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电流处理辅助激光冲击微成形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rew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增强合金类材料的微塑性变形能力以及提高微零件的成形质量,本文将电致塑性与激光冲击微成形工艺相结合,提出了新型脉冲电流处理辅助激光冲击微成形工艺。对经脉冲电流处理后材料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演化规律、以及基于脉冲电流辅助作用下的激光动态冲击微成形性能及提高的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从延伸率、流动应力、断裂截面形貌、应变速率敏感系数、以及位错分布、晶粒形态、表面织构等角度探究了脉冲电流处理对H62黄铜力学性能以及微观组织结构演变规律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脉冲电流强度的增加,不仅材料的均匀延伸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拉伸过程中的流动应力发生了明显下降,材料的断裂形式由纯脆性断裂逐渐转化为明显的韧性断裂,且受较低激活体积的影响,材料的应变速率敏感系数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在微观组织演化规律方面,发现相对于相同温度下的退火热处理,受到电子风效应与焦耳热效应的综合影响,经脉冲电流处理后的材料拥有更低的位错密度,更加细小的静态再结晶晶粒,以及较低的表面织构密度。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影响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从而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2)从微成形深度、成形件厚度分布均匀性、以及成形件表面质量方面对基于脉冲电流处理的激光冲击自由微胀形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脉冲电流作用而大幅度降低的位错密度导致在相同激光能量下,材料的成形深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得益于数量较多且细小的再结晶晶粒提高了材料的流动性,经脉冲电流处理后的工件在过渡圆角处以及中心区域附近的颈缩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由于小尺寸晶粒减弱了材料的橘皮效应,以及较弱的表面织构降低了材料的各向异性,经一定强度脉冲电流处理后的材料在激光冲击作用下其表面粗糙度发生了显著降低,而随着脉冲电流强度的进一步增加,成形件的表面粗糙度则出现了略微回升。上述研究证明了材料在此成形工艺下拥有较高的微成形性能与质量。(3)从成形深度与贴模率、微成形均匀性、与成形件内外表面质量方面进一步研究了此工艺对带有平行筋状微特征零件的成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较低密度的位错以及较强的惯性效应进一步提高了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导致经高密度脉冲电流处理后的材料在相同激光能量作用下不仅与模具的贴合率较高,且对应的微筋深度也较为一致;由于激光动态冲击进一步细化了经脉冲电流处理后材料内部晶粒的尺寸,微成形件在过渡圆角处的减薄率发生了极大程度的降低;受到较弱的橘皮效应、较弱的表面织构、以及较慢的表面织构演变速率的综合影响,经脉冲电流处理的材料在激光冲击后,其内表面粗糙度发生了显著降低。且受到微模具表面的削平作用影响,其外表面质量相对于内表面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上述研究表明,此工艺不仅能够保证具有筋状微特征的零件的加工质量,还具有成形复杂微特征的能力。本文研究的脉冲电流辅助激光冲击微成形工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微成形能力,且能够对复杂形状微特征零件进行高质量成形,其在微零件制造领域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理藩院则例》是清王朝处理蒙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作为清朝统治者加大对边疆地区控制的典型代表,其庞大的体系、丰富的内容以及最为广泛的适用地域范围,亦可谓是中华民族立法中的集大成者。清王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关后建立起来的多民族统一国家,由于其处于封建王朝的末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立法技术日渐娴熟。其对于边疆少数地区的立法与管制,对于清代法律体系和中国民族法律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理藩
随着互联网时代大门的打开,公益慈善事业也朝向精细化、全民化、广覆盖的趋势发展,网络筹款通过社交的强关系性为受助者提供较为高效便利的筹款渠道进行有益补充。现如今,时代发展不断衍生社会问题,公益项目致力于增加多方参与者助力公益,从过去的以NGO、捐赠方、受益人三方之间的单一关系慢慢出现如今因为一个项目而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加入,针对于一个社会问题,NGO、政府、合作伙伴、受益人、捐赠方、企业、媒体、社会大
本报告基于山东财经大学国际学生培养方案翻译实践完成。该翻译任务包含各专业交换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共十篇。该文本主要的目标读者群体为国际学生。国际学生培养方案主要用于向学生传达专业的学习要求,本次翻译任务将帮助国际学生更好的理解学校在教学目标,学分要求,课程考核,学位论文等方面的要求,也将方便国际学生办公室管理国际学生。本报告主要包含五个章节。第一章为任务描述,主要介绍了本次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科学技术的两面性在这个时代体现地淋漓尽致。一方面,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VR等新兴科技在这个时代中“大显身手”,继续创造人类的文明。另一方面这些新兴科技就像悬在空中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为整个人类文明笼上了一层阴影。从犯罪学领域来讲,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打击犯罪的力度,与此同时它也为犯罪人实施犯罪构建了温床。高新技术推动了犯罪方式的革新,扩
《中国边疆》月刊是20世纪40年代在民族危机、边疆危机的双重刺激下,中国边疆学会总会创办的旨在阐述治边理论、介绍边地智识、研究建边方案的一个边疆研究刊物。该刊由中国边疆学会总会于1942年1月31日在重庆开始刊行,最初定义为月刊,但因战时经济紧张、经费有限,月刊很多卷期都以合期的方式出现;第3卷开始与史学书局合作办刊,编辑方面由月刊负责,在印行方面则由书局负责。月刊在1944年9月发行了第3卷7/
学位
相比于城市的教育,乡村地区的教育由于各种原因得到的关注往往较少,然而乡村教育的质量高低也关系着下一代的成长。在乡村教育中,乡村教师这一团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此观点,本研究主要以乡村小学教师学习为切入点,以许昌市为例,通过调查乡村小学教师的学习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能够帮助乡村小学教师有效学习的针对性策略,以期能够为乡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提供一点帮助。通过实地走访和调研,笔者发现该乡村
以黑板为"主阵地"的传统学习环境下的化学课堂的顽疾主要表现为:知识零散。由于教学没备的束缚,所有知识体系仍局限于"教师书写",展现给学生的仅有单调的"点"和"线",缺失化学知识联系的"链"和"面"。方法单一。所有练习仍是重视"做题",缺乏电子白板技术支撑的"模仿化学实验"。形式太乱。师生的学习形式是题做了修改,改正了再做,难点、重点,交互错乱,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创建。以往教育技术装备下的化学课呈现出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跨越中越边境,来到云南省河口县境内务工的越南劳工群体。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讨有关越南劳工流动与互动的问题。首先,聚焦越南劳工的流动现象,包括越南劳工流动的方式、范围和方向,以及流动的动力和原因等,总结、归纳越南劳工的流动特性;其次,通过流动的研究进一步探讨越南劳工内部互动与跨境互动的问题,包括越南劳工与同事、同胞、雇主、河口居民、亲戚等的互动关系,从中分析劳工内部互动与跨境互动的社会
汉语教师是孔子学院“双向助力”目标达成的主体。“双向助力”的要义在于行为主体主动传播中华文化、主动了解他国文化,以更好发挥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交流平台的独特作用。汉语教师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专业群体,重视汉语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立足教育的尊严与平等,既是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申人文主义教育倡导的贯彻,也是孔子学院教师继续教育的应有之义。孔子学院教师人文主义教育问题是研究的起点,结合人文主