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是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重点。考核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创新考核过程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突破口。进入新时代,信息化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发展为考核创新提供思维变革和技术支持。探索大数据是否能以及如何助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核,是大数据时代优化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的重要课题。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实践研究和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从大数据时代与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的关联性出发,论证了两者结合理论上的可行性,实践过程中的现状、价值和问题,并设计了系统化的课程考核方案,以优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过程。
  高校思政课的特殊性赋予了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新特点,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技术和思维变革赋予了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新思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先进的课程评价理论、学习分析理论和“双回路”反馈理论的支持下,本研究从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变革与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关联性出发,将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划分为原有考核思路下考核效率低和传统考核方式下考核功能受限两个层级的问题,以大数据时代对这两个层级问题的回应来论证两者结合的可行性。现实实践中,慕课的考核、相关移动平台、智慧平台等提供的考核服务都是大数据与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相结合的表现。这些尝试对于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创新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系统化建设不够、伦理上的隐私侵权和对工具过度依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反思。在已有论证的基础上,以数据共享、公正公开、以人为本原则的遵守,为解决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提供原则指导。以大数据思维、技术的支持为前提;以课前、课上、课后为课程纵向进程,强调课前了解差异、课上即时互动、课后注重反馈的考核目标;以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反馈为横向处理步骤;结合以被考核者为中心、数据分析为工具、反馈为重点的过程性考核思路,设计了一套集考试—数据分析—评价反馈于一体的系统化考核方案,以此为载体发挥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课程考核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而“道德冷漠”现象正是这一时代变动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与体现。可以说,这些道德现象的共性,就是道德敏感性的缺失。道德敏感性是由以詹姆斯·莱斯特为代表的新科尔伯格学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被认为是道德行为产生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系统理解与把握道德敏感性,有助于提升个体识别与解释道德的能力,同时促使其做出更符合道德的行为。整体上看,本研究将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
学位
培养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同于障碍性心理咨询,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普通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中的困惑、问题,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良好发展,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方式。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格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具体理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
学位
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放弃自己的行为,并有效制止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阻止犯罪行为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出现,则将其作为犯罪中止予以认定一般并无争议。而现实生活中,却也存在着不少具有中止行为任意性,但并未有效阻止共犯或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此时,基于一人既遂、全案既遂的共同犯罪归责原则,就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完全排除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可能性,是否符合个人责任原则、是否符合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是否符合
学位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既是司法实务认定的难点,也是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作为正当防卫重要问题之一的挑拨防卫,却很少受人关注。学术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行为人实施挑拨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对对方造成伤害,引起对方针对自己是侵害,并以防卫侵害为借口对对方实施侵害。在实践案件中,挑拨防卫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意图不是实施防卫,而是利用防卫的外观来达到实施侵害的犯罪目的,故将挑拨防卫排除在正当防卫
学位
核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是从受害人的角度出发,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由营运者承担责任,而免责事由是从维护营运者的利益出发,规定营运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通过免责事由制度,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协调了法律关系主体的冲突,发挥了法律定分止争的功能。  核损害作为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与一般侵权责任有所区别,侵权责任法中的免责事由类型不能全部适用到核损害中,例如正当防卫、紧急
学位
备案登记历来作为一项行政管理措施而发挥效用,但在当前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备案登记进入民事领域,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则为典型范例。在权利至上的背景下,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应当是对私权利的适度干预,目的应是出于对更高利益的保护。但在现行法规范层面,仅采行政处罚的方式对不动产交易合同的备案登记行为进行规制,而非将其作为保障私权利实现的制度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具有了新的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处于持续扩招之中,这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促进了教育公平、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婚育行为变迁等等。婚姻市场理论、生育的成本-效用理论等一些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展会导致生育率下降。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影响结婚率或初婚时间进而导致生育时间推迟、生育数量下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导致了女性生育观念的变化,使其推迟生育时间、减少生育数量。所以本文的目
交往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讨论的话题,只要有人的存在就会有交往,人们的交往在每一时代都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网络虚拟社群交往作为当前信息时代的一种新的交往方式,它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但随着人们参与网络虚拟社群交往程度的不断加深,网络虚拟社群交往又给人们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网络虚拟社群交往的主力军,这种负面影响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
学位
本文在梳理历史脉络与搭建理论结构的整体思路下,对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进行“横向”的结构塑造,总结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贡献,进而阐明蔡和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启示,寻求蔡和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在新时代的“纵向”延伸。除绪论与结束语外,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界定。从词语结构来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解释为“某一主体以马克思主义
学位
当前,创新已成为世界普遍的追求,创新实践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正确理解创新概念、积极探索创新思路,有利于有效指导创新实践。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做出理性判断,把创新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在继承马克思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在推进中国创新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创新理念应运而生。习近平创新理念包括以下内容:(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推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