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职前化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课程开发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v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教学最核心的智力任务是把学科内容知识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形式,而教师要完成这一任务就必须具备学科教学知识(PCK)。PCK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职前教育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教师PCK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发展职前教师PCK已经成为国内外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目标。PCK模型是教师PCK发展的思想基础与目标指向,构建职前教师PCK模型对职前教师PCK发展来说意义重大。相对已经比较成熟的在职教师PCK模型而言,职前教师的PCK模型却鲜有报道。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职前化学教师的PCK模型,明确了职前化学教师PCK的核心要素与具体成分,并据此在现有教师教育框架下,开发了促进职前化学教师PCK发展的“PCK课程”,并实证检验了“PCK课程”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职前化学教师PCK模型的构建。本研究在舒尔曼PCK定义、格罗斯曼知识结构理论与马格努森在职教师PCK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与理性分析三种方法明确了职前化学教师PCK的核心要素与具体成分,构建了“本土化”的职前化学教师PCK模型。模型总共包括四个要素十七种成分。科学教学取向要素包括科学教学理念与科学教学特征两种成分;科学课程知识要素包括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等七种成分;学生科学理解知识要素包括学习特定主题所需前提知识等五种成分;教学策略知识要素包括科学教学的一般途径等三种成分。经分组区分法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检验发现,基于该模型编制的PCK总量表与PCK各要素分量表的结构效度都比较好,显示该模型是科学的。该模型为后续“PCK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二,“PCK课程”的设计。本研究在职前化学教师PCK模型、泰勒原理和伯恩斯坦整合性课程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分析与理性分析两种方法,设计了基于现有教师教育框架的“PCK课程”。首先,根据教学技能与PCK及其发展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本研究选择依托《化学教学设计与微格教学》课程进行“PCK课程”的设计。其次,以职前化学教师PCK模型所包含的四种要素与十七种成分为基本内容,以某一个特定主题的PCK为主要发展对象,从基础知识理解、四要素具体成分知识搜集与积累、四要素具体成分知识加工与整合以及主题PCK学习方法的迁移四个角度构建了“PCK课程”的课程目标。最后,综合考虑国内外化学学科主题PCK已有成果的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整合性课程”架构,借鉴泰勒关于课程内容“两类型”、“三准则”的基本理论,选择、组织了“PCK课程”的内容。第三,“PCK课程”的实施。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中“PCK课程”的实施,实质上就是“PCK课程”的教学。首先,在PCK性质、“PCK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鲁姆哈特和诺曼知识建构理论以及国内外发展研究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五种学习”、“三类实践”与“两次研讨”在内的“PCK课程”的实施策略。“五种学习”,即基于教科书的学习、基于课程文件的学习、基于期刊文献的学习、基于教学录像的学习、基于回忆与调查的学习,旨在促进职前化学教师PCK四个要素的单独发展,完成有关“四要素具体成分知识搜集与积累”的课程目标。“三类实践”,即设计教学方案、录制教学录像、转录自身教学录像,旨在促进职前化学教师PCK四个要素的整合,完成有关“四要素具体成分知识加工与整合”的课程目标。“两次研讨”中的“汇报交流研讨”旨在促进职前化学教师PCK四个要素的分别拓展,“反思评价研讨”旨在促进职前化学教师PCK四要素的第四次整合(研讨式)及PCK的整体拓展,两者共同完成有关“主题PCK学习方法的迁移”的课程目标。其次,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选择学科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都比较扎实的56名职前化学教师作为实施对象,分“前期准备”、“单独发展”和“整合发展”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了“PCK课程”。第四,“PCK课程”及其相应实施策略的评价。自然主义立场、PCK特性、国内外同类研究经验以及本研究“深描”职前化学教师PCK发展变化过程的目的,促使本研究最终选择“基于个案研究的质性评价法”进行研究。在所有参与课程实施研究的56名职前化学教师中,两次使用目的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某一位职前化学教师作为评价研究的对象。评价数据的收集采用半结构访谈、模拟教学录像、文档收集等多种方法,运用显性PCK深度分析法、PCK图法与持续比较法分析数据。结果显示,无论是从职前化学教师PCK的发展情况看,还是从“PCK课程”的目标达成情况看,“PCK课程”及其相应实施策略都是有效的。核心研究内容完成之后,本研究还通过对个案教师PCK发展过程的深入挖掘和细致描述,尝试提出了基于“PCK课程”的职前化学教师PCK发展模式以及一些有关PCK要素整合本质的观点。最后,还对未来的研究问题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进入疲软期,至今复苏乏力。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OFDI)作为推动经济复苏的一种重要手段,受到多数国家的高度重视,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制定了与之相关的发展战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外直接投资也成为了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出路。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旅游
个性化教育面向不同学习者的发展,强调对个体潜能和优势的挖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观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识别并发现学习者的个体特征。学习者差异表现在认知、行为、能力等方面,传统教学通过测验、任务的学习结果诊断“差异”,存在时效性差、维度单一等问题,并且基于测验结果的“差异”干预在促进学生协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性;近年来,学习分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从“
在隐喻中,无生命的事物常常被赋予人类的动机、特征和活动(反之亦然),从而构建出生命度违反(animacy violation)的现象。隐喻中的生命度违反意味着新颖、生动,和打破常规,这些规则与非修辞语言通俗合理的语用习惯是完全背道而驰的。那么生命度在隐喻加工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呢?我们很难根据先前的生命度研究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先前有关生命度违反的研究始终集中在非修辞语言范畴。而非修辞语言和修辞语言在构
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已受到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研究者们期望二维原子晶体能够成为新一代电子和光电子器件的首选材料,以解决目前硅基半导体电子器件发展所遇到的载流子遂穿和高功耗等瓶颈问题。因此,发展新的、具有优异性质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体系,构筑其高性能光电器件成为该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二硫化铼(ReS2)是近年来所发现的一种新型二维层状过渡
通过暴露Co3O4、NixCo1-xCo2O4的极性{111}晶面以及氢化活化Co-Co3O4、Co/Ni-NixCo1-xCo2O4和SnO2纳米颗粒表面,提高其气体传感性能。研究表面结构及其传感性能的关系,揭示了气体传感活性晶面和活性原子的作用,提出了原子分子水平上气体传感机制。此外,制备了不同[111]取向Co3O4薄膜,研究其光电和压电性能,首次观察到了[111]取向依赖的二极管整流、光伏
油菜素甾醇(Brassionsteroids,BRs)是一种多羟基化的类固醇激素,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在被子植物中,CYP85A2和CYP85A/A1分别合成了最具活性的油菜素内酯BL(brassinolide)和活性次之的油菜素甾酮CS(castasterone)。BR必须结合其受体才能起作用。被子植物拟南芥(Arabdopsis thaliana)拥有必需的BR受体BRI1(Brassinos
植物响应低剂量UV-B(Ultraviolet B)辐射时启动依赖于UV-B受体UVR8(UV Resistance Locus 8)的专一信号通路,该通路主要包括 UVR8、COP1(Constitutively Photomorphogenic 1)和HY5(Elongated Hypocotyl 5)等组分。UVR8 信号通路不仅能介导一系列UV-B防御基因的表达,促进植物的UV-B耐受性,
本文主要研究了算子代数上的几类映射,包括: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双斜Lie导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全局非线性ξ-拟斜可交换映射,套代数上的双局部Lie导子,三角代数上的Jordan{g,h}-导子和素*-环上的非线性斜Lie导子.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回顾了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和进展,同时介绍了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结论.第二章研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展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发端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取得重大成果的时期。本文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界,主要讨论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不同侧面的展开。认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哲
心血管疾病是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心力衰竭是指心脏不能充分泵送足以维持外周组织代谢需求的血量,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的心脏疾病。心力衰竭通常是由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或瓣膜性心脏病引起的,其发生发展中伴随着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新近研究表明miRNA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血压及缺血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只能通过药物等治疗方式进行减缓,而无法逆转。因此,研究有效的心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