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扩招对女性婚育时间和生育水平的影响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dead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处于持续扩招之中,这对全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包括促进了教育公平、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婚育行为变迁等等。婚姻市场理论、生育的成本-效用理论等一些理论认为,高等教育的扩展会导致生育率下降。一方面,高等教育通过影响结婚率或初婚时间进而导致生育时间推迟、生育数量下降,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导致了女性生育观念的变化,使其推迟生育时间、减少生育数量。所以本文的目的在于,从实证的角度估计出高等教育扩招对我国女性婚育推迟和生育水平下降的净影响。在具体操作中,使用了标准化和去进度效应的方法,利用四普、五普和六普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研究了高等教育扩招对女性婚育时间和总和生育率、已完成生育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扩招对女性婚育年龄推迟产生了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既具连贯性,也具阶段性。连贯性体现在婚育年龄的推迟是持续进行的,且各时期高等教育扩招对二孩生育年龄的推迟效果,基本上是由其对初育年龄的推迟作用导致。阶段性体现在1990-2000年间的高等教育扩招速度较慢,对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迟几无影响,但对生育间隔增加影响较大,2000-2010年高等教育扩招速度加快,使高中及以上女性平均初婚年龄推迟了0.31岁,但对各孩次生育间隔影响较小。(2)高等教育扩招是女性生育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2000-2010年间,高等教育扩招使高中及以上女性TFR下降了0.03,其中水平效应贡献了0.01,进度效应贡献了0.02,1990-2000年间,高等教育扩招使15-50岁的女性平均活产子女数下降了0.03,平均存活子女数下降了0.02。(3)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的扩招对我国女性婚育年龄的和生育水平的影响都较小。其对女性生育水平的影响包含了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通过推迟婚育年龄进而降低生育水平的间接影响(进度效应)受到了直接影响(水平效应)的制约,相对于其他所有因素,高等教育扩招对女性生育水平产生的水平效应和进度效应都较小。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列宁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进入到一个特殊的阶段。尽管革命形势严峻,但无论是共产党根据地还是国民党统治区,列宁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并没有停滞。在国统区发行的《中苏文化》作为中苏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和“国统区宣传马列主义的阵地,”①通过对列宁思想大量系统地刊载和介绍,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列宁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观察列宁思想1937年至1949年在中国
志愿精神的发展与时俱进、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志愿精神的倡导和培育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志愿精神培育的理论和实践探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有待进一步地丰富、完善和发展。基于道德情感主义的理论和视角对此问题展开研究具有一定新意,也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志愿精神溯源及志愿活动载体进行了讨论,可以对志愿精神的内涵加以界定:志愿精神是一种
学位
人的尊严,是涉及主体个性追求与价值认可的核心范畴。古往今来,对尊严的实践性追求构成了人类文明累进攀升的精神向标。在对西方传统尊严理论深刻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将人的尊严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考量之中,进而实现了人的尊严思想从抽象到现实的转变。他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下“现实的人”尊严隐没的生存境遇的前提下,勾画了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尊严实现的美好蓝图,并明确人的尊严实现是一种朝向未来的历史性活动。准确
学位
随着当今环境问题的加剧,企业甚至国家的生存发展空间日益受到更加严格的环境约束。碳排放权作为未来发展重要的约束条件和资源之一,是构成企业碳资产的核心,诞生于2005年的《京都议定书》协议规定的“总量抑制,国家个别目标”策略下,从而产生了碳资产这种新概念,使得碳排放权成为商品,通过市场机制有效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也带来了新的机会和风险。本文结合全国性统一碳市场成立的大背景,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为例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矛盾凸显期,而“道德冷漠”现象正是这一时代变动在道德领域的反应与体现。可以说,这些道德现象的共性,就是道德敏感性的缺失。道德敏感性是由以詹姆斯·莱斯特为代表的新科尔伯格学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被认为是道德行为产生逻辑上的初始心理成分。系统理解与把握道德敏感性,有助于提升个体识别与解释道德的能力,同时促使其做出更符合道德的行为。整体上看,本研究将分别从理论与实证两个
学位
培养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不同于障碍性心理咨询,高校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普通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中的困惑、问题,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大学生个体的良好发展,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方式。  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指导,个体思想道德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格理论为本文提供了具体理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
学位
在共同犯罪中,行为人放弃自己的行为,并有效制止其他共犯人继续实施犯罪行为或者阻止犯罪行为有效避免危害结果出现,则将其作为犯罪中止予以认定一般并无争议。而现实生活中,却也存在着不少具有中止行为任意性,但并未有效阻止共犯或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此时,基于一人既遂、全案既遂的共同犯罪归责原则,就将自动放弃犯罪的人完全排除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可能性,是否符合个人责任原则、是否符合预防犯罪的刑事政策、是否符合
学位
正当防卫作为一种法定的违法阻却事由,既是司法实务认定的难点,也是刑法理论研究的热点。然而,作为正当防卫重要问题之一的挑拨防卫,却很少受人关注。学术研究中的主流观点认为,行为人实施挑拨防卫的目的是为了对对方造成伤害,引起对方针对自己是侵害,并以防卫侵害为借口对对方实施侵害。在实践案件中,挑拨防卫由于行为人主观上的意图不是实施防卫,而是利用防卫的外观来达到实施侵害的犯罪目的,故将挑拨防卫排除在正当防卫
学位
核损害赔偿责任中的归责原则和责任构成要件是从受害人的角度出发,规定在何种情况下,由营运者承担责任,而免责事由是从维护营运者的利益出发,规定营运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责。通过免责事由制度,平衡了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协调了法律关系主体的冲突,发挥了法律定分止争的功能。  核损害作为特殊的侵权行为,其侵权责任免责事由与一般侵权责任有所区别,侵权责任法中的免责事由类型不能全部适用到核损害中,例如正当防卫、紧急
学位
备案登记历来作为一项行政管理措施而发挥效用,但在当前公私法交融的背景下,备案登记进入民事领域,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则为典型范例。在权利至上的背景下,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应当是对私权利的适度干预,目的应是出于对更高利益的保护。但在现行法规范层面,仅采行政处罚的方式对不动产交易合同的备案登记行为进行规制,而非将其作为保障私权利实现的制度手段。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动产交易合同备案登记具有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