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藻混合处理含酚及含铬废水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ang8550ci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铬类和酚类化合物污染广泛存在于印染,制药和制革等化工行业。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处理含酚和含铬废水已经成为一大热点技术。但现有技术受微生物不同种类降解条件的限制,因此对生物处理废水的技术进行强化是必然趋势。本文利用不同微藻与细菌种类的混合培养,研究了废水中酚类物质和Cr(Ⅵ)的降解及去除效果。从印染废水中筛选出一株高效降解邻苯二酚的细菌,以及两株能够高效去除Cr(Ⅵ)的细菌。生理生化及16SrRNA鉴定表明,邻苯二酚降解菌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暂定名为Acinetobacter sp.A-6(以下简称 A-6)。两株除 Cr(Ⅵ)菌分别属于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分别命名为Serratia sp.S-3(以下简称S-3)和Delftia sp.D-7(以下简称D-7)。将A-6分别与实验室现有三种无菌微藻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混合降解邻苯二酚,发现A-6与10%蛋白核小球藻混合时对邻苯二酚的降解效果最好。同时,考察了温度、pH、邻苯二酚浓度、接菌量和装液量等因素对邻苯二酚的降解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接菌量越多,菌藻混合体系降解邻苯二酚的效果越好。当温度为33℃时,菌藻混合体系对邻苯二酚的降解效果最好,12 h可将800 mg/L邻苯二酚降解96%以上。pH值为6.0时,菌藻混合体系对邻苯二酚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可达96.53%以上。此外,对菌株A-6中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C12O)的特性研究表明,该菌的降解途径是通过C12O催化苯环开环来实现邻苯二酚的降解,C120的活性稳定范围为pH6.0-8.0,最适pH值为7.0;该酶对高温较敏感,30℃时酶活力最高,为2.54 U/mg;该酶以邻苯二酚为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为Km=41.54 μmol/L,Vmax=0.35 μmol/(L·min)。总接菌量相同条件下,降解Cr(Ⅵ)的细菌菌株S-3和D-7以1:1比例混合后对Cr(Ⅵ)去除效果较好。将三种无菌微藻蛋白核小球藻,羊角月牙藻和斜生栅藻与S-3和D-7两株菌混合后处理Cr(Ⅵ)发现,羊角月牙藻的接藻量为10%时,24 h内将20 mg/L的Cr(Ⅵ)去除至10.24 mg/L,去除率达到了 64.79%。单因素实验表明去除Cr(Ⅵ)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和丙酮酸钠,最适金属离子为Cu2+,最适温度为33℃,最适细菌接种量为5%,最适初始pH值为6.0,NaCl浓度为1%。Placket-Burman实验设计评估表明,影响去除Cr(Ⅵ)的三个关键因素为温度,Cu2+和葡萄糖。利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三个关键影响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优化分析表明,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如下:温度为29.74℃,Cu2+浓度为27.65 mg/L,葡萄糖含量为2.41%(w/v),丙酮酸钠2%(w/v),接菌量7%,pH7.0,NaCl浓度为0时,菌藻混合体系24 h对Cr(Ⅵ)去除率达到97.89%。在相同处理时间条件下,优化后的菌藻体系Cr(Ⅵ)去除率提高了 30%左右,优化后去除效果明显。细菌S-3和D-7的Cr(Ⅵ)还原酶的相对活性在20-50℃范围内可达到80%以上,菌株S-3的Cr(Ⅵ)还原酶的最适pH值为6.0,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86.94 μmol/L,Vmax=2.71 μmnol/(L·min)。菌株D-7中Cr(Ⅵ)还原酶最适pH值为7.0,酶促反应动力学常数Km=103.18 μmol/L,Vmax=3.38 μmol/(L·min)。本文研究表明,菌藻混合体系对邻苯二酚和Cr(Ⅵ)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对含酚和含铬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近年来,高维数据越来越广泛的出现在各个科学领域.高维数据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数据维度p大,样本容量n相对较小,即高维度小样本容量.许多统计学者关注高维总体均值向量的假设检
自2007年“命运共同体”的字眼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来,该概念就开始频繁被大陆运用至对台政策宣示当中。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受重视程度有增无减
吸附法是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理想方法之一。然而传统吸附剂的吸附效率比较低,限制了其应用。纳米吸附材料作为一种吸附面积大、吸附效率高的吸附材料深受关注。但纳米吸附剂也存在着潜在的环境风险,因为其颗粒粒径小,吸附完成后难于分离导致其泄漏至环境中。本研究将纳米吸附剂与纳滤膜联用,用于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首先,通过界面聚合法在聚醚砜中空纤维超滤基膜表面生成纳滤膜,探究制备纳滤膜时水相单体浓度,水相涂覆时
开花是高等植物生活史中一个重要的生理过程,是影响植物成功繁殖及种子繁衍的一个重要农艺学性状。植物开花受到不同内外源环境信号的影响,通过复杂而多样的分子网络途径进行
能源问题一直是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能源设备中,锂离子电池因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等优点而受到广泛的研究以及应用。随着社会、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对锂离子电池
税务系统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税收改革发展全过程、各方面,聚焦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的职责和任务,扎实创建模范机关,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税收业
深度强化学习是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强化学习智能体需要在与环境的交互中不断决策来完成特定任务,也就是说,强化学习智能体的训练往往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作为支撑。因此,在一些样本数量比较稀少或者样本获得比较困难的任务环境中,通常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智能体训练结果,从而限制了深度强化学习在实际问题中的进一步应用。为使强化学习智能体能够快速获得高质量的训练样本,高效的探索方式是一种有效的解
生态风险评价可以评估某种地质灾害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生态影响因素与生态后果之间的联系。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泥石流灾害频发,对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威胁。本文以泥石流灾害为风险源,从灾害危险性、生态脆弱性、潜在生态损失三个维度构建延边州泥石流灾害生态风险评价,为研究区的生态风险防范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本研究选择9种影响因子构建泥石流灾害
近年来,道路损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在不破坏道路结构、不影响车辆正常行驶速度的前提下,快速准确地获取路面和路面下的信息,从而掌握道路的质量和寿命周期,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内外可用于道路检测的探地雷达系统,由于采样方式、采样率、脉宽、天线、笨重的机械结构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完全满足高速检测的要求。本文以克服这些缺陷为目标,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TIADC技术高分辨率探地雷达系统,具体工作包括:(1)基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是内部控制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通过向相关者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降低信息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从而提升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学术界为此构建了内部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