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英语教学在过去二十年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谋求取得更大成绩的过程中,不少英语教师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学生才是外语教学中的中心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可以提高效率。然而,由于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双方都还未充分做好准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起来有相当难度。本文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行动研究的方式,探索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和将注意力转向学生的必要性。传统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强调语法、应试教学的特点影响到了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人们对语言与语言学习的本质认识上的改变,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让学生能够阅读和翻译,而是使他们具备交际能力,并学会如何学习外语。本文的结构也在这一章中作了介绍。 第二章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进行了回顾,包括其理论基础、内在含义和它对语言教学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成年人学习理论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基础。不同的学者对“以学生为中心”下了各自的定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一个非此既彼的概念,而是程度不一的灵活概念,在不同的情况下,学生的参与度也不尽一致。与传统课程一样,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程包括准备、实施、评估三要素,所不同的是,后者具有师生协作的特点。本章的最后一部分详细论述了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的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需要做的事情。 第三章分析了在中国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存在的障碍。在社会环境方面,中国文化中的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明确因素回避的特征使学生难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而根深蒂固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使教、学双方都未作好充分准备,也使适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教材比较缺乏。此外,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课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现象也增加了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的难度。只有克服了这些障碍,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才能顺利实施。 第四章具体叙述了本文作者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的行动研究。首先对“行动研究”的含义及原理进行了陈述。在介绍了此项行动研究的背景之后,分别就研究中的发现问题、行动、观察和反思几个环节进行了逐一叙述。经过对前一教学循环的反思,发现主要问题在于没有系统地在各教学环节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措施,随意性较大。因此,在进行第二循环教学前,制定了系统的计划,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落实了具体的措施,观察的结果显示,学生的课堂表现有了积极的变化,而考试成绩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当然,还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需要在下一教学循环中认真解决。 第五章通过对第二个教学循环进行总结,指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要注意几个关键因素,如果英语教师自身做好心理和学术上的准备,并使学生也做好相应准备,系统化地实施教学,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