步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在众多分子靶向药物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应用最广泛。然而,这些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TKI耐药,因此进一步探究肿瘤驱动基因和相关激活信号通路势在必行,需要寻找
第一部分:miR-449a调控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糖代谢及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背景与目的:miR-449a参与恶性肿瘤增殖、转移及上皮间质化,但其如何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特别是胶质瘤干细胞重塑的免疫微环境中恶变巨噬细胞(tMΦ)的糖代谢及其恶性表型的研究尚无报道。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分
第一部分肾移植术后血、尿NGAL、血清胱抑素C以及血肌酐对肾移植患者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的早期评估价值目的:研究血、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以及血肌酐在肾移植早期的变化,探讨其早期诊断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
研究背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是折叠发生错误或结构异常蛋白质重要非溶酶体降解途径,其在调节细胞凋亡、转录后控制和炎症反应调控等细胞过程中起至关重要作用。柯萨奇病毒B3(Coxsachievirus B3,CVB3)感染心肌细胞后机体出现过度免疫激活,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和心肌细胞坏死,最终出现结构异常重构和收缩功能障碍。在多系统研究中发现
本文研究单穿孔环面的相对Teichmuller空间上的一个最小化问题;具体地,研究单几何边界分支的双曲环面上的一对相交的简单闭测地线在环面的双曲结构任意改变但几何边界信息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最小相等长度,以及具有相同相交数的不同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的比较问题.特别地,相交数等于1的简单闭测地线对的最小相等长度问题对应于双曲几何中著名的颈圈引理.通过分析计算机实验数据,我们提出如下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