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政府上台以来对中国崛起的反应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oy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讨论了自从2014年5月22日泰国新政府上台后,泰国对中国崛起的反应。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学者普遍认为泰国一直代表着中国在南海影响力的最可靠的指标。事实上,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过程中,泰国以协调者的角色充当了其间的桥梁。事实上,很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边倡议往往会先给泰国“过目”,然后扩大到其他国家。此外,泰国是少数与中国没有直接冲突的南海国家之一。自然而然的,中国不会将泰国视为一种威胁。因此,泰国与中国是在南海地区交情最深的伙伴之一,而这对中国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种交情用与中国紧密合作的成果减少了其他国家的怀疑。
  其次,由于泰国是离中国最近的东南亚国家之一,所以同时泰国也是南海地区美国最老牌的军事盟友。尤其是在冷战时期,美泰两国的军事合作达到了顶峰。然而,即使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美泰联盟依然强劲。事实上,在反恐战争中,泰国的参与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逻辑上来说,都是十分关键的。时任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曾将泰国视为除了北约之外最主要的联盟国之一。
  历史上,泰国一直成功地与中美两国保持亲密友好的关系。其外交政策,也因此被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视为“等距”或“灵活”。如果要一言以蔽之泰国官员的意图,则是“跟所有人做朋友,不跟任何人敌对”。泰国一贯以来的外交习惯可被解读为“中立”。这种中立的姿态包括通过寻找不同支持来源使其拥有的国际和区域自主权最大化。因此,在最近的关于小国对待崛起大国态度的文献中,这种姿态会通过追求对冲政策实现。也就是说,一种能获得好处的外交混合战略,与此同时又维持着最低限度的平衡。即使发生某种事态,形势也不会更糟。
  然而,在2014年5月22日,泰国内政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泰国军方推翻了总理英拉·西那瓦(Yingluck Shinawatra)的民主选举的政府。在这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危机,以及多次暴力抗议行动。为了渡过这场危机,军方开始掌权,实施戒严、宵禁,并且中止了宪法,电视广播停止播放正常节目。尽管泰国军方执政后迅速恢复了国内的秩序与和平,但是面临的国际和外交局面还十分严峻。
  一方面,西方国家认为自己是民主和自由原则的维护者,谴责泰国军政府的行为。他们呼吁立即举行新的选举,恢复民主。华盛顿对泰国军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制裁。美国国务卿发布了一份新闻声明,宣布泰国军政府的行动将造成严重后果。所有这一切,触发了美国2015和2016年度“金色眼镜蛇”军事演习的暂停和对其金融援助的停止,以及一些重要的警察培训联合项目的中止。随着军事和经济制裁,美国与泰国的双边政治和外交关系冷却,同时削弱了泰国新政府的合法性。
  另一方面,亚洲各国的反应非常不同。经过开始的沉默之后,东南亚各国政府纷纷表示了对这一情况的理解,并承诺遵重“不干涉”第三国内政这一原则。
  鉴于此,本文提出泰国军政府如何对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形势进行回应的问题。特别地,本文研究的问题可表达如下:2014年5月22日泰国国内的政权变化是如何影响泰国对崛起的中国的回应的?本文做了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被绝大多数研究过这一问题的学者们所支持,即自从泰国新政府上台后,曼谷开始采取包容政策,因此,更接近了北京的势力范围,对美国则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论文框架由三个不同的变量组成。独立的一个包含了国际体系所产生的外部输入,即中国所带来的激励和风险,以及中国军事和经济的腾飞。泰国国内政权更迭是本文的干预变量。它起着一扇旋转门的作用,它可以将外部输入-中国的崛起转换为结果-泰国的回应。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变量,是可依赖的,也是本文分析的核心即根据一种新兴力量管理理论,对泰国新外交政策进行解读。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和全面的理论框架,我们需将所有的三个变量进行和谐的整合,为此本文采用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事实上,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同一时间的两个具有挑战性的元素:外部或系统因素和内部或国内因素,进而来分析泰国的外交政策。
  我们的方法是定性的,因为我们采用了一些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它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首先,它侧重于一些数据和信息,目的是重建泰国军政府的权力以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最新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外交关系。并从官方获得多种数据来源,比如国际贸易统计局、泰国投资局网站(Thailand Board of Investment’swebsite)、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The Stockholm Peac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 SIPRI)、部长的外交事务和泰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网站。除了这些数据,参阅了许多科学文献如《ContemporarySoutheastAsia》、《AsianSecurityJournalofInternationalAffairs》、《SoutheastAsianAffairs》、《AsianSurvey》以及《AsianPolitics&Policy》等。本文也参考了报纸的相关报道如:《TheNation》、《TheBangkokPost》、《ChinaDaily》、《TheGuardian》、《TheDiplomat》、《Reuters》、《TheEconomist》、《TheNewYorkTimes》以及《TheWashingtonTimes》。大多数的来源都是英文的,而西方和中国的来源之间存在一种差别。这个元素可能代表本研究的一个限度。然而,中文语言对原始来源的理解差别所带来的挑战已然是无法克服的。
  其次,我们发现从间接来源进行的分析与主要来源的分析差别很大,因此我们当面采访了一些专家,以此作为证据证明第一部分的分析。作者走访曼谷,尤其是泰国国立法政大学,针对这一问题与不同教授进行面对面交流。对于中国教授,虽然作者很努力,但极少数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没有一个人对作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正面回答。最后,我们决定对一些泰国和中国学者进行问卷调查。虽然反馈的数量很少,但答案特别有趣,帮助我们实现了研究的目标。
  经过理论框架的润色与文献论述之后,本文结构为,首先给出简短概述,特别的,分析了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反应。然后,基于已有学者们思想对关于泰国在其历史上的取向行为及其对外政策走向进行深入的研究。最后以本文的独创性和对相关领域的贡献的简要说明作为结束语。
  本文在研究历史的篇章中回顾了自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泰友谊的发展。然而,为了了解曼谷和北京的关系,以及对美国及其英国的影响。本节分析了泰国对中国的看法,即从害怕中国的威胁,必须加以平衡,到现在成为友好伙伴,必须扩大合作的转变。
  本文继续深入分析泰国政权的变化,并强调了国内变化和外交政策调整之间可能的联系。特别是提出,从一个民选政府到军事政府的转型,需要得到国际上的支持和合法化,以及尊重不干涉原则等的必要性,因其影响并塑造了泰国的行为取向。
  本文接下来分析了曼谷和北京之间最新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外交关系。这清楚地表明,两国在许多领域都是互相吸引的。这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揭示了泰国正在向北京靠拢,并在许多领域中进行了变通。
  然而,为了了解泰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有必要根据不同的用于管理一个崛起的国家的策略,进行数据解释。本文最后一章根据四种不同的策略:参与、平衡、追随与套期保值,分析了泰国对中国的政策。
  总之,本文已经做出了一些理论上的分析,同时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对于后者,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重点,它可能实际上有助于该问题的进展。然而,从问卷中得到的和实际分析之间的差距,也导致了本文的局限性。
  不幸的是,由于中国学者较少和来源有限,该方法可能会导致研究的局限性或过于简单化。然而,它必须把如何使外国学生克服语言障碍作为重点。毕竟,中国来源并不总是完全可靠的。
  关于理论影响,对于泰国这样拥有不稳定的国内政策的国家,用集中于系统性因素的新现实主义的权力制衡理论是不足以充分解释其行为动向的。中国经济和军事起飞所代表的外部激励机制,仍然是塑造并影响一个小国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国内因素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是进行泰国外交政策分析的最适用的理论。
  此外,本文对基本问题已经给出一个完整的回答。清楚地说明,不干涉内政,国际支持和合法化的必要性,驱使泰国对中国和美国采用新的外交方法,北京对泰国内政不干涉,以及提供的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深深的影响了泰国对华政策,尤其是在美国对泰国军政府如此严厉批评的特殊时刻。
  因此,国际关系学者声称,泰国自2014年5月22日的政权更迭以来,已经并且一直实行靠拢北京的政策。这是真实的,曼谷自冷战结束以来,正慢慢远离华盛顿,并向北京靠拢,寻求荫庇。
  然而,本文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泰国是否是中国的事务,无论是双边和多边。泰国是否不是与北京重新平衡,而是走向北京。泰国目前的外交政策是否可被解释为两手准备。本文对这一战略的性质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事实上,目前泰国搭车牟利,而不是威胁,曼谷对中国奉行这一政策是由于其国内的局限性造成的。泰国军政府不得不追随中国,因为美国不愿与非民主政府合作。
  本文末尾,对中泰关系和中美关系关系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据推测,目前泰国行为不是泰国应对大国的方式,其对待大国政策的趋势将回归到它灵活的外交特性。通过“对冲其赌注”,泰国对美国和中国采取不结盟的姿态,这将使泰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自主权和利益,同时保证自身免受意外的风险和威胁。
  然而,泰国似乎没有选择,主要的障碍是美国不愿与巴育政府合作。困境是泰国现政府的强硬立场。实际上,真正的困境并不在于曼谷,而在于华盛顿的决定。一方面,它可以继续推进民主改革诉求,让泰国绝对落入中国的领域。另一方面,它可以在民主和自由原则的立场上重新建立传统的军政权与君主制度的关系。这后一种解决方案将可能导致三角关系的新的平衡的重建。
  然而,这种预见是合理的,即如果美国在泰国军政府的大门上敲敲门,泰国都很有可能再次欢迎它的老盟友。
其他文献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以来,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参与北极事务,在科学治理北极的趋势下,逐渐形成的以历年极地科学考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为基础的科技外交方式。科技外交也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极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从1996年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第16个成员国到1999年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国开始北极科技外交之路。至今中国已经完成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加入多个北极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并自发地参与发起多边或双
学位
民主与法治是每个文明社会所要追求的目标,民主需要法治作为保障,而法治则需要民主作为前提,两者是和谐统一的。民主立法正是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施政纲领,要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上海市人大是国内民主立
在综合了一些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和公文分析后,这份硏究报告的目的是要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跟东盟成员国之一的柬埔寨的关系会对东盟及其区域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中国的崛起,21世纪的一个重要国际话题,也是当今在亚太地区的一件重要事件。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它众多的外国货币储备,与其他在世界各地不停增加的投资和财政援助,在引起全球对中国的刮目相看之余,也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忧虑。中国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不断增长,
学位
非传统问题需要国际合作,为了解决一些问题,例如环境问题,中国不断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然而,过去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缺乏行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认为是第二大强国,但是并没有在国际关系中付诸较多行动。它似乎更愿意关注自身的问题,就像能源问题。中国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实现自给自足,因此,中国政府决定发展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此而营造“双赢”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一
学位
本论文基于对安东尼奥·葛兰西以及罗伯特·考克斯关于霸权理论的思考,展开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分析研究。本论文主要探讨的问题是:“霸权集团是如何通过联合国政治,来确保其霸权位置的?”其中,尤其是对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以及其中的第三个目标进行分析。“千年发展目标”是联合国在2000年的千年首脑会议上提出来的发展政策。其中的第三个目标旨在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  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首先假设
学位
由约瑟夫奈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软实力”概念,现在流行于国际关系学家之间。约瑟夫认为,“软实力”是相对于胁迫等硬实力而言的,指通过说服和吸引等方式达到目的。邓小平主席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和军费支出国,也正是在这一期间,“软实力”概念被引入中国。这一巨大和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和政要们特别的兴趣。在一段时间内,不同的问题被争论,其中有大量的是关于中国的未来及其在国
学位
本论文重点研究了美国和缅甸的邦交关系对中国对缅甸外交政策的影响。2009年,经过长时间的隔离政策,美国政府决定和与缅甸建立外交关系,华盛顿政府与内比都政府之间的关系从2011开始改善。两国关系从希拉里·克林顿和奥巴马分别在2011年和2012年访问缅甸后迅速升温。在此之前,缅甸严重依赖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因为很多文献都是通过缅甸人的视角重点研究美国与缅甸邦交关系对于中国与缅甸邦交关
学位
近年来,全球恐怖主义活动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认为恐怖主义会影响到如上海合作组织这样正在发展其技能与结构的组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上海合作组织架构在中亚反恐案例中的发展。核心问题是:“中亚反恐在多大程度上促使上合组织进一步发展其技能以及发展其组织架构?”  上合组织成员国在中亚有经济利益和安全需求。随着成员国凝聚力的加深以及对内部问题的有效管理,上合组织决定在中亚展开反恐行动,尤其是在阿富汗。因此,
学位
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干涉的讨论在过去几十年中持续发酵,逐渐发展为重要的国际议题。“人道主义干涉”的旧观念和国际社会对波斯尼亚、科索沃、卢旺达大屠杀等人道危机的错误应对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如何避免类似悲剧重演的讨论。加拿大在21世纪初提出“国家保护责任”(R2P),试图调和国家主权和人道主义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  自2001年干涉与国家主权委员会(ICISS)成立以来,国际社会对“国家保护责任”的争论集中
学位
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耗时八年举办他们的首次峰会,这正好是在高盛(Goldman Sachs)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金砖国家”这一概念之后。那时,他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重要,必须被考虑在正式组织当中,如七国集团,以“建立更好的全球经济”。的确,因为他们的经济越来越重要,他们必须被考虑到这样的国际论坛之中,目的是为了世界秩序更具代表性并且使全球经济政策更有效率。这在2008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