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是建设东盟安全共同体的障碍吗?中国-柬埔寨案例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H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综合了一些文献综述,调查问卷和公文分析后,这份硏究报告的目的是要研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跟东盟成员国之一的柬埔寨的关系会对东盟及其区域一体化进程有何影响。
  中国的崛起,21世纪的一个重要国际话题,也是当今在亚太地区的一件重要事件。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它众多的外国货币储备,与其他在世界各地不停增加的投资和财政援助,在引起全球对中国的刮目相看之余,也导致了西方国家的忧虑。中国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不断增长,使它往往能完成不同的战略目标,并扮演着国际及地区政治舞台上主要对话者的角色。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的一位重要参与者。
  东南亚国家联盟(后称东盟)拥有6亿2千2百万人口。自1967年成立以来,除加强各盟国之间的相互合作外,对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冲突上,也作出了不少贡献。然而,东盟亦曾有过不团结和分岐的时期。例如在1988年期间,越南曾入侵柬埔寨。2015年11月22日,东盟基于以下三大结构进一步成立东盟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及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这种全新的东盟共同体制对原有的传统结盟方式有所冲击。所谓东盟方式是基于各国间之共识和尊重成立的。然而东盟共同体具有法律约束力,人们对既有的制度和主权提出质疑。
  面对不断崛起的中国,东盟迎来的不只是机遇,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挑战。毫无疑问,中国和东盟的正常关系对双方都有利。1997年当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时,中国积极发挥了"推动机"的角色。促使地区经济振兴。政治方面,在与东盟互相尊重原则下,中国对提升该地区的国际信任度作出了贡献。反之,在本世纪初,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却对它们这位东南亚的合作伙伴有所忽略。然而,中国的不断壮大以及它在该地区的不同战略,挑起了其他国家对中国在该地区的意图的疑虑。正如杨洁篪在2010年东盟区域论坛所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其他国家是小国,这是一个事实"。加上有迹像现实中国除了加强它的军备现代化之外,也可能在领导着深入的地区的军备竞赛。因此,在观察到以下三点后,笔者决定作较深入的研究:
  1)东盟团结程度不太理想。中国比较注重与各会员国的双边关系多于与各国的多边关系。
  2)东盟正对其区域一体化进行重新定义。
  3)东盟和中国在经济领域上互惠互利。但与此同时,地域安全关系却备受挑战。
  中国在其崛起、壮大,力求推动与各国进行双边关系之余,是否会对区域一体化进程造成障碍?具体来说,中国对柬埔寨加强双边关系,是否会对东盟安全共同体的成立构成障碍?笔者的假设如下:中国在与柬埔寨的双边关系的策略的确是造成东盟内的“反区域一体化”的成因。笔者暂不讨论中国是否有意拖慢这个一体化进程。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察中国的崛起与东盟之一成员国的关系。所以这份报告的“因变量”是“东盟安全共同体”而“自变量”是“中-柬双边关系”。笔者选择柬埔寨为研究对象,原因有二:1)柬埔寨是最后加入东盟的成员国2)柬埔寨与中国相距不远。柬埔寨曾在以往多次支持中国。在中国南海争端事件上,屡次护送在该国寻求庇护的中国人士安全回国。
  本分工作报告的结构分布如下:
  1)文献综述
  2)理论框架
  3)东盟安全共同体的评测
  4)研究案例(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笔者为论证其假设,曾对多位专家,学者关于东盟地域一体化进程,中国与东盟关系,中柬关系等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由于语言上的障碍,笔者只能阅读用英、法语所著文献。虽未能对中国学者有关文章祥加研究,但亦有幸以电邮方式得以请教第四任中国驻东盟大使XuBu先生。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一位要求匿名的博士亦曾友善回答了笔者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东盟,柬埔寨及中国的不少官方声明,新华社的新闻文章,PhnomPenhPost,TheDiplomat或CambodiaDaily等等都是笔者研读的对象。笔者亦曾参观上海海洋战略研究所主办的第三届上海海洋论坛国际研讨会。笔者希望能从质与量方面充实本报告的内容。
  二)理论框架
  理论框架包含两个理论
  概念:
  a)东盟方式:即此组织以黙示态度来尊重国家主权,以不干涉和需经双方共识后才能作决议的行事方式。这是一重要概念。因此乃“中介变量”之结构。事实上,没有此“中介变量”,“自变量”便不可能对“因变量”有所影响。亦是由于此尊重双方共识的意念,只要东盟中有一成员国的反对便可否决某进程或决议的实行。最后在本报告的结尾,将揭示这“中介变量能对“自变量”作出什么程度的影响。
  b)安全共同体(即此地域不会或非常不可能发生战争):在对此概念稍作历史分析后,笔者将此概念之定义分为五点。在测试中国与柬埔寨关系对东盟之区域一体化事件上,笔者将应用以下之概念定义,从而分析“自变量”能对“安全共同体”产生的影响。
  1)设立禁止用武的规条
  2)阻止军备竞赛
  3)设立机构以对内部冲突进行调停
  4)组织内所有成员国互为一体,相互依存,相互合作
  5)对外来威胁有共同看法
  三)东盟安全共同体的评测
  笔者在对以上五点作分析和应用后,做出如下结论:东盟仍未具有安全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但仍有种种外在证据支持东盟渐渐走向安全共同体的理论。不难相信,中国和柬埔寨的双边关系将减慢共同体化的进程。
  四)硏究案例:
  1958年中国与柬埔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笔者研读两国建交以来的历史背景、中国对柬外交政策,及柬埔寨如何响应等。最后笔者运用了上述五点定义来分析中-柬关系对安全共同体有什么影响力。从中-柬的历史关系中,不难发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显得越来越务实。九十年代初,中国领导人对柬埔寨之首相洪森乃越南所推举之政府,对其不甚认同。当时,洪森写道:“中国乃柬埔寨所有灾难的源头”。可是最近,两国却以兄弟国相称。中柬两国商贸不断发展。预计2017年,两国之双边贸易数字将达500亿美元。中国,作为在柬的第一投资者,对柬埔寨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贡献。庞大的经济支持有利于柬埔寨共产党赢得人民的认同。中国对柬埔寨在军事上的帮助亦不遗余力。除了给与大量军火外,还在资助柬埔寨军备现代化。迄今为止,柬埔寨一半的军官受训于中国,或在柬埔寨本土的中柬合办的军事学校。两国在互利互惠情况下,各取所需。柬国得到经济上发展,而中国则得到该国在政治上的支持。在整个研读期间,笔者有理由相信中国与柬埔寨的良好关系确能间接地拖慢东盟之安全共同体的进度。这影响虽不大,但在笔者所设定的五项“安全共同体”定义下,有三项存在问题。笔者结论如下:
  A)在禁止用武规条上没受影响
  B)设立内部纷争调停机构上不存在问题
  C)由于中国参与柬国之军备现代化,中国间接倡导该地域之军事竞赛。事实上,只要在同一地域里,某一国进行军事强化都会导致另一邻国在军事上追逐竞争。
  D)由于中国是柬埔寨经济上的有利合作伙伴,导致柬埔寨弃东盟而愿在商贸上更接近中国。这打乱了东盟中众会员国间的互相依存,相互合作。
  E)在中国南海争端上,菲律宾和越南都认为中国在该地域上造成威胁。但由于中、柬两国的良好关系,加上地理因素,柬埔寨觉得中国是其重要的军事伙伴。在此原则下,中柬关系又阻止了“对外部威胁共同看法”的实现。事实上,除了中,柬两国的关系外,还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外来因素。但基于柬埔寨在中国南海争端事件上的亲中态度,又或是中国在该地区引发的军事竞赛,无论是否存在外在因素,笔者在这学习报告上的假设已被验证。毋庸置疑,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对东盟安全共同体的产生确实有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中华报》及其专栏“青年呼声”1-61期为主要参考资料,结合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展开分析,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利用《新中华报》特别是“青年呼声”专栏动员青年问题。  首先,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利用《新中华报》开展青年动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争取抗战胜利中,利用报刊动员具有不可替代性。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中国共产党摸索出的青年工作经验和《红色中华》的青年动员实践等为《新中华报》开展青年动员提供
国家认同是国家成员对所属国家的国家主权、政策主张、价值体系等产生的认可心理并由此产生归属感后转化为支持国家的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的总和就是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政治性、情感性和合法性的统一。“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国家是否认同、水平如何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但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面对全球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出现弱化现象。针对于此,有必
学位
1949年-1958年,在天津市开展的扫除文盲运动,是一场持续时间较长的群众性文化运动。它是在全国扫盲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作为毗邻首都北京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工商业城市,天津在解放以后,同全国大多数地区情况一样,工农兵当时的文化水平非常低,大都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工农兵和基层干部等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工人更是现代工业的生力军,文盲和半文盲数量之多严重阻碍了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的城市
学位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与群众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制度是密切干群关系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全面执政的背景下加强干群关系制度建设,使干部队伍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得以制度化、长效化,维护了广大群众切身的根本利益。研究这一时期的干群关系制度建设对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论文从制度与制度建设视角来研究我国干部是如何密切联
劳动教育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劳动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伟大运用与发展,其产生与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而它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当前我国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等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理论指导。  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的劳动教育思想与实践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文章的绪论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对毛泽东劳动教育思想
学位
证据展示制度产生于英美当事人主义的刑事诉讼中,是对抗制庭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目前,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日益深化,对抗制审判方式已经基本确立,但与之配套的证据展示制度却始终没有建立起来,司法实践也因此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不尽早确立证据展示制度,我国的刑事制度改革将会面临失败的危险。本文旨在对证据展示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阐释证据展示制度的理论基础及诉讼价值,并通过对国外证据展示制度的进一
学位
目前,中国的医疗纠纷主要通过侵权诉讼来解决,学界的探讨也多集中于侵权赔偿领域。本文从医患关系的合同属性出发,将其定位为医方提供医疗服务、患者方支付医疗费用的服务合同,继而对医疗服务合同的相关内容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医疗服务合同的概述,阐述了三个问题:一是医疗服务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本文以实际生活中医患关系的产生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合同法对合同概念的表述,具体分析了医疗
聚众淫乱罪是我国1997年修改刑法时新增设的罪名,是从1979年刑法中的流氓罪中分化出来的罪名,广义上的聚众淫乱罪还包括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我国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整个社会进入了转型期间,整体社会结构从一元化的政治国家向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二元对立转变,我国刑法文化和刑法价值取向也相应发生了剧烈转变,从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向个人本位的价值观转变,从强调刑法的保护机能向重视刑法的保障机能转变,
北极冰川加速融化以来,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参与北极事务,在科学治理北极的趋势下,逐渐形成的以历年极地科学考察、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为基础的科技外交方式。科技外交也逐渐发展为中国北极外交的重要方式之一。从1996年中国成为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第16个成员国到1999年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中国开始北极科技外交之路。至今中国已经完成七次北极科学考察,加入多个北极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并自发地参与发起多边或双
学位
民主与法治是每个文明社会所要追求的目标,民主需要法治作为保障,而法治则需要民主作为前提,两者是和谐统一的。民主立法正是民主与法治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施政纲领,要求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  上海市人大是国内民主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