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19a/PTEN/AKT通路在大鼠哮喘模型中及离体人气道平滑肌中的表达变化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2009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iRNA-19a/PTEN/AKT通路在慢性哮喘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变化目的:miRNA-19a/PTEN/AKT通路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相关,而气道平滑肌在支气管哮喘的病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观察miRNA-19a/PTEN/AKT通路是否参与支气管哮喘过程。方法:(1)建立慢性哮喘大鼠模型,分为支气管哮喘组(简称哮喘组)、地塞米松组(简称地米组),另设一组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并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HE)、马松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 stain,MASSON)、过碘酸-雪夫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化来验证模型是否建立成功。(2)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测定模型肺组织中miRNA-19a的表达。(3)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模型肺组织中PTEN、AKT、p-AKT蛋白的表达。(4)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显示,多组间总体均数比较在方差齐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时采用welch矫正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E染色中可见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管周围炎性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增多,MASSON染色中可见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管周围胶原纤维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生,PAS染色中可见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糖原蛋白分泌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α-SMA免疫组化中可见哮喘组和地塞米松组气道平滑肌层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厚,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模型建立成功。(2)模型肺组织中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miRNA-19a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增加,地塞米松组中表达miRNA-19a较哮喘组降低。(3)模型肺组织中哮喘组及地塞米松组PTEN蛋白分泌明显减少,而AKT、p-AKT蛋白分泌增加。结论:(1)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PAS染色及α-SMA免疫组化验证了慢性哮喘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2)本研究发现慢性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中miRNA-19a、AKT、p-AKT的表达量都较空白组增高,PTEN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提示了miRNA-19a可能通过调控PTEN/AKT/p-AKT通路,进而参与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过程。第二部分PTEN/AKT/p-AKT通路在离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的表达变化目的: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在慢性哮喘小鼠模型中,HMGB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过程,并且发现其能通过人气道上皮细胞中p38MAPK和ERK1/2通路来参与调节哮喘的炎症过程[1-2]。然而,HMGB1对气道平滑肌细胞作用的具体过程尚不甚明确。PTEN/AKT/p-AKT通路与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变化相关。故猜测HMGB1可能通过PTEN/AKT/p-AKT通路参与平滑肌细胞的生物过程。方法:(1)培养原代人气道平滑肌细胞并鉴定,用不同浓度(0ng/ml、500ng/ml、5000ng/ml、10000ng/ml)HMGB1刺激人气道平滑肌细胞24h。(2)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测定各组细胞中PTEN、AKT、p-AKT蛋白的表达。(3)统计方法同第一部分。结果:(1)细胞呈长梭形贴壁生长,并呈现典型平滑肌细胞的“谷-峰”生长,特异性α-SMA免疫荧光中阳性率98%,成功培养人气道平滑肌细胞。(2)在HMGB1刺激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中,5000ng/ml、10000ng/ml组PTEN分泌明显减少,AKT、p-AKT分泌明显增加。结论:(1)成功培养离体人气道平滑肌细胞。(2)研究发现随着HMGB1浓度的明显升高,PTEN的表达量下降,AKT、p-AKT的表达量升高,提示了高浓度的HMGB1可能通过激活PTEN/AKT/p-AKT通路,进而可能参与人气道平滑肌的生物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以往研究显示HIV感染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菌群代谢物是介导菌群作用于机体的介质,但肠道菌群、菌群代谢物与HIV感染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尚未被阐明。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艾滋病疾病阶段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DNA测序和代谢物检测,分析菌群和代谢物在不同艾滋病疾病阶段的变化,并对肠道菌群、代谢物与不同HIV感染阶段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HIV感染进展中的作用,为优化治疗效
目的:对于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可用于预测治疗风险及评估早期预后,并协助筛选符合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和探讨FVH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短期疗效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并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脑梗死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颅脑MRI常规序
研究背景和目的梅毒在全球的发病率高,其致病机制仍然不清。固有免疫细胞的主要组成者单核细胞在微生物的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梅毒患者单核细胞亚群分布情况及梅毒螺旋体对单核细胞功能的影响,初步探究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单核细胞亚群、THP-1细胞CD14、CD16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HP-1细胞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
灵芝酸是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四环三萜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然而灵芝酸在灵芝中含量极低,提取困难、市场价格高,这些问题限制了对其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因此,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构建灵芝酸类似物并对其进行结构优化,获得相关疾病的候选化合物,对于该类物质的新药研发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抗骨质疏松,研究表明,灵芝酸DM及灵芝酸F等具有较好的抗骨质疏松活性,但含量稀少,难以进行深入研究。我们从实验室自有化合
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阴性宿主马尔尼菲篮状菌病(TSM)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症的认识,降低误诊和漏诊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多中心在2012年8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26例HIV阴性宿主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病例资料,其中9例TSM继发HPS,分析他们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结果: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2岁(1~41)岁,其中有
[背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EM)是育龄妇女常见难治病,患者中约有40%~50%会出现不孕症状,但其机制尚未明确。已有研究提示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容受性是指在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允许胚胎的粘附、侵袭、植入的生物学过程状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已被证明参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但目前缺乏lncRNA与EM患者内膜容受性形成的相关报道。[目的]探索lncRNA1 10289在EM患者
第一部分NEK2蛋白的制备目的: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人NEK2蛋白,并对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优化,纯化NEK2蛋白。方法:1.从人HL7702细胞中提取Total RNA,逆转录成cDNA后,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NEK2基因,将NEK2全长基因连接到pET30a(+)质粒上,构建pET30a(+)-NEK2载体。通过对单克隆菌的菌液进行PCR反应,对pET30a(+)-NEK2重组质粒进行B
体色是鱼类形态多样性的特征之一,其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拥有鲜红体色的豹纹鳃棘鲈深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豹纹鳃棘鲈幼鱼体色出现由红变黑的现象,进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其“体色变化”现象的分子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鱼类体色遗传的认识,同时为解决豹纹鳃棘鲈产业问题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首先使用RNA-Seq技术对豹纹鳃棘鲈幼鱼进行了转录组
脑卒中是全球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其病理特征通常包括梗死区附近大量神经元死亡、剧烈炎症反应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的崩溃。脑卒中造成不可逆转性脑损伤,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对于脑卒中,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寻找有效治疗靶点和药物是研究工作的重点。USP25(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25,U
浮游桡足类的垂直移动是一种普遍的生态学现象,不同种类的桡足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桡足类在垂直移动的模式上都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桡足类的垂直移动又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桡足类的垂直移动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桡足类的垂直移动和其内源性节律有关。本研究通过应用自相关分析、傅里叶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变换等较为前沿的生物节律分析方法,以桡足类垂直移动的上浮频次和上浮高度为指标,研究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